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也能解释教育:爱孩子,就不要让爱成为孩子的压力
最近和朋友聊天,聊到孩朋友便连声叹息、愁眉不展。经过了解才知道他女儿现在5岁,为了培养女儿的兴趣爱好,在孩子4岁的时候就开始给报兴趣班。可不知道什么原因,孩子都是上不了几天就不愿意去了。
前段时间孩子又嚷着要学钢琴,这次他们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不给她报名只让她体验,为此他们夫妻两个为了让孩子上体验课,几乎跑遍了他们家附近所有的钢琴培训班。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孩子还真的挺喜欢钢琴。在争取孩子的同意之后,便一咬牙不但给孩子买了一个钢琴,而且还报了一个很贵的培训班。从那之后孩子的妈妈不仅每周带孩子去老师那上课,而且每天在家还带着女儿练琴。
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好,他们不惜花费了很多金钱,还在上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孩子的妈妈特别希望孩子成为一个钢琴神童,于是就自觉不自觉地对孩子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孩子练琴时,经常会听到妈妈对孩子的训斥和打骂声。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虽然想退缩,但练钢琴是她自己选的,她也不敢说不练,于是就在那坚持着。慢慢地练琴便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不仅在家练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而且上课时由于开小差还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看到孩子这样的表现,朋友也非常郁闷。
曾经听到过一个类似的例子,一个出生在家庭条件很不错的小男孩,他兴趣比较广泛,见到什么都喜欢去尝试。有一次他郑重其事地对爸爸妈妈说想学钢琴,当他的父母听到孩子主动要学钢琴时特别高兴,于是就给他买了最好的钢琴,而且还给他聘请了最贵的老师。可不知怎么,孩子没学几天就不想学了。
有次一个亲戚去他们家串门,在和孩子玩的时候,孩子告诉了他实情。原来孩子天真地以为培训班里有那么多人学钢琴,自己去了肯定能交很多朋友。可到了那里才发现,现实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在培训班里既没有见到那么多的同学,也没有交到新朋友,学了几天钢琴就再也不想去了。
对于兴趣爱好,大人和小孩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孩子眼里兴趣爱好,是发自内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好玩、有意思。而在大人眼里只要孩子对某件事有了兴趣爱好,好像就找到了孩子的天赋一样,就努力地培养他这方面的技能,甚至不惜以训斥和打骂为代价。
兴趣爱好本来就是轻松愉快的事情,就像水里游泳的鱼、天空中翱翔的鸟那样自由自在。然而一旦施加了外界的压力,很多事情都变得不一样。比如孩子本来在哪学的好好的,父母拿着鞭子往他背后一站,即使孩子很想学,他能学进去吗?
量子力学中有个一不确定原理,就是说要测量微观世界里的东西时,被测量的对象容易受到测量工具的影响,从而测量不到准确的结果。比如观察原子里电子的运动轨迹时,光子会对电子的运动产生干扰,所以短时间观察电子的运动情况时根本得不到规律性的结果。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虽然什么事情都依赖于大人,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对世界周遭事物的认识。很多事情远远地观察都会有呈现各种规律性,而一旦走进用自己的力量对他们施加影响时,事情却变得复杂起来,而且没有了规律性。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否则爱对孩子来说变成了一种压力。不管是朋友对待她女儿爱好的培养,还是小男孩为了找朋友而去报班,都在说个问题:父母的爱,都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上大学时曾经给一个初中生做家教,不知怎么回事孩子的家长喜欢坐在一边旁听。当时就有点奇怪,心想家长坐在这干嘛!转念一想,家长可能是想了解一下我这个老师的水平,于是就不再注意她而是专心地讲课。上课时孩子的表现虽然还不错,但场面显得沉闷没有一点活力。虽然孩子没有表现出来,但明显感到妈妈的存在孩子确实受到了干扰到。
爱之深、责之切,家长越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就会越严。然而这种严厉的爱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有时候压的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就像不确定原理一样,对孩子施加的影响越大孩子的行为就越难以琢磨。
那怎样做才能不让爱变成对孩子的压力呢?
首先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期望越高,对孩子的要求就会越严。有时候孩子的行为满足不了自己的期望,就会无休止地给孩子施压,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只会事与愿违。所以对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实际,顺其自然。
其次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成绩。现在的很多家长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就问学习成绩,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就大逆不道。然而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考上名牌大学,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就不代表他不是一个成功的人。
马云高考考了三次才考上杭州师范学院,即使这样也不能阻碍他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成绩不能代表一切,除了成绩还有很多非智力因素的能力要培养。
最后要把孩子当成朋友。孩子虽然是孩子,但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所以家长不要认为自己是家长就可以随意支配孩子。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既要把他当成孩子去爱他,也要按朋友的方式和他相处,这样孩子才能在获得尊重的前提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能放手时就要放手,不要让爱成为孩子的压力,更不能用爱的名义控制孩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