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了一篇包头之战的文章(塞北之战:经过我们血染的山河,必将永久为我们所有!)在包头之战中傅作义运用灵活的战术:先瞒天过海,紧接着调虎离山,然后再命一支部队奇袭包头黑虎掏心,同时利用包头城围城打援,在取得不错战果后坦然撤军,一套组合拳下来打的日军晕头转向,但你以为仅仅如此就完了吗?当然不是,前面文章的结尾处我写到:包头之战的胜利孕育着“五原大捷”。而今天这篇文章我就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此战的经过。
包头之战后,给日本人最深切的印象是:“吃亏了!”这在一向以“占便宜”著称的日本人来说是不能想象的。而作为此战中一直被傅作义“牵着鼻子走”的日军指挥官:骑兵集团集团长小岛(中将)来说,其更是觉得这是“奇耻大辱”:自己守备的城市不但被中国军队远程突袭,而且还被打死了一个大佐联队长和近千名士兵,最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占完便宜之后从容抽身而去。
日本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被揍惨了的小岛更是发誓:“一定要膺惩傅作义!”紧接着小岛就对对从包头撤退的中国军队进行尾随攻击,但被断后的董必武部打了几个埋伏后不了了之了。此战之后,日本驻蒙军的头头就开始开会了:会上小岛首当其冲,是个坚定的主战派,然后就是驻蒙军的参谋总长田中新一了。部下以及自己的参谋总长都是这个态度了,时任驻蒙军总司令的冈部直三郎决定对傅作义的根据地五原发动一场报复性进攻,以期达到“膺惩”傅作义,以及解决塞北中国军队的袭扰问题。
正式基于此,日军在1940年1月下旬,就开始为打一场大的战役而集结了。再回过头来说五原这座城市:这里是就是我们常说的河套地区,其北是乌加河,其南是黄河,东面是塞北第一大湖乌梁素海,西面是乌兰布沙漠。此地水草丰美,水源充足,是一块不折不扣的“塞外江南”之地。同时此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庇卫大西北的屏障,属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此时的五原就是傅作义控制下的塞北抗战根据地的核心,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1940年1月28日,日军以二十六师团为主力,辖三万余人500余辆汽车以及10辆装甲车。除此之外还有伪蒙军的六个师,向五原地区发动进攻。此刻的傅作义并不恋战,在日军兵力以及火力都占优的情况下,傅命各部且战且退,主动放弃了五原。2月3日,日军攻进五原城,2月5日,彻底占领河套地区,此战结束,史称“绥西之战”。但日军在发起进攻之前,只将此战定性成了报复性作战,在占领五原城后,日军各部队即陆陆续续撤出五原城。(至于为什么要撤,驻蒙军就这么点兵力,占领地越大兵力就越分散,就越容易被各各击破)
而此时留守五原城的其实就只剩下了日军的一个联队,以及一支警察部队,加起来不过5000余人,剩下的就是一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伪军了,这就为傅作义反攻五原城制造了条件。要说此时的老傅:那是真惨!弃守五原之后,傅作义带着部队转战戈壁滩,茫茫沙海之中动辄就会迷失方向,加之水源给养也成问题,此刻的傅作义更加认识到有一块根据地是多么的重要。
1940年2月底,傅作义召集团以上的部队长在亚马赖(一个地处今内蒙古临河县的小村庄)召开了反攻五原的会议。会上决定在三月中旬,绥远地区解冻开河的时候反攻五原(此时令道路泥泞,沟壑纵横,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展开)1940年3月20日午夜,傅作义指挥部队展开了对五原城的反攻作战。
繁琐的战斗过程想必大家也都不喜欢,但还不能不说,总结下来傅作义在此战中采取的战法和在包头之战中差不多,只不过一个以杀伤日军为目的,一个以收复失地为目的。此战的大概过程就是:傅作义先以一部奇袭五原城,因为事先策反了一名伪军团长,此人将日军的城防情况以及当夜的口令都交代得很清楚,所以奇袭这一步很成功。紧接着就是老套路打援了,傅作义令一部爆破了日军在乌加河修建的一座桥梁,截断日军退路的同时打击前来增援的日军部队。
在接连打退日军的几次强攻之后,打援部队撤出阵地,日军冲进了五原城,但此时五原城内的日军早已死伤殆尽。此时的日军也认识到接着占领五原城傅作义免不了会再给他们来一下,日军彻底放弃了占领五原城的打算。日军驻蒙军总司令冈部直三郎下达反转令,日军开始撤退,傅作义的部队紧跟着进驻五原城,彻底光复了五原。此战之后的几年日军再也没敢西进。
此战,日伪军被歼以及被俘达5000余人,全歼了日军一个联队,是继包头之战后傅作义率部取得的又一场大捷。然此战最大的战果是:傅作义本人因为接连的大捷而荣获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勋章。此外,民间还传言击毙了日军敌酋皇族成员水川伊夫中将,但日史中却没有记载,按照日军的习惯:他们会缩减一场战斗己方的伤亡人数,但对于一个中将尤其还是皇族的死亡,他们是无法掩盖的。所以大家姑且笑笑就可以了,当然也不排除真有其事,感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查下资料。
本文到此就结束了,喜欢的欢迎多多转发、点赞支持一下,当然本篇文章有哪些不准确的地方也欢迎大家评论在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