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创板上市审核趟出一条路

为科创板上市审核趟出一条路

陈聪聪在审核公司财务信息。上海证交所供图

审核拟上市公司,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关键环节。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高级经理陈聪聪,就是这一关键环节中的幕后英雄。

2019年7月22日,看到经过自己审核的第一批公司在科创板上市,陈聪聪心里很有成就感。只是,这份成就感背后的不易,只有她自己知道。

筹备夯实基础规则

注册制的审核,关键是对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假进行审核。在这其中,财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一个从无到有的全新市场,如何建立起自己的财务审核规则,这听上去就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

面对国外没有现成模式、国内没有成熟经验的情形,陈聪聪与同事组成规则小组,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特点和投资者结构,围绕“审出一家真公司”的原则,历经4个月的废寝忘食,成功起草形成了科创板股票上市审核规则、审核问答规则等重要业务规则,为科创板改革顺利推进夯实了规则基础。

现在打开陈聪聪的电脑,还能看到几十个关于审核规则的文档,从第一稿到最终稿,陈聪聪与同事们修改了几十次。“不断被推翻,不断修改,我有好几次差点崩溃。”陈聪聪回忆。

4个月里,陈聪聪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晚上12点,通宵更是家常便饭,每个周末还会“稳定”地加班一天。

陈聪聪说自己的爱好就是带娃,但这样的爱好却很难有满足的机会。她的女儿在科创板筹备时刚满一岁,但她却没时间好好陪女儿。当她每天回到家时,女儿都已经安静地睡着。她只能默默在女儿身边打开电脑,继续工作。

海量信息中承压审核

2019年3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科创板规则正式面世。陈聪聪并没有因此歇口气,而是立刻投入到第一批公司的审核中。

每家公司的招股书,动辄10万字起,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财务信息。陈聪聪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寻找关键点,对没有披露清楚的地方提出问询。如果碰到财务报表过期,公司财务数据一更新,工作量更大。

更难的是,科创板行业千差万别,公司模式更是多种多样。工作中,陈聪聪总会碰到不懂的地方。但要审核,就要先做专家。陈聪聪确定了“专家型审核”的思路,利用各种时间加紧学习国内外行业知识,短短时间内,成为审核集成电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行家里手。

“都说审核人员权力大,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压力大。”陈聪聪知道,笔有千斤重。在一家公司的审核过程中,陈聪聪面临着审核时间的限制,每一次问询还需要全部公开,但最有压力的是,自己的判断会对企业和中介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每句话都力求无误。

尤其是科创板受理的第一批公司,市场非常关注第一份问询函,到底跟以往证监会审核有什么区别。每一份问询函,陈聪聪都要和团队讨论到深夜,不断打磨改进,不仅要比对国内的可比公司,还要研究境外的竞争对手。

探索审核问询2.0版本

细微之处见真章。在一次审核中,陈聪聪发现公司机器设备折旧年限标明是5至10年,市场上可比公司一般年限为2至5年,虽然乍一看时限有相交点,但仔细分析,这家公司百分之七八十的设备折旧年限都是10年,这就比可比公司年限长了不少,可能直接影响到公司业绩,但招股书中并没有突出这一点。于是,陈聪聪就通过问询,把这一问题凸显,让投资者一看,就能明白设备折旧年限是公司利润来源之一,未来可能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陈聪聪整理的公司情况表,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典范。她不会把券商的说法直接拿过来用,而是会自己总结提炼,观点、理由、结论,都非常精练。”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审核一部的曹培倩说。

在打造出第一批问询函示范样本后,陈聪聪和同事们又开始探索审核问询2.0版本,旨在有效减少无效问询和反复问询轮次。她和同事还成功协调解决了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红筹企业在申请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规则及实操问题,为红筹企业登陆中国资本市场趟出了一条新路。

陈聪聪和科创板的审核之路还在继续。天天和枯燥的财务数字打交道,苦不苦,累不累?陈聪聪回答:“有时候,使命感和成就感,会让人忘掉苦和累。”(记者 张杨)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18 字。

转载请注明: 为科创板上市审核趟出一条路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