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开学了,小孩很开心,离开学校那么久,同学都成网友了。终于又等到全班同学大团结。家长很忐忑,网课上了快一个学期,课都快讲完了,丑媳妇终要见公婆。如果说以前每到期末都要女娲补天,那今年,大概只有盘古开天地勉强能媲美了。
然而盘古开天地也就一斧子的事情,推动小孩学习却没那么容易。当你使出浑身解数,就会发现小孩也是讨价还价、撒泼耍赖、拖拖拉拉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的高手。毕竟是亲生的,武功一脉相承,你倔他也倔,你犟他也犟,你擅长怀柔,他比你还会装可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把小孩彻底玩得转的家长,几稀。
每个家长都有个梦想:拥有一个能自觉学习、主动写作业,不要操心的小孩。然而梦想就只是梦里想想而已,据我观察,哪怕成绩不错的牛娃,也很难做到完全自觉。
网课上到现在,偶尔潜伏班级群,久了也看出点门道来了,这边老师点名不回答的小孩,十有八九在另一个“闲聊群”里正讲得热火朝天,好学生也一样,没人盯着也作妖。
为什么孩子就不能主动学习呢?家长一直在屁股后面推着,成天跟个托塔李天王一样,也太累了吧!好像我们读书的时候,也没有让父母这么费劲啊,现在怎么麻袋换草袋,一袋(代)不如一袋(代)了呢?
主要是这一代孩子们,被聚焦的有点过,啥都不缺。
马斯洛的金字塔早就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的动力来自于下面五个方面,从最强烈到最不强烈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我们来对比一下以前小孩的内驱力跟现在小孩的内驱力,大概心里就有数了。
生理需求:
有人奔着生理需求读书,家里穷,指望读书能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这种动力最强,头悬梁锥刺股都是这一挂的。
咱们中国人讲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啥?本来穷的要命的穷小子,老婆也娶不上,肉也没得吃,甚至力气也不够大,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种地都只能吃稀的,一旦哪天金榜题名,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书读得再好点,吃香的喝辣的,绫罗绸缎,美娇娘都有了。
作为马斯洛金字塔的底层,生理需求所能激发的动力跟火箭一样,每一次饥饿,寒冷,都会化成燃料,激励小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不用说,现在的小孩完全体会不到这点。还没饿,点心水果就上来了,还没渴,就被催着喝牛奶,冷了有暖气,热了有空调。不冷不热的时候,喊他加件衣服,他都嫌你烦。想用生理需求激励小孩,做梦!
安全需求:
这个大概70后80后体会比较深。以前的家长管小孩都比较简单粗暴,管你怎么学,反正第一,不能让老师找家长,找的话就是一顿竹笋烤肉。第二不能考差了。各家对分数的要求不一样,有的不能低于90分,有的不能低于80分,更加佛系的父母仅仅要求不能不及格。破了底线就是一顿胖揍。
皮肉之苦肯定会破坏小孩的安全感,为了少挨揍,小孩学习起来也是很卖力的,作业不做要被叫家长。凡是威胁到小孩安全感的,他都会小心避免。
那你说现在有的小孩也挨揍,怎么不见效?
大概是时代进步了吧,现在的家长一般以吓唬为主,真打,多半就用用铁砂掌,了不起加个戒尺,都属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范畴。小孩多精啊,知道这不会真的威胁到安全感。
以前家长那可是什么趁手用什么,鸡毛掸子,扫帚柄都是轻的,我见过最狠的,有个同学的爸爸是搞装修的,家里铝条,铁条,木条都有,拿到什么就是什么,全凭运气……
爱和归属感
以前的小孩,要么家里兄弟姐妹多,要么父母工作忙,哪怕是80后90后这一代的独生子女,金贵程度也跟现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基本上想要正面关注,非得成绩过得去才行。低年级考双百,高年级90以上,才好意思到父母跟前邀个功。
现在的小孩,从出生起就获得了高度关注,宝宝贝贝叫个不停。表扬和鼓励跟不要钱似的,哪天不得听个5、6、7、8遍?
他们的主要问题不是缺乏爱和归属感,而是爱太多。爸爸一份,妈妈一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各一份。对小孩来说,爱和归属感可能不但不是激励他上进的动力,反而是他想逃避的压力。给他的爱那么多,他又还不了,可不就想逃了吗?
被尊重的需求
对一般人来说,被尊重的需求就是动力的顶端,因为再上面的自我实现有点虚无缥缈了。
被尊重,也是现代小孩产生动力的主要原因。小朋友成绩好,学习好,小伙伴们一见他就瑞思拜。喜欢的妹子崇拜的星星眼,老师的正面反馈都是小孩努力学习的主要动力。
问题是“被尊重的需求”这块父母很难使上劲儿。你又不能贿赂一群小朋友让他们没事就夸你娃。而且小伙伴们夸得偏了,娃还容易跑偏。打个比方,如果你孩子长得特可爱,别人都夸他帅,那糟了,小孩十有八九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去穿搭、化妆了。
另外,网课,大家见不着面,也很难给孩子被尊重的成就感,所以学霸也开始懈怠很正常。
自我实现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科学”,“为了人类进步”,有这些想法的,都是自带动力马达的神仙孩子。可遇而不可求。怀孕前去玉佛寺、城隍庙拜拜可能会有效……
现在的小孩啥啥都不缺,从物质到精神都处于一种长期饱和状态,要想鸡,不难才怪。
要说有什么办法激励小孩,让他能鸡得起来。目前看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帮助他成绩提上去,获得被尊重的快感。当一个小孩因为成绩好,经常被老师同学夸奖,他就会主动想办法保住领先地位。
第二,釜底抽薪,断他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有个小伙子高中跟父母移民去了美国。因为语言不通,一直融不进当地的学校,索性躺倒不学了,在家天天玩游戏,做起了大家闺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有天早上,他爹把他拎起来,赶他出门去华人餐厅打工。华人餐馆都是些没有身份的人在洗盘子,他明明是有合法身份的移民,却要跟他们一起洗盘子,赚很低的小时工资。他不干,问他爹:凭什么啊?我为啥要做这个?
他爹很横地说:凭我是你老子。你要是高中都不能毕业,除了洗盘子还能干啥?你就在这吃住,别回来。
儿子也很叛逆,心想不就洗盘子嘛,又不是喊我读书,多大事啊?
可是做了他才明白,自己真不是这块料,力气也不够大,也不如别人能干,坚持下来全靠咬牙。做了半个月,他就知道了,没文化根本养活不了自己,更不用说过想过的生活了。从此老实回去读书,奋发图强,判若两人。
只可惜这条对年龄要求比较高,不然真心想试试。
这是个属于后浪的年代,只是后浪不是你想他浪,想浪他就浪。推动一朵后浪对于前浪来说太累了。不知你家后浪目前在哪一个层次上浪,欢迎讨论!
我是亦君,80后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认知心理学,多平台作者。谢谢你的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