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曾因“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前还在工地打工”而登上热搜的“工地少年”孙川已开启他四年的大学生活。9月8日,记者在清华大学报到现场见到孙川,脸上始终挂着笑,自信而内敛。
受访者供图
“清华是我从小的梦想。”孙川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中学。今年高考,他以675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机械、航空与动力类录取。
“我是藏族,但不会说藏话。”孙川的家乡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记者了解到,孙川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零工,母亲是一名小学代课教师。孙川是家中长子,从小就要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帮父母干农活。
记者了解到,孙川初中毕业后考上了西昌市第一中学,但为了减少家里的经济开支,他主动要求留在本地的冕宁中学读书。高中三年,孙川一直保持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最终得偿所愿,圆梦清华。
高考结束后,孙川没像其他同学一样,痛快地过暑假,而是在家乡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一处工地当了一个月小工,为自己赚取学费、生活费,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随后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个少年也一度因此登上热搜。
9月7日,孙川乘飞机到达北京,9月8日,他出现在清华大学报到现场。孙川告诉记者,路费、学费这些由家乡资助,在学校报到的时候,学校还给他发了爱心礼包。
从“三区”“三州”圆梦清华,“自强计划”学子们入校后的生活、学习和发展要如何保障?清华大学表示,丝毫不必有后顾之忧,学校将会为他们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充分助力他们在清华成人成才。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孙川充满期待,他告诉记者,要加倍努力,并希望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也计划根据情况在学校找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
【对话】:
新京报:暑假在工地做些什么?
孙川:我舅舅的工地开工了,修建养殖场,我在那打小工,打杂。一天工作六七个小时,算是提前勤工俭学吧。
新京报:什么时候查到的录取结果?
孙川:清华的录取结果出得特别晚,大部分同学都查到了录取结果,那几天我超级紧张,每天好早就醒了,然后就抱着手机查,结果什么都没查到,我也很慌很慌。后来到8月23日终于查到了,我才放下心。
新京报:得知你被清华录取,爸爸妈妈是什么反应?
孙川:他们特别激动,我妈还说她早就猜到了。
新京报:专业方向上为什么选择机械、航空与动力类?
孙川:在手机上看到很多相关新闻,之前GPS美国给中国关掉,现在中国有了北斗,发展得很好,真的觉得中国很强。所以我就选择航空,为祖国的卫星事业添砖加瓦。
新京报:这是你的第一志愿吗?
孙川:其实我第一个选的是电子信息。是因为苹果A13处理器真的一骑绝尘,我们国家这方面还需要建设,就选择这个专业将来可以搞手机芯片。
新京报:对北京的印象怎么样?
孙川:这是第一次来北京,这里太阳没有我们那里刺眼。我们那海拔比较高,有两千,紫外线很强。另外这边看不到大山。
新京报:对于你在网上火了这件事怎么看?
孙川:因为这个事情,很多人找到我微信加好友,要给我打一些钱,我拒绝,他们硬要我收下。爱心人士真的太多了,我感觉以后我也要多做慈善。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