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风 | 到武隆,来听羊角乌江号子
碛旋如羊角,汹汹五里滩。
倾斜崩岸远,上下过船难。
羊角记忆
在重庆武隆区乌江南岸,曾经矗立着一个颇有名气的码头古集镇——羊角镇,是乌江流域四省十六县进入长江水道的要冲,素有“乌江咽喉”之称。
行舟五里滩
羊角原场镇两岸呈“V”字走向,乌江贯通全境。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李家湾山崩,乱石泥流在江中堆积成碛,形似羊角,得名羊角碛。由于此处有千里乌江第一长滩五里滩,滩险水急,上下货船均需要“盘滩”,货运、商业、服务业逐步兴起,形成码头集镇。
碛坝地形图
热闹的码头集镇
生活在小镇的居民
五里滩由锄脑头、三叉石、拦马石、斗篷石、掐鱼角、灵官滩和新滩等7个险滩组成,全长2.5公里,在当地有“一滩连一滩,十船九打烂”的说法。在五里滩古纤道上,催生出一群不畏艰苦、敢于拼搏、坚强刚毅、团结奋斗的纤夫们。他们赤裸身躯穿越风雨,攀爬于滩涂之间,从胸膛里迸出摄人心魄的乌江号子,宛如乌江上的天籁,让闻者莫不心潮澎湃,荡气回肠。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纤夫拉纤
乌江号子又名乌江船工号子,是乌江古代船运催生的一种民间劳动歌谣。民间传说鲁班发明木船之后,带着徒弟赵巧来到乌江,先是砍下树枝代替手划发明船桨,随后从放牛娃牵牛的姿势中得到启发发明了拉纤,为了达到力度协调,又统一了口令,乌江号子就这样形成了。
纤夫喊号子
乌江号子有专门的号工,又名“开口”,负责领喊号子,其余纤夫众和。乌江号子分为《上滩号》《盘滩号》《平摊号》《横艄号》《拖杠号》和《提缆号》等几十种。险滩恶浪处,唱起《石工号》《上滩号》等,其唱腔高亢、粗犷、雄壮。水势平缓处,唱起《平水号》《下江号》等,唱腔独具船家风味,悠扬婉转,质朴豪爽。
[' ']
武隆羊角乌江号子
长期以来,羊角纤夫们以拉纤为生,繁衍生息,过着平静祥和的日子。但是,这种平静却被抗日战争打破了。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渝两地迅速掀起抗日救亡高潮。抗日战争爆发后,羊角镇爱国青年高松元、吴诗教等人,率先成立“羊角抗日文艺宣传演出队”。他们变卖家财购买风琴等乐器,排演《放下你的鞭子》《上战场》等剧目,徒步白马、火炉等十余个乡镇开展圩日公演,还举行漫画展览,宣讲抗战形势,揭露日寇惨无人道和国民党消极抗日的行径,激起群众强烈愤慨,纷纷参军,其中就有不少拉纤的船工。
抗战中的武隆人民
1937年8月至1938年10月,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相继打响,正面战场的失利,导致华北、华中、华南共13个省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40多座城市沦于敌手。1940年9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确定四川为战时大后方,为保存实力,做好全面抗战的准备,华北、华东、华中等地的工、商企业纷纷通过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西迁重庆,开始了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抗日战争也从战略防御阶段逐渐进入相持阶段。
1940年导淮委员会乌江工程局发行的《乌江轰滩工程》
随着战局日益紧张,长江航道也受阻,乌江又成了川、渝连接外界唯一的“黄金水道”,肩负起战备物资运输,支援前线的任务。随后,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在涪陵成立了乌江工程局,就涪陵至酉阳龚滩一段的航道进行了整治,羊角碛作为“乌江第一险滩”,成为治理航运的第一站。1941年,羊角碛下游码头建起乌江第一批“绞关站”,极大提高了转滩的效率,为抗战大后方建设,实现战略反攻作出了积极贡献。
羊角碛位置示意图
在这段历史中,羊角纤夫就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航道狭窄,有的地方全靠木船,便由纤夫拉船溯流而上。岸边的江石年年被江水冲刷,变得分外尖利,纤夫们一不小心就把脚划得鲜血淋淋。一声声乌江号子,从披肝沥胆艰难前行的纤夫们口中冲出,高亢激越、撼山震水,成为纤夫跨越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
昔日绞关站
随着时代发展,沿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相继通车,羊角镇乌江边上的纤夫号子、羊角碛下游的战备码头...逐渐成为历史。
G65包茂高速贯通全境
2016年6月,羊角原场镇所在地因属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实现了整体搬迁。新建的羊角场镇以纤夫文化为主题,重现了昔日纤夫聚集地的繁荣景象。
古镇新貌
不畏艰苦、敢于拼搏
坚强刚毅、团结奋斗
这就是纤夫精神
羊角镇党员干部通过向贫困户传授种植技术等,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羊角镇纪检干部对惠民资金落实等进行督查,确保惠民政策落地生根。
号子声声催人奋进。“纤夫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断流,推动着当地共产党人闯过了一道道险滩激流,带领老百姓步入了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
羊角“三宝”
古镇
街口
远眺
今日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