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张择端以画曲谏:清明上河图实际是幅盛世危图

由 公松臣 发布于 经典

  张择端,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职翰林待诏,其绘画风格匠心独具,刻画细致,擅长工笔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是他常常绘画的对象。《清明上河图》更是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独一无二的巅峰之作。

  张择端塑像

  张择端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有机会得到学习绘画的机会,专工界画宫室,尤其擅长绘画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生活窘迫之际,以卖画为生。后来入朝为官,供职于翰林图画院。

  他是北宋年末杰出的现实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一画为众多历史书籍提供了最为生动的图解,例如《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都是描绘北宋繁荣街景的书籍,加以《清明上河图》在视觉上的欣赏,给当代历史学家提供了极大的考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树木桥梁,、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

  张择端是哪里的人

  张择端,北宋画家,出生于琅琊东武,今山东省范围内,长期居住于北宋东京,即北宋都城汴京,今为河南开封。

  张择端作品《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因长期居住在汴京,因为对其社会面貌,人文风情,街道排布都极为熟悉,在加之其细腻专注的观察力,在他眼中所看到的汴京景象更是妙趣横生,错综复杂。《清明上河图》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树木桥梁,、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

  北宋灭亡后,张择端肩负起救国图强的使命,以画曲谏,向此时在杭州建立南宋政权的宋高宗传达收回大好河山的迫切请求,《清明上河图》表面上描绘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但却暗含玄机,在画面中埋藏着一条令人心悸的暗线,另这幅盛世宏图变成了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张择端是哪个朝代

  对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北宋人,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南宋人,还有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金代人。

  《清明上河图》纪念邮票

  然而,更多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考证,认为张择端是北宋人。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后面最早的金代张著题跋中注明了张择端的身份为“翰林”,并且进一步指出,张择端游学于京师,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惟一的记载。据此题跋,张择端是北宋人的观点最具说服力。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赵佶和儿子宋钦宗赵桓被金人俘虏到北方,藏于北宋内府的《清明上河图》及六千件艺术品也被金兵掠获。宋徽宗赵佶的第十一个儿子宋高宗赵构杭州称帝。张择端为了让宋高宗赵构不忘国仇家恨,坚决抗金,他闭门谢客,呕心沥血,又绘制出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献给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与父亲宋徽宗赵佶不同,他对画根本不感兴趣,并将画退了回来。张择端展开长卷,心绪难平,他一气之下,将自己呕心沥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付之一炬,幸好被家人及时抢出一半。沉痛的打击下,不久张择端忧郁而死。张择端两次献《清明上河图》的故事是否真实无法考证,但是传说中,张择端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