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孩子对着玩具说话不是心理疾病 爸妈别担心

由 简振武 发布于 经典

  【六一儿童网导读】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三岁以后,常常会边玩边嘀咕,一个人絮絮叨叨地不知在说些什么,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父母便会担心,“孩子是不是患上了心理疾病啊?”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疑问。

  其实,这是幼儿正常的行为表现,这种自言自语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独白。人的语言有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之分,3岁以前的孩子以学习外部语言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内部语言逐渐形成,三岁以后的孩子自言自语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过渡过程。

  自言自语是幼儿重要的认知工具

  3、4岁的孩子思维以自我为中心,其语言也是自我中心语言,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水平较低,逻辑思维和自控能力都较差,所以会表现出自言自语的行为。幼儿自言自语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游戏语言,一种形式是问题语言。

  1.游戏语言

  游戏语言通常发生在游戏过程中,用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行为,具有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的特点。

  比如,孩子玩电动玩具时,一边遥控着小汽车,一边嘀咕:“小汽车快跑,跑到姥姥家,接上姥姥姥爷,我们去逛街,买萝卜、买西红柿……”

  2.问题语言

  问题语言往往出现在孩子遇到困难和疑惑时,孩子自问自答,并不需要别人回答,其实就是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语言表述出来。

  比如,孩子和小朋友吵架了,他就有可能对着自己的布娃娃说:“丽丽是不是生气了,我弄坏了她的画,我应该向你道歉,她就会原谅我的,我们还是好朋友。”这是孩子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学家认为,自言自语是幼儿重要的认知工具,是一种有声音的思维,幼儿通过语言将思维表述出来,具有指导和调节孩子行为的作用。这说明孩子自言自语不仅不是病态,反倒是孩子聪明、注意力集中的表现。

  关于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点注意事项

  第一,自言自语不应该一直存在

  三四岁的孩子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并不是心理疾病,但并不意味着自言自语应该一直存在,孩子自言自语是思维能力发展不够成熟所致,如果孩子到了上了小学的年纪,即六岁,这时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如果孩子还会经常自言自语,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了,有必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第二,自闭症的自言自语与幼儿正常的自言自语是有区别的

  不少家长都知道自闭症的孩子会出现喃喃自语的情况,那么,这与幼儿正常的自言自语有什么区别呢?

  自闭症的患儿虽然也会的自言自语,但他们无视外界的环境,父母叫他,也不会有反应。说话时没有音调、音量的变化,就像机器人说话,总是保持一个调,最容易分辨的一点就是,自闭症患儿无法有效地使用非口语沟通,他们在自言自语时,往往没有手势动作,从他们的脸的表情中,你也无法读出他们是高兴的还是伤心的。

  正常的幼儿自言自语时,你介入其中,和他交流,“宝宝,你刚才在说什么呀?我和你一起游戏好不好?“孩子会立马做出反应,和你互动,但自闭症患儿可能都不会看你一眼。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自言自语的行为异常,一定要引起注意,必要时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与治疗。

  幼儿自言自语时,家长该怎么做

  幼儿自言自语时,如果他很投入,我们没有必要刻意打扰他,给他一点时间,让他自己独处,也是不错的。孩子自言自语多发生在一个人玩,没有玩伴、父母没有陪伴他时,虽说自言自语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过程,但是父母应该尽量让孩子多与小伙伴们在一起,这对孩子心理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孤独症、自闭症的孩子都与缺乏玩伴有一定的关系。

  有些家长平时工作忙,休息日很少,即便休息,也很少带孩子出去玩,多半时间猫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为了让孩子不吵闹,往往会让孩子过多的停留在电视和电脑跟前。

  这种封闭的环境是不利于孩子社交的发展的,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外界环境,尽可能地带孩子到游乐园、科技馆等地方游玩,或者参加亲子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

  当然,对于孩子来说,和他的小伙伴在一起是最好不过了,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游玩,可以用他们彼此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进行交流,这比与成人交流要好得多,因为在语言中,成人很难做到与孩子的思维保持在同一个高度。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缺乏孤独、缺乏与外界的交流,才有利于孩子心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