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穷酸才子为寡妇写首诗,被古人贬得一无是处,如今却入选课本

由 士振文 发布于 经典

唐朝是诗歌的盛世,《全唐诗》更是收录了近五万首作品,其中很多直到现在都备受追捧和好评。不管是李白、李商隐还是其他名家,他们的诗词在世人眼中都仿佛出自“天界”,可是在当年有些诗因为作者不出名,人们便少了一层“名人滤镜”,古人便对这些诗不屑一顾,但是现在人们发现了这些古诗中的内涵和深意,并将其选入了语文教材。譬如《咏鹅》,纵观历史,很少有古人对这首诗有所评价,但现在却成了年年入选小学课本的经典诗篇。

和《咏鹅》有着同样境遇的还有另一首叫做《山中寡妇》的诗,出自唐代一位穷酸才子,名为杜荀鹤,当时默默无闻,几乎无人认识。可是这首词却被沪教版中学语文课本选中,成为上海学生必学的一首诗,可见教育家们对这首诗词还是颇为赞赏的。但是谁又能想到,这首《山中寡妇》曾经被贬低的如同尘埃一般。

宋代吴可直指《山中寡妇》用语直接,显得非常粗鄙简陋,元代方回觉得这首诗的结尾太俗语化像是在开玩笑,明末吴乔觉得诗中“时挑野菜和根煮”这句话非常的可笑。总而言之,古代文人几乎没有人对《山中寡妇》持赞扬态度,那为何现代教育家却将其选入教材呢?杜荀鹤的这首诗究竟好在何处?

说起杜荀鹤这个人,他的一生落魄非常,是个实打实的穷酸秀才。在文学作品上,他一直将杜甫作为自己的“模板”,写诗的风格偏向现实主义。杜荀鹤认为写诗该和偶像杜甫一般,要简单自然,不要无病呻吟,可是他只看到了杜甫最表面的一层,却没有真的悟到杜甫诗作的精髓所在。因此杜荀鹤写出来的诗大多流于浅表,没有深意,导致不受名家推崇。

《山中寡妇》是杜荀鹤专门为被兵荒马乱夺走丈夫的农家妇女所写。 唐朝末年,社会动荡,连年征战导致很多青壮年被征入军队。一旦这些男子在战争中丧命,被留在家里的妻子就会变成寡妇,无依无靠,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屡见不鲜,但却没有文人为此发声。从这一角度来看,杜荀鹤真的是角度清奇,也颇有家国情怀,敢写别人不敢写的内容。

诗的首联先对女子的住所和衣着进行描写,在丈夫里离开后,女子以麻布做衣,鬓发枯黄,“守”自己的住处。这里,杜荀鹤用“守”而不用“住”字是非常巧妙的,可见女子的生活过得非常艰辛,还要承受丧夫的悲痛。颔联描写了丈夫离开后家里的耕地无人耕种变得荒芜一片,可是女子却还要缴纳国家规定的蚕丝税和青苗税,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颈联里可以看到女子的日常生活,吃的是山里的野菜,烧的是山上的生柴。尾联,杜荀鹤愤慨说道就算女子跑到深山老林也永远躲不过朝廷的征税。整首诗用词简单易懂,直击唐末社会现实,批判权贵不管百姓现实生活,肆意压迫。虽然没有浪漫的意境,但字字血泪,将这些农妇的悲惨际遇和盘托出,真实的直击人心,这或许就是它被选入教材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