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宿北战役,是山东野战军(时由陈毅指挥)与华中野战军(时由粟裕指挥)会合之后,于1946年12月在江苏省宿迁以北地区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作战。此战,我军成功歼灭敌人整编第69师共2.1万余人,第69师师长戴之奇自杀,副师长饶少伟被俘。就战事规模而言,苏北战役并不算太大,但是意义重大。苏北战役创造了解放战争爆发以来我军一次作战歼敌数量最多的记录,同时也开启了我军一次作战全歼敌人一个整编师的先例。
在苏北战役中,我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协同作战,临阵指挥果断、战术运用灵活,最终取得了此战的完胜。首先是,我军在面对敌人多路进攻时,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突出的一路。其次是,我军能够充分利用敌人之间的空隙,以远距离奔袭手段,出其不意地向敌人发起进攻。最后是,在实际战斗中,我军通过抢占并控制制高点,同时向敌人纵深猛插,迅速实现了对战场的战术分割和包围,保证了短时间全歼敌人。
反观国民党军队方面,则存在着贪功冒进、钩心斗角的不和谐因素。在苏北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军事部署是:兵分四路,分别从江苏省东台、淮阴(今淮安市区)、宿迁和山东省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出动北上,企图先攻占苏北,然后与位于盐城和涟水地区的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进行决战,或者武力迫使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向北撤退,然后寻求在山东境内展开决战。
国民党军队兵分四路,看似气势汹汹,但是却造成兵力过于分散,敌人进攻正面的宽度达300多公里,四路大军之间的空隙很大,相互之间应援不便,而且难以协同作战。在国民党方面的四路大军之中,其中三路行动非常谨慎,只有从宿迁北上的一路比较孤立突出。而且,这一路国民党军队,正好处于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之间,这就为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成功歼灭这一路国民党军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从宿迁北上的这一路国民党军队,大体上是由整编第69师和整编第11师组成。整编第69师的师长是戴之奇,他是贵州兴义人,曾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毕业之后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同等待遇。整编第11师的师长是胡琏,他是陕西渭南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抗战时期,戴之奇曾短暂担任过国民党第十八军副军长,而胡琏则长期在国民党第十八军系统任职,两人颇有渊源。
这次,戴之奇和胡琏分别率领一个整编师,分居左右两翼从宿迁北上。对于先打戴之奇,还是先打胡琏,我军根据战场形势判断,胡琏率领的整编第11师刚从鲁西南调过来,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势必会非常谨慎;而戴之奇率领的整编第69师,一直以来都充当内战先锋的角色,其冒进的可能性极大。因此,我军制定作战计划,一方面对胡琏整编第11师实施正面阻击,迟滞其进军速度;另一方面大胆放戴之奇整编第69师前进,然后趁其冒进孤立,然后实施切割围歼。
后来,战况的发展正如我军所料,戴之奇和胡琏两部之间慢慢出现了空隙,战机已现。此时,戴之奇和胡琏两人互相指责,戴之奇责备胡琏进军缓慢,而胡琏则指责戴之奇轻举冒进。戴之奇率领的整编第69师被包围之后,形势非常凶险,只好请求胡琏赶紧率领来救援。可是,胡琏却不为所动,除了哀叹“戴先生不堪设想了”之外,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戴之奇眼见胡琏见死不救,只好向上级汇报情况。在上级的压力之下,胡琏这才派出两个旅发动猛攻,企图与戴之奇整编第69师靠近。
面对胡琏派出的援军,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果断组织部队,向援军的侧后方迂回。粟裕的这一招非常厉害,胡琏的援军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思想,急忙回窜,最终促成了戴之奇整编69师的覆灭。眼见援军无法赶到,戴之奇神情沮丧,发布了最后一道命令“解围之希望已断绝,余受友邻之欺,各部设法相机突围”。后来,戴之奇逃跑无望,在最后时刻自杀身亡。而胡琏整编第11师因退据运河以南、宿迁以北有利地形,逃过了一劫。苏北战役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终。
可以说,戴之奇整编第69师在苏北战役中全军覆没,除了与其自身贪功冒进有关之外,胡琏率领的整编第11师救援不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从戴之奇最后一道命令来看,戴之奇对胡琏的所作所为非常怨恨,并将责任怪责到胡琏头上。这一幕和日后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整编第74师全军覆没之时,对整编第83师师长李天霞的怨恨,是何其的相似。国民党军队之所以出现这种坑队友的情况,无非一是保存实力,二是贪生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