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帝都,尤其清朝是离现在最近的封建王朝,结束不过百余年,因此很多的清代建筑至今可见。这其中,王府建筑着实不少,但是要说名气最大的,当属恭王府。这是北京的5A级景区之一,号称“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也有着老北京城中“第一佳山水”的美誉。但是我们都知道,所谓恭王府是指清末的恭亲王奕訢,而最早这里是乾隆面前的大红人:和珅的家。 但是恭王府可不能算是和珅家的“老宅”,因为这是他发迹之后、官儿做到一定程度才盖的。
清代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他的官位达不到那个程度,也盖不了这样的府邸,那就越级了,罪可不小(其实他已经越级了,后来被抄家时也有这项罪名)。那么和珅的老宅、也就是他出生的地方在哪儿呢?据考证,应该是今西四北头条胡同东口儿路北一带。当然了,这里的变化太大,具体位置以及建筑原貌是什么样的,那就不得而知了。说西四北头条,那得先说说西四。西四其实是简称,全称应该叫西四牌楼,简单的说就是皇城西侧的路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一座牌楼,因此得名;还有西单、东单、东四都是这样来的,西单就是皇城西边儿的单个牌楼,严格的说它们应该读作“西、单牌楼”,“西、四牌楼”等。
这样的格局和名字,都是明朝迁都北京以后才有的,再早之前其实这里属于城外,比如金代,由于金中都位于今广安门一带,所以这块属于“北京”的东北郊区。当时这里有个村子叫西刘村,村子附近有一座挺大的寺庙,就叫西刘村寺,也就是现如今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的前身。元代忽必烈营建元大都以后,西四才被圈进城内,从此田园风光消失了、胡同出现了,这么一说,西四附近胡同也该有800多年历史了。只是不知道元大都时有没有西四北头条,不过明朝肯定是有了。
在明代,西四还是刑场呢,罪大恶极的犯人要拉到这里受刑,或杀或剐。古代的刑场也叫弃市,弃、意为朝廷和民众一块儿弃绝此人;市呢?代表此地是个集市。因为古代处决犯人都在人多的地方,所谓“云阳市口、斩首示众”,为的就是让大伙儿看,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由此也证明当时的西四挺热闹。那会不叫西四、而是叫西市,卖什么的呢?驴肉!您别以为驴肉只是保定、河间一带的名吃,过去北京也有很多驴市,卖活驴的、驴肉的、生的熟的都有,记得之前发过一篇叫“老北京上空驴肉飘香”的文章,大概说了说曾经很流行的老北京驴肉。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所以这个市场的买卖还挺红火,逐渐的,人家就以驴肉胡同来称呼市场北侧的第一条胡同,也就是如今的西四北头条。说来也巧,文艺作品中和珅的死对头:刘墉、刘罗锅,也住在驴市里。只不过不是西四,而是东四附近的驴市胡同,后改为礼士胡同。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我们都知道,满清入关后,将绝大部分汉人赶出北京,八旗分占内城,当然城外也驻八旗兵丁。据考证,当时红旗在北京的居住地有三处:一处是今北安河桥西北,一处是香山附近,如今那边不是还有个地名叫厢红旗吗?另一处就是西直门内,驴肉胡同就属于正红旗的地界儿,和珅就是在这儿出生的。
其实和珅的出身很苦,他的父亲常保是福建副都统。和珅三岁时,母亲因为生他弟弟和琳难产而死,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也因病去世,哥儿俩小小年纪便成了孤儿。幸亏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个偏房保护两兄弟,这才免于被赶出家门的厄运。而且和珅可不像评书、相声(君臣斗等作品)里那么笨,也不像某些影视作品里那么丑。据说和珅是男长女像,很是好看,长得很像乾隆的一个爱妃,他能把官儿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跟他这长相也有关系(当然是传说)。而且和珅很有学问,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通读四书五经、春秋等古籍,也爱三国演义等小说,经典巨著《红楼梦》就是因为和珅才保留下来的。
和珅的才学很得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喜爱,后来也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至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和珅的文学作品,比如《嘉乐堂诗集》,诗文水平也许没高到哪儿去,其中也有不少为迎合乾隆的口味而作,不过也能看出和珅在文学和书法方面的造诣还是挺深的。说起来有点儿造化弄人的味道,和珅挺有才学的,但科考时却名落孙山,他当官儿是靠门荫入仕,说白了就是靠祖上荫功,以文生员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和珅最初仅是个粘杆处三等侍卫、还是候补。
粘杆处:即血滴子,雍正创立的特务机关,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听着挺厉害吧?但乾隆时已经不是特务了,常干的是粘季鸟儿(蝉,怕吵着皇帝睡觉)、捉蜻蜒、钓鱼的活儿;即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和珅在乾隆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学,得到了重视,也不过是做了乾隆的仪仗队的侍从(打灯笼的)。可这人有才呀,还聪明,您琢磨,不是智商情商双高的人物,能扶摇直上吗?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一等忠襄公……,好家伙、头衔儿就一大串儿,没人比他的官儿大、衔儿多,堪称位极人臣。
职务高了,配备自然也得长,以前出门儿坐212,升官儿了怎么不得配辆桑塔纳呀?是不是这意思您说?大概在乾隆四十多年,和珅还不到三十呢吧?但已经红得发紫了,仗着乾隆的宠爱,于是他看上了“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的风水宝地,在什刹海西南角盖起来那座豪宅,也从此彻底搬离了驴肉胡同。清朝倒台以后,在1911年借谐音将驴肉胡同改为礼路胡同,解放的1965年,北京大规模整顿地名,礼路胡同并入南井儿胡同;后来西四牌楼虽然都拆没了,但地名儿保留了下来,因为这条胡同位于西四北大街西侧、是南北向的第一条胡同,故改名为西四北头条。
除了和珅,《京师坊巷志稿》记载三等威靖伯车尔布也曾住在该胡同;当初正红旗学舍就设于驴肉胡同,后迁至西直门内高井胡同附近。清末四公子陈三立、近代大学者陈寅恪父子的家也离此不远,就在与西四北头条相通的姚家胡同里,开国上将陈奇涵将军也在这里住过。可以说 从西四北头条到西四北八条,这一带很有历史底蕴,早些年,胡同里很多大门上刻着的门心对儿还清晰可辨,多是“忠心贯家国,恕道希圣贤”、“仁孝本诸性,仁义根于心”、“德成言乃立,义在利斯长”等富含哲理、意味深长的词儿、充满了传统文化气息,由此可见这一片地区的文化底蕴也很深。
老北京的上空驴肉飘香!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