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人姜夔七言绝句《过垂虹》赏析 暗香姜夔
新闻阁历史事件栏目为您提供中国历史、历史故事、世界历史、历史人物、历史图片、考古发现、野史趣闻等一系列的历史相关内容。
姜夔 过垂虹
《过垂虹》是南宋词人在吴江县生活的一个多月的时日内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当时姜夔前去拜访吴江县的范成大,因才气著名被邀作诗词相赠,遂作《暗香》、《疏影》相赠,深得范成大赞叹故以歌妓小红相赠。
姜夔《过垂虹》图片
姜夔在吴江县生活期间,与红颜知己小红过着潇洒自由的悠闲生活,甚是美妙,这首《过垂虹》便是姜夔与小红泛舟湖上所作。
引《过垂虹》原诗: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这首诗的画面十分饱满生动,好似描绘着一叶扁舟泛舟于湖上,远处一座座石拱桥架在河上,一位男子立于舟上吹着洞箫,身旁坐着一位明媚女子附和箫声低声浅唱,甚是美妙。
全诗的前两句姜夔直述自己的感受,毫不掩饰的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而后有小红为自己演唱,由美人相伴低唱,自己伴奏,又身处这明媚的江南美景中,抛去一切烦恼,纵身愉悦,整首诗表达的都是姜夔的欢乐之情。
词人姜夔在全诗的最后勾勒环境,使人眺望前部分,给人无限的回想,等一曲终了,方回过神来看这江南之景,湖畔美景,可见沉浸于词曲至深,陶醉其中甚是忘情。
姜夔 小红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信了解过他词作的人一定都对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那个“合肥女子”有印象。她到底谁,为何萍水相逢却恋其一生,当我们读到《过垂虹》时有这样一句:小红低唱我吹箫。这位小红是谁,是否就是那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女子,姜夔小红之间究竟什么关系呢?
姜夔小红画作
的确,小红就是那个姜夔的一生挚爱“合肥女子”,据考证,在姜夔留下的80几首词作中,有四分之一以上都是以其为主题所作,两人相聚的时日并不长,却使得姜夔终身难忘。
据悉,有一次姜夔前往拜访范大成,当时范大成家中有一对歌女,也就是合肥姐妹花,两姐妹均擅音律,且都爱慕姜夔,不过姜夔喜欢的是貌美如花的姐姐,因常穿红裙故称小红。姜夔与小红之间如遇知音、一见如故,因此范大成便将小红赠与姜夔。
既然两人如此相爱,那么为何小红没有随姜夔一同离开合肥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姜夔为人内敛低调,他作为文人没有勇气战胜世俗娶一个歌姬为妻;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一无所有,不忍心自己心爱的女子跟着自己受苦,给不了她幸福,也就唯有穷尽一生只能在词中相吟唱。
姜夔小红就是这样一对有缘无分的有情人,姜夔在二十几岁时遇到了自己的“至爱”,于是便用了一生去铭记。
暗香姜夔
词人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没有一句不是在讲梅花的,但同时也在假借梅花来喻人。开头先写往日豪情,用梅花、月光将往昔与今日勾连在一起,再次拾起当年与玉人一同于月下赏梅、摘梅的回忆。接着又瞬间从如今切换到之前,深切地追忆赏梅场景,最后一句又以当下结尾,为梅的凋谢而伤感,隐喻了对故人何日再重逢的忧思。
暗香姜夔
词人创作这首诗时为1191年冬天,当时姜夔冒雪前往石湖探访范大成,并留在石湖呆了整整一个多月,写了暗香与疏影两首词以咏梅,令人心驰神往、眼前一亮,一方面表达了忧国情怀,同时也隐喻了自己境遇的不幸。
通读这首暗香,仿佛进入了洋溢着笛声的梅花中,词人清冷幽深的境象正出现在眼前。纵观全词,能感受到姜夔恬静怡然的心情,时而深思,时而神伤,时而又柔情似水,不禁引人遐想,韵味无穷。首句中一个“算”字,传递了一种凝思旧事的状态,从根本而言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回忆之情。
词人在回忆中穿插场景的描写,一个“唤”字使静止的画面瞬间鲜活灵动了起来,甚有情趣,内心的热烈情思自然不言而喻。此后的描述,将往日的甜蜜与今日的思念相勾连,各脉意蕴似断似连,是极具笔力的篇目。而下句渐喻初老的伤感,不仅表达了对旧日恋人的思念,也流露了对青春年华逝去的悲凉。
整首词不断地在往昔与今日之间切换回转,结构灵逸独特,意境幽深雅致。
姜夔怎么读
想必大家都知道南宋有位著名词人叫做姜夔的,然而很多人听过这个名字,也知道发音和大概印象,而并不会写出这个“夔”字;当然还有另外一派人,见过“姜夔”二字,只知道这是一个人名,叫江什么,或者胡乱给个发音。那么,这个字究竟读作什么呢?这里先卖一个关子,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这个字的笔画。
姜夔 画像
姜夔,“姜”字自然就是姓氏,无需过多解释。那么这个纠结的“夔”字,笔画数多达21笔,涉及笔画里面的点、撇、横、竖、横折、提、竖弯钩、捺等多笔,实在是一个难写的字。还是先不来研究这些横竖弯钩的笔画,咱们先来研究一下这个字在字典里面它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夔”字作为名词,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指上古时期的一种传说中的怪物,大概是在商周时期,是一种只有一条腿的怪物。另外就是用作地名,在今天四川省奉节县有个叫做夔州的地方。
说了这么多,最后揭晓一下这个“夔”字的正确读法,读作(kuí),所以说我们经常听到的南宋文学词人姜夔就是我们在文字里面书本里面看到可能不会发音的(jiāng kuí )。不过,还好姜夔活在古代,古人们取名字都喜欢找一些罕见的字词,如果放在如今,那孩子长大了还不得跟父母长辈急,怎么给取了这么个名,笔画太多而一般人看到都不会发音,估计上学期间老师要么不敢点这个学生的名字,要么认识的天天叫这个学生回答问题。
姜夔是哪个朝代的
姜夔,是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后人敬仰他的才华赞称他为白石道人,对他的文学作品赋以极高的评价。姜夔作为一名才华卓绝的诗人,不仅拥有很多令人敬仰的诗词歌文传世,而且还有很多关于他的精彩传说。姜夔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呢?是怎样的家国背景成就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姜夔画像
古代的文人墨客通常会通过进官取士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家国抱负。身处南朝国家的姜夔自少年起便一心考取功名,但不知是由于考运不佳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水平还是天意弄人屡次考取功名都没有中第,一直无法如愿以偿的当官进士。多次名落孙山的姜夔放弃了求官辗转流入江湖,在山水之间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怀胸臆,怡然自得,虽然清贫倒也过得快活。
南宋时期,政局平稳,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平和之象。姜夔在江湖中自由游历的时候,心中仍然没有忘怀自己不得于世的感慨,自己满腔的热血和才华没有得到发挥的地方,这让他十分苦闷,因此在他的诗文中到处充满着家国胸怀之情。空灵含蓄的诗文风格加上姜夔对于诗文、音乐、书法等的熟练应用,让他的作品迅速得到了世人的赞赏。可以说姜夔是一位继苏轼之后的有一位全能型人才。
姜夔做什么坏事了
姜夔是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贫困潦倒,胸怀大志且才多识广,甚得文人赏识,但却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不及第,深感入仕吴王的姜夔便将全身心投入创作和隐世的事情上,其创作的词风清幽空灵,甚得嘉誉。但却被王国维认为是华而不实的词人,那么究竟是姜夔做什么坏事了,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姜夔画像
王国维评价姜夔为““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而暗中为营三窟之计,此其可鄙也。”王国维以王衍和“狡兔三窟”的人和事来形容姜夔表面清高么,实际上俗不可耐,而说到王衍这个人是一个雅致高远之人,认为谈钱是件俗世,遂其妻为了探其究竟,便将铜钱绕其床周围,隔天早晨王衍起床见此以“这个”形容钱。
而“狡兔三窟”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宰相孟尝君得冯谖相助,不仅受百姓爱戴,且有齐王的爱惜,甚至有齐兵把守可免战扰,因此以此说明谋略深,为自己设置了很多后路。
故不是说姜夔做了什么坏事让王国维记恨和不耻,而是王国维认为姜夔背地里一套,而呈现的又是另一套,表里不一的样子让其不屑。当时姜夔家困,常四处游历求得朋友们帮助才能不受饥寒之苦,而在他的作品中,又常表现自己远大的志向和隐世情怀的高尚情操,与他现实中受嗟来之食的行为很不搭调,遂有此说法。
以上便是关于姜夔是做了什么坏事的解释,并没有姜夔做坏事的资料,而只是王国维对姜夔的行为的不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