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传奇历史大剧《袁崇焕》为什么迟迟不播?

由 东方崇学 发布于 经典

争议太大,还原太难。掌权太短,死得太冤。

您知道“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清史纂修工程有多艰难么,专家们的水平极高,关键就是认定、“定案”困难,甚至有些内容涉及时政,更何况明朝这段饱经修改的历史。


我们要冷静的看待每一位帝王,而不能一味的歌功颂德,真实的康熙帝在吴三桂造反后是非常害怕的,这件事即便到晚年提起来也是后怕,说是“幸赖天地祖宗之灵”,当时他根本没把握。

所谓


连内阁首辅魏藻德都带头投降,京官2000多人,而吴三桂就一总兵屁都不是,最后京官2000多人被李自成和刘宗敏用刑致死1000人,头一批死的就是魏藻德等人,剩下的1000人的性命可以说是吴三桂无意之中救的,虽然没人敢明说谢他,但是京官们心知肚明。

如果先跑来的是多尔衮,您猜二千京官投不投降呢?


南明朝廷也非常感谢吴三桂,因为这和南明借虏平寇的政策指向是一致的,没想到写信给多铎以后,多铎连理都不理,那时的八旗贵胄是在皇太极的督促下强制进行过系统文化教育的,没那么傻。


提起八旗兵绕路喜峰口,就不得不提

乾隆帝。

正好相反于吴三桂,袁崇焕无论是在当年,还是到了清初,名声都不怎样,支持他的人也有,但很少,那时候除了自家子孙,谁给袁崇焕扫墓祭奠呀,开玩笑,即便有也是大猫小猫两三只,但凡有人觉得袁崇焕是英雄,他的子孙也就不会那么落魄了,最后还是乾隆帝出于政治需要扶了一把。


当初勾决之前,朝堂上也有人为袁崇焕求情,为什么后来不求情了呢,三司会审可没有屈打成招的情节,袁崇焕自己都辩无可辩,别人怎么为他求情,而且不是说他有罪就有罪,审了将近八个月,件件落实袁崇焕自己都承认(或闭口不谈)才落案的。

具体审案记录呢?有~乾隆帝嘱咐张廷玉都烧了......你不亏心烧它干什么?

乾隆帝是清代最重满抑汉的皇帝,没有之一,他为什么为个汉人平反呢?

首先,烘托袁崇焕的盖世功勋、英雄事迹、忠心耿耿,把他描述成大明的中流砥柱;

然后,烘托袁崇焕的悲情色彩、崇祯昏庸、朝纲败坏,把他描述成冤死的民族英雄;

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取代大明不是没有道理的,袁崇焕这种大英雄还不是被明朝弄死了,汉臣为我朝所用是福气,汉民为我朝子民是福气,不要再喊着反清复明了,明朝这德行你恢复了又如何呢?


毛帅和袁督的粉丝很多,讨论的够多了,说实话,他们各有功过,都不是圣人挑不出一丝毛病。

但,明朝有明朝的法律和官场规则,所以咱们不提什么大道理,也甭分析,毛文龙是不是袁督矫昭杀的?是,好,死得不冤。别的罪名不必提。

当时为何不杀袁崇焕?因为还有用,没用就杀了,就这么现实,历代君王没少干这事,至少得上千起吧,所以别奇怪,帝王家天下,古代就这样,没道理可讲。

至于市米资盗什么的,都是深扒过资料的,交易给蒙古,蒙古倒手就给了后金,连崇祯都知道阻止袁崇焕,袁崇焕能不知道后果么,虽然他是以拉拢蒙古为目的,但事实就是后金度过了食物匮乏的难关。

崇祯不让卖,他抗旨的罪过该死么,知道古代违抗圣命的后果就行了。


再多就不提了,大家估计都能背了,讲多了也没意思,主要是要按当时明朝的规则说,不能什么都按自己的意思和解释来。

但,活剐袁崇焕,过分了,估计也是罪名过多堆的。

袁督和毛帅没有个人恩怨,袁督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憋着劲要专权弄死毛帅,这点我在其他专题讲过。

传奇历史大剧《袁崇焕》为什么迟迟不播?

仅毛帅和袁督二人的剧情就很有“冲突”,仅仅一个话题或罪名,稍长的争论,大概就能拉几十米,偏哪边都不行。


袁督就是个有功有过稍显偏执之人,情商也不怎么高,烘托的太好了就顺了乾隆的意思,无异于痛骂大明,就是篡改历史,就是戏说,照史实演,其中的资料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一旦“定性”会出问题,所以这其中的“岔头”少不了,天知道要修补多少年过审。

涉及明末清初肯定有大量的战场镜头,咱们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无论是审批方还是剧组、剧作者都会深入考虑战争描述和内部团结性问题,这也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