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人人都是赢家”真的好吗?该不该给孩子灌输竞争思想?

由 濮阳南烟 发布于 经典

无论是幼儿园的运动会、小区里的亲子游戏、还是上小学以后的听写、测试……比赛简直无处不在。

就连家长自己都忍不住发出几声感叹: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了!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是我们应该灌输给孩子们的东西吗?是否应该向孩子传授竞争力?看法不一。

正方观点:

应该!竞争性比赛的潜在利益有:让孩子为将来的现实生活做好准备;发展重要的生活技能,比如同理心;让孩子走出舒适区,迎接挑战;帮助孩子从失败中学习

反方观点:不应该!竞争性比赛的潜在缺点有:给孩子带来太大的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负面情绪;看重结果而忽视了努力;破坏自尊;

不论你站在正反还是反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经常看到这样的处理方式:

大人给孩子组织活动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取消活动中有竞争性的部分,比如:最后宣布每个人都是赢家;颁奖时人人都有奖杯。

这样做好吗?

先说结论:确实挺有帮助的。

有一位叫做瑟斯顿·多米纳(Thurston Domina)的社会学副教授做过一个相关的研究,研究发现:将低风险的活动变成比赛对孩子并没有什么激励作用。

相反,一些非竞争的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很多学习新技能的机会。

非竞争性的活动有哪些好处?

首先,因为活动是非竞争性的,孩子的关注点自然不是输赢,而是更为关注学习新技能、发展一个新的爱好。并有望把这个爱好发展成表达自己、形成自己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

其次,在进行这项活动的过程中,孩子有机会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时间管理技能并培养兴趣,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学会健康的放松和释放压力的方式。

第三,非竞争性的活动不是和别人竞争,而是与自己竞争,从事这些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尽情学习,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技能。

我有个心理学老师曾经在课堂里跟我们闲聊:我之所以送我儿子去学钢琴,并不是希望他成名成家,而是因为他喜欢,我就想帮助他培养一个兴趣。等他长大成人,工作劳累的间隙,还可以弹弹琴,愉悦和放松自己。否则,一个人独处时,要是不知道能干些什么,不知道如何自我享受、自我愉悦,于是只好购物、酗酒、抽烟……那之后的感觉是多么空虚!

当时这段话让我十分动容。

我想到我爸。

退休了之后,他身边很多老同事都不习惯,不用上班了,时间一下子多起来,又不知道做些什么来填满,生活突然变得无聊。

可我爸不一样,他说:我现在每天可忙了,比上班还忙!

我爸喜欢骑行和摄影。

他每天6点左右就起床了,吃过早餐就带上相机,骑车出去玩。

几个小时之后,带着拍满照片的相机回家,又开始忙着导进电脑,给照片做后期处理,做好了发给他的朋友们欣赏。

很多朋友还给他打赏,虽然只是几块钱,但我爸特别有成就感。

前两天,我爸说:好困啊,今天起太早了。

我说:那你干嘛不多睡一会儿,没人催你早起啊,又不用打卡上班!

我爸说:我要起来骑车玩啊!

我好羡慕,我觉得我爸每天活得可充实可幸福了。

今天的父母其实也已经给孩子创造了很多参与非竞争活动的机会。比如送孩子去学习舞蹈、跆拳道、轮滑……带孩子去徒步、骑车、钓鱼……

就算某项活动无法引起孩子的兴趣,那也无需灰心,继续寻找尝试,总能找到喜欢的活动。

但是!

注意了!

尽管“非竞争活动”好处多多,却也不能因此就放弃“竞争活动”了。

毕竟还有很多父母是持“正方观点”,而且健康的比赛,对孩子们也同样有益。

竞争性的活动有哪些好处?

如同前面提到的“正方观点”,首先,竞争性活动有助于为孩子们为将来的胜利和失败做好准备,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孩子培养重要的品质,例如毅力和坚韧。

其次,竞争性的游戏,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轮流、鼓励他人并发展同理心的机会。

第三、养育孩子,不仅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还应该帮助孩子走出舒适区,去迎接进一步的挑战,看到更大的世界。

让孩子知道安全很重要,但让孩子经历来自竞争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也很重要。

失败并不是什么坏事,尽管当时可能非常伤心、难过、沮丧……但这也是学习的绝佳机会。

小时候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经历了走出失败的过程,不仅可以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练习和提高技能,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成为更有能力的成年人,未来的人生里,孩子再遇到困难的时就不会崩溃,而是充满信心,不轻易放弃。即便暂时不顺,却仍然对自己的努力感到满意。

当然,这些竞争的益处,都建立在“健康竞争”的基础之上。

竞争本身不是坏事,但人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可能会使得竞争变得不健康。父母之前对于竞争游戏的担忧,也有部分原因是害怕“不健康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健康的竞争什么样?

如果唯一的目标是赢,而不是在此过程中学习任何东西,那这无疑是不健康的竞争活动。

一旦孩子输掉了比赛,他一定会无比灰心。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表示:竞争必须培养成长型思维而不是固定型思维,这一点很重要。

? 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

相信聪明才智能力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遇到挫折失败,归咎于自己不具有这方面天赋,所以会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尝试新的挑战。

?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相信天赋只是起点,人的才智通过锻炼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的更好,把每一次挫折失败,都看做是提高自己的机会,不断改善,从而不断进步。

如何教孩子充分、健康地利用好竞争?

一、认识不同类型的目标

不可否认,在某些竞争情况下,首要目标是赢得胜利。

能赢当然很好,但比赛总会有失败者。如果硬是唯一目标,那势必会营造出一个不健康的环境。

没有人能控制比赛的结果。所以除了赢得胜利以外,孩子还应该有其他目标,例如制定好基于个人表现、个人技能的目标。即便最后可能输掉了比赛,但通过比赛,检验出自己的技能水平有所提高,这无疑是值得高兴事情。

而、促进个人特质胜过结果

无论他们是参加体育运动,参加舞蹈比赛还是以后上学后要迎接的各种考试,在孩子的一生中都有很多时候必须与他人比赛。

与其专注于获胜,不如专注于我所能控制的事情。

之后无论结果如何,都可以帮助孩子看看自己的表现如何。

比如,学校里要开运动会了,我们的孩子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获胜,也不能保证他的小队友们都能发挥出色。

不过,孩子至少能控制自己为比赛做多少练习、做多少准备。

孩子至少能监督自己:我是否非常专注?我是否足够坚毅?时间安排得好吗?

其实孩子在比赛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正是自己。

比赛已经结束之后,最终的成绩已然无法改变,也不是最重要的,但孩子是否完成了自己给自己定的计划和目标,这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这样的经验和态度,孩子将来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才能懂得后退一步,反思自己表现出色的地方,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而不是轻易放弃或情绪崩溃。

最后,总结一下:

非竞争性活动,有助于为孩子提供学习新技能的机会,还能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学会健康的放松和愉悦自己的方法。

竞争性活动,有助于帮助孩子为将来的胜利和失败做好准备,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孩子培养重要的品质,例如毅力和坚韧。

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活动,其实各有益处,它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给予孩子帮助。

爸妈值得注意的是:竞争本身不是坏事,但人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可能会使得竞争变得不健康。

所以,教孩子充分、健康地利用好竞争,才不会惧怕竞争,更不用担心那些所谓的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