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王夫之强调美感的直接性是受禅宗的影响 王夫之的主要观点

由 梁丘怜翠 发布于 经典

王夫之强调美感的直接性是受禅宗的影响

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王夫之强调直接美感,这是因为他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影响。王夫之出身于儒家,但是对于儒家的思想有些是不认同的,于是他吸收百家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王夫之画照

王夫之出生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那时候连年征战,清朝入关以后,王夫之一直认为明朝才是正统,所以组织了抗清斗争。但是他们的力量薄弱,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也因此他一生不问世事,专注著述。

而在抗清失败后,王夫之交往很多人都是佛教中人,他经常和这些佛教中人参禅论道,对他的思想起到了极大的补充。后来王夫之自称“南岳王夫之”,这就是把佛教圣地南岳与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同时,他的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的论述也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王夫之认为先天之性是眼、耳、鼻、舌,这些都是在佛教经典中有论述的。

王夫之强调的美感的直接性,是因为他认为人的情感是最为真实和重要的,美感是通过人的眼、耳、鼻接收到的,文章和诗词只是人的情感载体。这些思想都是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影响,佛教表示人的眼、耳、鼻是感受世界的重要媒介,内心的情感表达必须是直接的,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王夫之正是受到了这些的影响才形成了自己的论断。

王夫之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学习中,借鉴了百家的思想,才形成了影响后世的思想体系,而佛教思想正是这些中比较重要的一个。

王夫之的主要观点

王夫之是明清交替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对于后期的思想启蒙有巨大促进作用。后世之人受到王夫之思想影响的人很多,王夫之思想影响是非常广泛的。

王夫之画照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可以总结为七点:反对禁欲主义、气一元论、均天下反对专制主义、反对人生而知之的观点,要正确逻辑、理势合一观点和人性变化论。可以说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都是非常新颖的,也是比较符合现实的。

这些观点中有的是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思想进行批判,有的是对国家发展的思考,还有对人性的变化进行具体阐述,他的思想包含甚广。

其中的气一元论就是论述原理和物之间的关系,传统思想认为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先有理而后有物。但是王夫之认为万事万物的存在是事实性的存在,是先有物才有理,因为理是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的。这个思想是具有开创性的,让人们对于理和物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

而均天下的思想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这对当时的皇权是一种严重的挑战。人性论更是对人类的一种解放,他认为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人性是能够自主选择改变的,并不是天生就这样不能改变的。

王夫之的这些观点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思考,这些观点到现在来说都是极具价值的,所以称他为伟大的思想家不为过。

王夫之简介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和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晚晴三大启蒙思想家。

王夫之画照

王夫之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在朝官员,他小时候开始是在兄长王介之教育下学习,后来父亲辞官回家后又在其父亲的教育下学习。他的学问非常好,从小就喜欢读书,在十四岁的时候就考中秀才。

但是在中举的道路上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两次虽然人们都佩服他的学问,但是他却没有考中举人,直到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才与他的兄长同时考中举人。

王夫之生活的年代正是崇祯年间,当时的时局比较混乱,各地农民起义爆发,清朝军队也在关外虎视眈眈。张献忠率农民军攻克衡阳以后曾将招王夫之和他的兄长一起前往为谋士,但是他们两个没有去,而是躲避了。

当李自成攻陷北京城以后,王夫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悲痛,甚至到了好几天不吃饭的地步。之后清朝军队进入中原,王夫之投身到了抗击清朝军队的事业中,但是最终还是被清朝军队消灭了。

之后王夫之回到家乡隐居,在这里他发誓不剃发,终其一生也没有剃发。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著述,将自己的学问和思想进行总结,写出了诸多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巨作,他的思想从此影响社会,最终在七十九岁那年完成了自己最后一部著作之后去世,时年七十九岁。


王夫之古诗评选简析

王夫之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著述流传于世的有很多,其中就有一部《古诗评选》。这部作品对百余位诗人的八百多首古诗进行了点评,是一部研究古诗不可多得的著作,也是现在人研究古诗经常会研究的一部重要资料。

王夫之画照

王夫之先生在这部著作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但能选择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还对这些古诗进行了点评。王夫之先生的点评非常有特色,他打破常规,从不借鉴古人的意思,而是对这些古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见解十分独到,每句点评都是出自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能够比较全面的表达他的思想。

而在对古诗的评论中,他并不是所有的诗词都进行详细评述,有的只是进行简单的评论。但是不管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评论,都能切中要害,进行深思熟虑,保证了自己点评的质量,给后人留下的是他思想的结晶。

在这部作品中,王夫之先生注入了自己的思想和审美观点,王夫之先生认为,诗词必须是表达作者的情感的,所以根据这点出发,他对这些诗词进行了评析或者赞赏,或者贬斥的态度,但是不管是哪种,必然是言之有物。

这部作品为我们研究古诗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是现在研究古诗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王夫之先生思想的重要资料。

王夫之传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他的思想,直到现在还有很深的研究价值。萧萐父、许苏民两位学者编著的《王夫之评传》是研究王夫之的重要史学资料。

王夫之画照

在这本评传中,主要研究了王夫之的几个方面。首先是他的哲学思想,其次是他的史学思想,然后是道德伦理思想和政治经济思想,最后研究的是王夫之的宗教思想、文艺美学思想,这都是王夫之的思想精华。

对于王夫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哲学成就,他在哲学上的观点具有极强的批判性。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反对禁欲主义,提出了天理就在人欲之中的观点。

在我国古代由于儒家学说的影响,对于欲采取压制的态度,优势是程朱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这种观点从开始提出以后,就对后世影响极为巨大,对于整个社会的思想禁锢极为严重,整个社会的人都生活在这样的思想统治之下。

而王夫之的观点机具开创性,可以说是继承了王守仁的很多重要观点,王夫之强调天理就在人欲之中,对于被程朱理学禁锢的人们的思想试一次重大的挑战,也是对传统思想的又一次有利打击。

王夫之虽然接受了封建教育,但是他在成长和学习中找到了真我,并将自己的理论大胆阐述,对于后来的思想启蒙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说是一位思想巨人。

更漏子本意王夫之

王夫之不但是晚明的著名思想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写法特别,更对诗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首《更漏子》就能展现出王夫之的思想和内心。

王夫之画照

《更漏子》本意是一个不长的词: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这更漏报晓的场景,词主要写的是古代仕女的离情。词的上半阙描写的是更漏报时的场景,而下半阙描写的则是对于在外远行人的怀念。其中夹杂着很多的景物描写,更是以这些景物描写带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王夫之一直强调,在进行文章或者诗词写作的时候,必须要有真情实感,如果诗词没有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那么诗词就没有内容,表现出来就十分空洞。诗词文章只是作者情感的载体,而不是为了做诗而进行华丽的辞藻堆积。

在这首词中王夫之就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在景物描写上,他使用了更多的代表悲伤的场景。更漏的声音显示出来当时场景的寂静,各种鸟兽惊起展现当时环境的寂寥,夜里对于远去之人的怀念正是在这样一个场景出现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没有在这里使用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是安排颇为精心,正式因为这些景物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从中不难看出王夫之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