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两会快评 | 趁“热”打铁,推动基础教育“大材大用”

由 秋长红 发布于 经典

近日,随着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结果、考试合格证明开通查询通道。在网上有关“教资认定”“教资面试成绩”等多个相关话题占领热搜榜。在今年的两会上,“教师热”话题也受到了一些代表委员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李莉娟建议,增强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教育情怀、道德情操、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主要内容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满足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对高层次师资的需求。

  图片来源:东方IC

  工作稳定、有带薪假期……这些都让许多人觉得教师的“铁饭碗”实至名归。这些年来,教师岗位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关注,竞争也日趋激烈。去年,深圳一中学公布的新入职教师中,大部分毕业于顶尖学府,国内以北大、清华为首,国外不乏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不少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一些网友不禁惊呼:这像是中学吗,这分明就是一个顶尖的研究所。

  对于名校毕业的高材生纷纷进入中小学任教,一些业内人士持积极态度。一位校长表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话题很多,需要有高素质的好教师,让基础教育后继有人。但也有网友表示担忧:自己会学,名校毕业,跟会教学生是两回事,教学水平并不一定与学历成正比。

  教师的高学历可以给基础教育带来学术优势、跨学科知识优势,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像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一位英语老师的学科背景是金融学,一位美术老师则是由景观设计师转行而来。

  但是高学历不能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能够跟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特别是能否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构成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于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面临全新挑战。一位好的教师,不能仅凭“一腔热血”或“经验主义”,而是要兼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及教育情怀。“教师热”不要一时热,也要防止一头热。对于广大的学校来说,不妨趁“热”打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水平,让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为基础教育注入新活力。

  方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