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三杨」算得上我军一流名将吗?

由 濮阳南烟 发布于 经典

NO.1067 - 解放军三杨

1951年2月3日,齐装满员的解放军19兵团奉命北上到达天津时,司令员杨得志接到通知,让他立即到北京去见周恩来。

19兵团属于第1野战军建制,解放后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大西北的开荒生产以及宝—天铁路的建设。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后,军委决定把19兵团和3野9兵团一起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自1950年11月起,19兵团便开赴山东,于兖州、泰安一带集结待命。直到两个月后,他们终于接到了开赴朝鲜的命令。

杨得志在中南海见到了总理,周恩来说:「你们19兵团,还有杨勇、杨成武同志指挥的两个兵团,都是有着光荣传统、战斗力很强的部队。我曾经说过,要把你们三杨拿出去,叫做三杨开泰!」

杨成武、杨得志、杨勇

从此, 「三杨开泰」的说法就在全军上下传开了。

「三杨」都是来自中央红军的资深将领,也都是屡立战功的骁将。不过,他们的声望与能力在不同时代都有争议,例如1949年全军大整编时,王近山就对杨勇当上2野5兵团司令员表示不服。那么,赫赫有名的三杨是否算得上我军一流名将呢?

长征路上的传奇人物

「三杨」在长征中都是年轻有为的团级干部,最小的杨成武刚满20岁,杨勇居中,21岁,最年长的杨得志也不过23岁 。杨成武和杨勇上过中学,杨得志只上了两年私塾。

杨得志与萧华

杨得志从小铁匠出身,当过矿工,17岁参加湘南暴动后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靠着身经百战从一名战士成长为红军主力团团长。在整个长征中,杨得志率领的红1军团第1师第1团担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先锋任务,打得都是最难打的仗, 而且责任极为重大,特别是在突破乌江和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中两次在绝境中挽救了中央红军,堪称长征中最大的功臣之一。

杨成武是著名的红小鬼,14岁就参加了闽西古城暴动,16岁就入了党,17岁就当上了团政委。长征途中,他是红1军团2师4团政委,两任团长则是名将耿飚和黄开湘。4团的前身是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是中共武装力量中起家的基本部队,在长征中同样担负开路先锋的重任, 最著名的战绩则是飞夺泸定桥和奇袭腊子口。在湘江之战中,杨成武腿部中弹,几乎截肢。

红军时期的杨成武

杨勇14岁就加入了共青团, 「马日事变」后参加了围攻长沙的农军,17岁参加红军,从连指导员干起,到长征时担任3军团4师10团政委。 在湘江之战中,杨勇腿部负伤;在土城之战中他被子弹打掉了6颗牙,重伤不下火线,当得起名字中的这个 「勇」字 。

纵观长征中的表现,三杨在多个重大历史关头都担当主角,表现十分亮眼。特别是作为军事主官的杨得志,和同时期的其他同级别将领相比,战功最大,堪称传奇人物。

挺进敌后,各显身手

抗战爆发后,三杨全部编入115师,共同参加了一场战斗,那就是八路军东渡黄河后的第一战——平型关伏击战。

抗战时期的杨成武

在这场著名的战斗中,担任八路军343旅685团团长的杨得志依然是主角,他和686团团长李天佑共同担当最主要的突击任务,取得的战果也是最大。担任独立团团长的杨成武出色完成了阻击任务,而担负686团副团长的 杨勇左肩中弹,这也是他军旅生涯中第4次负伤。

1938年初,原344旅旅长徐海东因工作失误而遭到朱德的严厉批评,杨得志奉命代理旅长,率部越过平汉铁路封锁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以后,他先后担任冀鲁豫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创建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一度发展到近两万人,可谓硕果累累。 这说明杨得志不仅打仗在行,搞根据地、拉队伍也是一把好手。

抗战期间的杨成武主要是跟随聂荣臻参与创建和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他率领的独立团一口气发展到 7000多人,从而扩编为独立第1师。1939 年11月, 杨成武指挥部队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这也是他军旅生涯最为高光的时刻。

伤愈后的杨勇率115师独立旅挺进晋东南,后来又任鲁西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鲁西地区抗日武装。不过他从1941年起就回到延安参加整风,一呆就是4个年头,直到1944年才回到冀鲁豫军区任副司令员,从此成为刘邓的部下。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三杨中杨成武的高光时刻最为亮眼,当然这也是多年来积极正面宣传的结果。杨勇由于脱离抗日前线时间较长,则显得较为暗淡。

获得华北战场最大胜利

解放战争刚开始时,杨得志原本是要开赴东北,归入林彪麾下的,后来应聂荣臻的要求留在华北地区作战。鉴于华北野战军在与傅作义的交战中屡屡失利,中央下决心改组领导层,于1947年5月建立晋察冀野战军新的领导机关,杨得志任司令员,杨成武为第二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的杨得志

5个月后,他们在可靠情报的支持下,抓住国民党军在兵力调度时的一个失误,突然发起清风店战役,取得华北战场第一个歼敌过万的歼灭战。

在平津战役中,杨得志率2兵团在新保安全歼傅作义嫡系35军,取得华北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最大的胜利。随后,杨得志率19兵团参加太原战役,随即进军大西北,解放宁夏、攻克兰州,转战数千里,功劳苦劳都有。

杨勇在刘邓手下任1纵司令员,参加了除羊山集战役之外中原野战军几乎所有战役,曾有过独立攻克郓城、涡河阻击黄维兵团的出彩表现, 但总体表现不如王近山和陈锡联,这也难怪王近山对他升任兵团司令不太服气。

王近山

解放战争才是检验国共两党军事将领成色的真正试金石。 三杨在不同的战场上均担任军政主官,但由于华北战场并非主战场,战役规模和烈度远不能和华东、东北相比,因此和叶飞、许世友、韩先楚、黄永胜等同级别将领相比,三杨的战绩明显逊色不少。

具体到三人之中作比较,杨得志依然最为突出,杨勇中规中矩,杨成武由于独当一面的时间太短,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

担任五兵团司令的杨勇

朝鲜战场打出国威军威

19兵团初上朝鲜战场就赶上规模空前的第五次战役,结果64军在突破临津江的战斗中遭到美军航空兵火力的密集打击而损失惨重,司令员杨得志为此遭到彭德怀的严厉批评。在战役第三阶段, 63军在铁原顽强阻击联合国军4万重兵的猛攻,全军战至最后不足2000人,以重大牺牲挽救了志愿军。

杨成武率20兵团参战是在五次战役之后,此时的朝鲜战争已进入以打促谈的阶段,20兵团担负东线金城以南地区的防御,在敌情、地形均不熟悉的情况下与敌激战22天, 歼敌2.3万人,击毁坦克67辆,粉碎了美军「坦克楔入战」的企图。这一仗极大地提高了我军打坦克的技战术能力,是朝鲜战争的经典战例。

杨勇陪同金日成视察

1953年5月,杨勇以新任20兵团司令员的身份入朝参战,了却了周恩来 「三杨开泰」的心愿。为打击李承晚的抵抗意志,志愿军发动金城战役,这也是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20兵团集中了5个军的兵力,并配以强大的炮兵,以压倒性的优势歼敌7.8万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这成为杨勇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一仗。

三杨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国威军威,杨得志和杨勇先后担任过志愿军司令员一职。1958年10月,杨勇上将率领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周恩来在北京火车站迎接杨勇时说: 「你为抗美援朝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三杨开泰」,实至名归

当1979年中央军委物色新一任总参谋长人选时,三杨都曾是热门人选。

聂荣臻推荐杨成武,理由是他相对年轻,又曾经担任过代总参谋长,业务比较熟悉。但由于杨成武在文革中受到的牵连过多,军内不少人对其持有异议。邓小平则倾向于自己的老部下杨勇,但由于杨勇在主持总参工作期间坚持原则得罪了人,反对意见也很多。在征求了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这几位老帅的意见后,最终确定杨得志为新的总参谋长。

杨得志当上总长有其必然性,除了作战经验丰富,战功卓著之外,性格好也是一大因素。被人称作 「老杨哥」的杨得志为人和善宽厚,领导作风民主,在军中几乎从未树敌。 和杨勇、杨成武不同的是,杨得志当了一辈子军事主官,基本未当过政工干部,无论是历史贡献还是军中威望都是三杨之首,再加上刚刚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西线作战,因此成为总参谋长是众望所归的。

中越战争中担任西线总指挥的杨得志

1983年1月6日,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杨勇病逝;1994 年10月25日,杨得志病逝,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任期时间最长的总参谋长;2004年2月14日,三杨中年龄最小的杨成武最后离世。

三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都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愧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三杨开泰」,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