古代三次蝴蝶效应,看似小事却最终改变了历史走向

蝴蝶挥动翅膀的力量,看似微不足道,产生的威力却难以想象,最后的结果同样出乎预料。古语有云:“风起于青萍之末”,这是典型的蝴蝶效应。回顾数千年中国历史,很多大事件是由小人物点燃了导火索,产生了连锁反应,引起历史大爆炸,有时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一、因采桑叶而引发的战争——卑梁之衅

春秋末期,吴楚两国相互敌视,摩擦不断,尤其在两国边境,双方官民之间屡有冲突,结为世仇。吴楚地区气候适宜,温暖多雨,两国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公元前519年,吴国卑梁和楚国钟离的两个女孩在采桑劳作。两人同时看上了一棵桑树,双方对桑树的归属产生了分歧,彼此互不相让,很快从口角发展成扭打。这时,楚女的家人闻讯,赶来帮忙,势均力敌的掐架成了一边倒的围殴。

古代三次蝴蝶效应,看似小事却最终改变了历史走向

鼻青脸肿的吴女回到了卑梁,梨花带雨地向村民哭诉不幸遭遇,吴国村民见吴女受了欺负,抄起家伙找楚民算账。钟离的楚民早就看吴民不顺眼了。他们召集了其他地方的民众前来援助,与前来复仇的吴民发生了械斗。楚民人多势众,吴民力战不敌,死伤数百人。只有一半的吴民逃回了卑梁。

吴民向卑梁的长官控诉楚国的暴行。长官听罢,怒不可遏,调拨军队围攻钟离。楚平王正没机会收拾吴国,听说吴国发兵攻打钟离,立即下令楚军攻吴。吴王僚也不是吃干饭的,派公子光率军增援卑梁,吴军势如破竹,攻下了钟离和居巢。原本简单的民事纠纷升级为激烈的军事行动。因为一棵桑树丢了两个城,恐怕是当事人始料未及的。后人以“卑梁之衅”为典故,用来比喻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争执和流血。

古代三次蝴蝶效应,看似小事却最终改变了历史走向

二、羌人叛乱

无独有偶,东汉与西羌的战争,持续百年,为害一方,死者无数,对东汉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建初二年(公元77年),安夷县(今青海省乐都)有一个乡镇干部,依仗手中的权势,强抢了一个当地的羌族妹子做老婆。这个羌族妹子的老公忍无可忍,当场杀了这个恶霸。

安夷县长宗延不问青红皂白,下达A级通缉令,亲自带人追到了塞外。羌族老公所在的部落害怕受到牵连,引发群体性事件,杀了宗延,并且联合勒姐、吾良两个部落共同叛乱。羌族大咖烧当部落首领迷吾,也加入了叛乱的洪流。金城太守郝崇组织政府军,进攻羌人反政府武装,反遭击败。

西北边境军事镇压一时失利,引起了汉章帝的高度重视,他任命傅育为护羌校尉,试图招抚羌族部落。羌人对东汉政权失去了信任,拒绝了东汉政府伸出的橄榄枝。迷吾又与封养部落首领布桥联合,羌人武装达到五万余人,兵锋直指陇西和汉阳两郡。一时间,羌族叛乱呈现燎原之势。

古代三次蝴蝶效应,看似小事却最终改变了历史走向

汉章帝见软的不行,决心来硬的。同年八月,他派遣车骑将军马防和长水校尉耿恭,率领三万东汉精兵,武力镇压羌族叛乱。双方在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展开激战,羌人大败,斩俘四千余人。经此恶战,大部分羌人选择了投降东汉。只有布桥率领二万余人,盘踞望曲谷,伺机而动。次年初,马防击败布桥,一万余羌人投降。

这次羌人叛乱,是由一件普通的刑事案件产生的连锁反应。当地基层官员欺男霸女,罔顾事实,最终酿成战争。在战争中,羌人斩杀万余人,汉军死伤也不在少数。更重要的是东汉末期,董卓、马腾、韩遂、宋健等人,利用汉羌矛盾,割据西北边陲,敲响了东汉政权覆没的警钟。

古代三次蝴蝶效应,看似小事却最终改变了历史走向

三、大明的掘墓人

与前两次相比,第三次蝴蝶效应充满了戏剧性。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湖北公安人毛羽健通过了大明公务员考试,从知县干到了云南道御使。崇祯皇帝很赏识毛先生不畏权势,直言敢谏的作风,you can you up,毛羽健升任监察御吏,成为不折不扣的京官。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老毛奉调入京,寂寞难耐,金屋藏娇。毛夫人得到仆人的通风报信,怒火中烧,利用官员家属的身份,凭借快速便捷的驿站服务,返回京城,将正在和小三卿卿我我的毛羽健逮个正着。老毛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河东狮吼。毛夫人将小三毒打一顿,逐出家门,罚老毛跪了一天一夜。

毛羽健偷腥不成,反被受罚,心中郁闷。他发现老婆之所以来得这么快,是因为明朝发达健全的驿站制度。驿站原本是接待来往官员、传递信件、转运物资的官办招待所,相当于如今高速公路的服务区。随着朝廷的日益腐败,驿站传递和中转的功能逐渐弱化,反而沦为各级官员及其家属,享受公费旅游的工具。毛夫人动用国家基础设施,就是为了捉奸。

古代三次蝴蝶效应,看似小事却最终改变了历史走向

毛羽健越想越气,提笔上奏,建议崇祯裁撤驿站。为了引起皇帝的重视,毛羽健还鼓动刑部的亲戚刘懋,也写了一份类似的奏折。不久,崇祯收到两份类似的奏折,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根据奏折的建议,裁撤三分之一的驿站,每年可以节约六十万两白银。这对于财政入不敷出的崇祯来说,无疑于天上掉陷饼。崇祯很高兴,大笔一挥,同意裁撤。

问题是奏折并没有对裁撤驿站的下岗人员,进行详细的分流补偿规划。毛羽健和刘懋的奏折一下子砸了成千上万人的饭碗。陕西米脂县银川驿站的一名驿卒也受此影响,下岗失业,失意返乡。由于没有收入来源,驿卒债务缠身,无力偿还,被债主告上了米脂县衙,县令原本要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经亲友出钱打点,这才幸免于难。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12月,驿卒杀死了债主。随后,他又杀了与他人通奸的妻子。身负两条人命的驿卒,被迫和侄儿一起投军。次年冬,因朝廷拖欠军饷,驿卒所在的军队发生哗变,由官军变成叛军。驿卒从此转战四方。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驿卒攻入北京,崇祯景山自缢,延续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就此终结。

古代三次蝴蝶效应,看似小事却最终改变了历史走向

这位下岗的驿卒就是李自成。明朝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内有起义此起彼伏。按下葫芦浮起瓢,军队两线作战,疲于奔命。如果没有裁撤驿站,那么西北农民起义很有可能平定,最终集中力量对付后金。崇祯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大明江山竟然断送在一起捉奸丑闻,真是扑街了。

蝴蝶效应的神秘之处在于整个事件中,有的因素变化是有规律的,有的因素却捉摸不定,在连锁反应的带动下,造成了出人意料的后果。人们通常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说明事物的复杂性,历史也同样如此,以上三个段子并不是蝴蝶效应的结束,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文:计白当黑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441 字。

转载请注明: 古代三次蝴蝶效应,看似小事却最终改变了历史走向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