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奇闻:遇坟三尺不动土
清康熙年间,朝廷大兴文字狱,家破人亡者数不胜数。当时屯留有个知名的赵县令,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不与无良贪污之辈同流合污,因此得罪了一些达官贵人。后来同僚在赵县令写的诗中鸡蛋挑骨头,借文字狱诬告他心思前朝,因此,赵县令蒙冤被斩,一家老小发配辽东。
赵县令在任时,爱民如子,深受百姓们的爱戴。赵县令被斩后,百姓们就私下筹了些钱财,将他的尸体葬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叫郭义庄的山坡上,由于怕官府追究,因此不敢立碑。到了雍正皇帝继位,人们早已淡忘了这位赵县令,庄里人也清楚那座立在山坡上的坟包里埋的是谁。
这一年,朝廷鼓励农民开荒,郭义庄的年轻一辈仗着身强力壮,开垦山田。开垦到那个坟包时,就商量着干脆把那坟开了,或者移走。庄子里有个郭丙的老汉,年过七旬,当年他是亲眼看着赵县令下葬的,他知道下葬的这个人是受百姓爱戴的好官,见到后生们商量着平坟移坟,老汉着急地说道:“那个坟动不得!”
村里人都很敬重郭丙,就请教说:“为什么啊?”老汉此时灵机一动,说:“庄里老祖宗留下的规矩,‘遇坟三尺不动土’就是说,遇到坟包,周围三尺之内是不能挖掘的。”后生们听从了郭老汉的劝阻,就留下了那个坟包。两年后,郭老汉十九岁的孙子郭琛赴京城科考,郭琛自小聪明好学,一家人拼命赚钱,供郭琛读书,一家人期盼他这次科考中第,为郭家光宗耀祖。
进到考场,郭琛见考试的题目和自己最近一年复习的内容相符,开心不已。郭琛下笔如神,发挥自如。谁知高兴之余,竟出现了马虎,一篇策论中,文章中的一个“帝”字竟漏写了上面的一点儿。交卷之后,郭琛才想到了这处疏忽。
科举时代,文章中有错字会被斥责为“学风不谨”,更可怕的是“帝”字上面缺一点,文字狱时期,闹不好是要掉脑袋的。想到此处,郭琛吓得魂飞魄散!呆在客栈里吃不好睡不着,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能保住一大家人的性命。
谁知放榜后,郭琛竟然榜上有名,中了贡士。郭琛高兴之余心中疑惑不已:“难道自己写错字主考官竟然没发现?”不久后参加完殿试,郭琛中了二甲进士。见到了主考官后,才明白了一切。
主考官笑着对他说:“本官阅卷时看到了那个‘帝’字少了一点,虽不想上奏你不敬之罪,但这“学风不谨”之错,你是怎么也逃不掉的。就在我要判分的时候,有只蚊子停在那个‘帝’字上面缺的一点上,怎么轰它也不走,我一恼怒,直接用书本使劲一拍,没想到正好成了缺的那一点!哈哈!”“竟然有这么巧合的事情?”郭琛心中庆幸之余,也有些疑惑。
当晚郭琛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面容慈祥的老人对他说:“那只蚊子乃老朽所化,我是为了报恩。”郭琛赶忙问:“小生实在想不起何时曾施恩于你啊?”老人笑道:“你虽没有施恩于人,但你的祖父郭丙却曾施恩于鬼,老朽便是你村里山坡上坟包中人。”郭琛正想再问,那老者突然消失不见,郭琛一个激灵醒了过来,发现是做了一个梦。
回到家乡后,郭琛将实情经过禀告了祖父郭丙,并问山坡坟包中葬的是何人?郭丙感慨地说:“赵大人生前一心为民,不想死后还如此重义,真令人敬佩啊!”然后便把赵县令当年蒙冤被杀的事情说与了郭琛,郭琛听后也是敬佩不已。
几年后,郭琛因政绩突出调京城任职。郭琛通过职务之便向雍正皇帝讲了当年赵县令蒙冤之事,主考官也说了考卷落蚊之事。雍正皇帝令有关人员重新复查当年赵县令一事,不久后,雍正皇帝为赵县令翻案,并命人去往辽东寻找赵县令后人,给予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