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党创始人之一,淮海战役功劳比肩粟裕大将,55年却没授军衔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歼敌最多、政治影响最大的一次战役。提起击毙了黄百韬的碾庄战役,大家会想到粟裕、谭震林等名将。提到围歼了黄维兵团的双堆集战役,大家又会想到刘伯承、陈毅等开国元帅。
解放军能在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打赢这一战,这些将领居功至伟,不过如此辉煌的胜利,必然离不开总前卫的正确决策、解放军的相互配合、战士们的英勇作战。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很多人没有考虑过,那就是后勤有力的保障。没有强有力的后勤系统,这些都会成为空谈。而淮海战役中,有个人的功劳甚至可以比肩粟裕,却鲜为人知。
陈老总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组织人民群众把物资供给前线部队的人,叫刘瑞龙,当时的后勤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淮海战役打了三个多月,我军投入的兵力超过六十万,如果加上民兵等人,人数达到了百万,战后曾经统计过,当时我军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达到了惊人的两三百万斤,就算是用现在的大货车,也要运送很多车次,可是当时那是什么条件?没有这些货车,粮食运输只能靠马车,或者是小推车,再差的就是人力背,而且当时道路也不好,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想要顺利的保证后勤有多困难。
很多人说了,我们人多啊,我们可以发动老百姓啊,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有觉悟,都有勇气把物资运到前线去,只凭着几句口号,能把老百姓发动起来?稍有不慎,前线就要断粮,刘瑞龙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大家是不是有所了解了。
为了保证淮海战役的后勤,刘瑞龙在战争开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在华中等地开始动员老百姓,有数百万老百姓都被他发动了起来,在配备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管理干部之后,那些支前的运输小分队就建立起来了。只有运输队伍还不够,还要制作军服、军需用品,一些解放区的妇女也加入了这支队伍。
据说,当时这支后勤队伍的规模超过了五百万,是当时参战主力部队人数的九倍还多,想要管理这么庞大的队伍,按时运送后勤物资,刘瑞龙的付出可想而知。相比于在前线厮杀的那些将领们,刘瑞龙等后勤干部,也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刘瑞龙他曾经担任过南通党支部书记,是南通地区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红军时期他曾经担任过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是红军队伍里非常优秀的干部。
解放后,刘瑞龙转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了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农业部常务副部长等职。1988年刘瑞龙在广州开会的时候,突然病发去世,终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