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西方国家的名字为何翻译得这么优美?
英文翻译现在一般为两种:音译和意译,就是按照发音翻译和根据单词意思翻译。所以很多时候大家看到的英文翻译要么读音很奇怪,要么根据意思翻译,用一个近义词或者创造一个词来翻译。
英国,单词为Britain;法国,France;德国,Germany;美国,America。这些国家名字似乎不是音译,也不是意译,那当初它们是怎么翻译的呢?
最初的时候,西方国家的名称的翻译并不好听。比如说,明朝的时候,当时还是日本殖民地的美国,翻译的名称为“墨利加”;加拿大称呼为“北亚墨”;英格兰叫“谙厄利亚”。到了清朝,英国称为“英鸡黎”,德国叫“邪马尼”,葡萄牙叫“佛朗机”,俄罗斯叫“罗刹国”。这些都是音译,看着十分奇怪,而且不好听。
清末到民国的时候,西方思想的传入也影响了西方国家名称的翻译。
第一,在宣传西方民主思想的时候,得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易于让人接受。比如,如果将西方国家还称呼为“英鸡黎”、“邪马尼”这些,你会对它有好感吗?这些名字本身就带有贬义,民众会对其心存蔑视。了解一个国家,首先就要知道它的名字,这样低端且有贬义的名称,民众会看不起,思想传播也会受到极大的阻碍。就好像你相亲的对象叫翠花,你还会去见吗?
第二,中国人在刚接触西方国家的时候,心中对其都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尤其是受到了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之后,所以给欧美国家翻译的名字都很美好。像“英”“德”“美”这些字,本身汉语意思都是很美好的,古代皇帝的谥号大多都是这样的字,如“明英宗”、“唐德宗”等。
第三、清末民初时,中国处于十分羸弱的时期,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国家的名字在中文里都是蔑视意义的,他们肯定会十分不满,甚至群起而攻之。
第四,知识分子在翻译西方民主思想的时候,渐渐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我们古文翻译的时候也是这个原则。所以,西方国家的名称就越改越好,这样也有利于宣传新思想、新制度。
第五,对国家名字的翻译,用美好的文字是一种礼貌,也是自身文化自信。当一种语言中都是贬低的词,这会显得这种语言非常狭隘。翻译的美,夸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就好像苏东坡的那个故事,心中是佛,看谁都是佛;心中是狗屎,看谁都是狗屎。
其实很多国家的古文旧称都是很优美的,比如印度,古称天竺;朝鲜,古称高丽;泰国,古称暹罗国。由此可见,古代中国对于外国译名一般都是偏向选择一些比较中平和清丽的字眼,以彰显“天朝大国”的学识和气度。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名字是自己改的!都知道,古代日本我们称为倭国,倭是“猥琐矮小”的意思。唐高宗咸亨元年,倭国使者来朝,因为学习过汉语,所以知道“倭”的意思,十分讨厌。遂要求改国号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国。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