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女孩高考535分被高校录取 你还在认为脑瘫影响智力?
说起脑瘫,很多人会自然地与“智障儿童”联系在一起,认为脑瘫患者其实就是智商有问题的儿童,但其实不然。
近日,新闻爆出一位脑瘫女孩高考考出535分的消息,这位女孩用自己的行动颠覆了所有人对脑瘫儿童的看法。
报道称,这位脑瘫女孩来自咸宁,今年19岁,因出生窒息造成脑瘫,天生行动不便,特别是有着书写困难,但是她在母亲的陪伴下,克服种种困难,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
高中时期,她用超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克服了表达和书写的因难。今年高考,考虑到她书写慢,她的父亲在学校的帮助下,向省教育厅申请延长考试时间半小时,幸运的是她获得批准,顺利完成高考。
最终女孩取得535分的成绩,这与理想的成绩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她表示会选一所大学,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在大学里实现梦想。
最后,女孩被湖北大学录取,学校表示,对于录取工作该校一是要体现人文关怀,二是要鼓励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
对于她这么优秀的学生,只要专业没有限制,该校非常欢迎。会提供宿舍给母女免费入住,还会为其母亲提供临时岗位,保证她安心学习生活。
很多人对于脑瘫其实是存在很大的误解的,这些孩子也许行动不便,也许看起来跟别的孩子不同,但他们的智商和情感其实和正常孩子是一样的。
我们对于脑瘫儿童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对于脑瘫知识也应该了解更多。
脑瘫
我国脑性瘫痪专题座谈会(1988)提出脑性瘫痪的定义是: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期非进行性脑损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脑性瘫痪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后者又分为出生前、围生期及出生后病因等,许多患儿找不到明确的病因。
据统计,分娩过程损伤致病占60%~65%,产前原因占30%~40%,产后原因约占12%。
我国现有脑瘫患者600万,其中0-6岁患儿近200万,其中每年新增脑瘫患儿3-4万例,由于家长对疾病认知欠缺,加之延误诊疗及回避诊疗,导致我国脑瘫患儿致残率达42%-45%。
所以家长们还是需要特别注意脑瘫孩子的治疗,针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正确治疗,将影响患儿的一生。因此,了解儿童脑瘫治疗上面的误区及其相关知识十分必要:
误区一:拒绝手术
受传统的思维和文化影响,很多家长觉得有病就要吃药,拒绝手术治疗。
事实上,针对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需要手术和康复相结合,需要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骨科、康复科多方协作。
首先确诊后需要接受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并长期坚持。
痉挛型脑瘫患儿到2岁到4岁这个最佳手术治疗时间段,首先需要接受FSPR术治疗,这才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神经阻断手术。
因为如果不做手术,则无法解除痉挛或矫正畸形,而如果不坚持康复则运动功能无法得到进一步改善、肌力无法增加,也不能巩固手术效果。
误区二:预期过高
还有的家长对治疗预期很高,总是纠结于手术后能不能看到肢体形态与常人一样。
应该说,脑性瘫痪很难达到痊愈,包括手术在内的所以治疗方法,都只能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建议任何治疗前先找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明确诊断病情、详细科学评估,确定合理的手术预期。
误区三:一次见效
坚持长期固定的随访也很重要。脑性瘫痪很难通过一次性手术达到治疗目的,需要坚持康复训练。
不断科学评估其运动和姿势状态,根据其所处的阶段进行合宜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方能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为其顺利地重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脑瘫儿童行动不便,若是照顾不周,很容易发生意外,日常饮食一定要注意这些:
1、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脑的记忆、思维有密切的关系,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还要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因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的发育。维生素B族能提高机体各种代谢功能,增强食欲,维生素D能帮助钙的吸收和利用。
2、要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食、馒头、粥、粉为主食,过多杂食会影响食欲,造成营养障碍。
3、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肥肉,蔬菜和水果含有ㄋ维生素和纤维,能保持大便通畅,如小孩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烂,做成菜肉包子、菜肉饺子、菜泥、菜汤,教育孩子养成吃蔬菜的习惯。
4、饮食要有定时,一般早、午、晚各进食一次,有条件者可以在上下午各增加点心一次,按时进食,可以增加食欲。
5、每日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让阳光照射皮肤,可增进食欲,帮助吸收。
对于脑瘫儿童,家长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正规治疗,避免看到广告介绍、听到他人介绍就盲目治疗,以防上当受骗,经济上受了损失还没得到有效治疗,甚至还会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
另外,很多脑瘫儿童是由于怀孕或分娩造成的,所以各位怀孕的妈妈在怀孕期间和分娩过程中都一定要多加注意,分娩也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以免伤害到孩子。
西安市周至县广济镇的徐扬,高考以580分的成绩报考吉林大学。但他家庭贫困,还有个脑瘫了24年的哥哥,一直和他一起吃、睡。再有一个多月,他即将离开这里去外地上大学,他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东西,但是,此刻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立誓:“爸妈你们放心,哥哥以后我来养。”图为徐杨照顾哥哥。
大学的门正在缓缓地向徐杨敞开。他和哥哥居住的房间,连门都没有。脑瘫了24年的哥哥,一直和他一起吃、睡。而这个房间的窗子,却是用塑料纸封起来遮风挡雨的。简陋不堪的墙壁上,贴满了金灿灿的奖状。图为徐杨一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徐杨渐渐明白自己是父母唯一的希望,是这个家唯一的希望。哥哥徐顺虽然口不能言,但是他学习时,哥哥每次都不睡觉一直躺在床上陪着他。当他累了伸懒腰的时候,哥哥就会跟他“说话”。每当这时,徐扬就会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哥哥已经读不了书了,自己如果再不好好努力学习,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也许今生再无出头之日。 图为徐杨的书。
从初中开始,曾经调皮捣蛋的徐扬已经变得懂事了,学习成绩逐渐开始上升。每学期都会带回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慢慢地,房间里的墙上贴满了奖状。哥哥每次看见父亲认真贴奖状时,都会傻傻地笑,徐扬也不知道哥哥是真的懂,还就是简单地笑,反正每次贴奖状时就是全家人最高兴的时候。图为徐杨的家。
“妈妈心脏做过瓣膜手术,父亲以前打工的时候,手臂曾经骨折断了三截,不能干重活,在家照顾哥哥,已经很辛苦了。”最近,给地里上肥料的徐扬皮肤晒的黝黑,当时他还是笑着说,“等地里的农活忙完,我准备去省城打工,不能再给他们添负担了。”来源:视觉中国
(2017-07-23)
铜都晨刊消息(记者 高颉伟)6月30日是会宫中学毕业生许敏到学校填高考志愿的日子,这个考了比一本线高50多分的脑瘫孩子从高考分出来之后,心情一直很沉重,他担心没有大学会录取像他这样生活不能自理的脑瘫孩子。
许敏从小就被父母带着四处求医问药,六七岁时做双腿矫正手术,因为医生告知小许敏手术麻醉可能会让自己变不聪明,小小的许敏对医生说不用麻醉,小许敏一点没有做麻醉上了手术台,医生们含泪给做了手术。
许敏就靠着这股远超过普通人的毅力,在求学路上前行。今年高考他考了541分(理科),班主任黄二平老师告诉记者,其实许敏没有正常发挥,可能心理压力太大了,正常情况下许敏的成绩应该比这个分数高很多。不过这样的成绩对于身体健康的孩子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何况是许敏这样身体有重度残疾的孩子。
高考分数出来之后,许敏就一直很忧虑,他担心自己想报考的大学不愿意录取脑瘫孩子,许敏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理工科,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填的专业以计算机、经济类为主,从小一直求医看病,他对医学也有着很深的情感。
小学、中学一路走来,许敏的生活都离不开妈妈的照顾。高中三年,会宫中学为了方便许敏学习生活,给许敏和妈妈在教学楼里安排了宿舍,还让妈妈负责教学校里的卫生保洁。许敏一家四口,爸爸在外务工养家,上小学的弟弟就一直跟随着许敏生活在会宫中学的教学楼里。
许敏告诉记者,离开枞阳读大学,母亲还会跟着自己,父母也要给弟弟在大学附近再找一所小学。
许敏不能走路,生活无法自理。高中三年,课间上厕所都是同学抱着他去,因为身体原因,许敏说自己填的大学都在省内,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几所学校。填报完志愿,这个身残志坚的孩子希望这几所大学能接受像他这样的脑瘫儿。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12年苦读是追求梦想的过程,而对许敏来说,读书不只是圆梦,更是生活的希望所在。
(2017-06-30)
他出生在萧县杜楼镇红庙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2岁时,他还不会走路,父母抱着他四处求医,最终被确诊为脑瘫。十几年来,他经历了两次大手术,父母也一直陪伴他做康复训练。如今他不仅站了起来,今年高考还取得了理科602分的好成绩,高出一本线84分。他就是王康,始终温柔对待世界的坚强男孩。
在萧县县城北关社区的一处出租屋内,记者见到了王康一家三口。此时的王康,正端坐在健身仪器上进行康复训练,细长的小腿在运作健身仪器时显得格外吃力,让人一眼就看出了他与常人的不同。王康的父母说,这就是王康在身患脑瘫后留下的后遗症,而病情还得从王康出生那时说起。1998年夏季出生在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然而在王康快2岁时,同龄的孩子都能满地跑了,他却只能脚尖着地,老是走不稳,总摔跤。
王康的母亲张丽介绍说,当初她并没有在意孩子的这些症状,只是给孩子吃了几个月的钙片,可还是没有好转,他们又带着孩子到其他医院治疗,最终孩子被确诊为脑瘫。
张丽说,她和丈夫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一下子就懵了。她不禁联想到当地村里有几个脑瘫孩子,平时就养在家里,也不上学。父母外出干农活,孩子就被关在家里。可她,实在无法放弃自己的亲生骨肉。
张丽和丈夫王战认定,他们不可以放弃孩子,因为儿子很聪明,只是走不好路,是可以通过手术和锻炼治好的。
随后,在王康4岁时,他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手术。术后,他走路时脚后跟终于能着地了,迈开了人生第一步。然而他膝盖内扣,走路时腿也是弯曲的,并不能走远。在治疗期间,巨额的医药费也已经压垮了王康一家,日子过得相当艰辛。
父母永不言弃艰辛供子求学
因为走路异样,王康常常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这让他的童年多了一些心酸。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亲友劝说张丽夫妇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可他们坚持只要王康一个。后来,为了让王康像正常孩子一样读书,张丽放下手中的活,全权在家照顾王康,全家仅靠丈夫王战一人打工挣钱。
王康的母亲张丽告诉记者,王康就读的小学离家约500米远,同龄的孩子6分钟就能走到,但王康要走10多分钟,中途还得歇几次。从儿子上小学开始,她每天骑自行车接送。
从上学起,王康没有上过一节体育课。当其他同学在操场上跑步、打篮球、玩足球时,他就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刻苦学习。
在家里,父母每天都要陪伴王康做康复训练。每天清晨,王康一起床,夫妻俩就给孩子做腿部按摩,一次约45分钟。每天早上王战还要陪着儿子走路。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接一些零碎的木匠活维持。
男孩身残志坚高考成绩优异
在2010年,王康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萧县实验中学。从红庙村到县城约30里路,尽管生活艰难,一家人仍做了决定,举家迁往县城,租房陪读。
王康一家所租的房子离学校大约1000米,张丽每天骑着自行车载着儿子一直到教学楼门口。王康渐渐长大,个头也比母亲高了,张丽载他渐渐感到吃力。张丽说,儿子劝她不要那么辛苦接送,但她担心儿子的身体和安全,还是坚持一天来回八趟。
上初中后,王康的病情恶化了,腿部肌肉逐渐萎缩,膝盖也越来越弯,中考后他又经历了一次大手术,花费了3万多元。术后,王康在病床上躺了一个月,双腿戴上了一副支架。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并决心一定要独立起来……
王战月收入仅2000多元,除去房租和一家生活费,所剩无几。在一家人租住的房子里,家具很简陋,最值钱的就是四台康复训练仪,加起来有一万多块钱。从高一到高三,王康从没上过早自习和晚自习,这些时间,他都在家做康复训练。
高三学习压力很大,而康复训练又占用了很多时间,王康只能像海绵一样挤出时间学习。他把课间时间用来看书写作业,晚上不敢熬夜,怕影响第二天的康复训练,11点就要睡觉。就这样度过了高中三年,他的成绩始终在班上名列前茅。
今年6月7日,王康在母亲的陪同下参加了高考。6月23日,王康在网上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理科602分,超一本线84分。
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王康的父母心中终于有所安慰,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总算有了结果,他们仿佛看到了儿子未来的希望。
而王康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他认为自己可以发挥得更好。王康说,他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了计算机一类的专业,第一志愿报的是山东大学。
心怀感恩怀揣梦想
在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之后,王康并没有因此而骄傲,他更多的是感激多年以来,家人、老师以及同学对他的照顾和帮助,眼下他正在做下一步考上大学之后的打算,由于身体特殊,父母也要跟着王康辗转要另一个城市陪读,一家人的生活还要重新开始。
王康说,他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是与平日父母不离不弃的照顾,以及老师和同学的热心帮助分不开的。
萧县实验中学的副校长石晓峰告诉记者,这么多年王康始终保持平和、乐观、阳光的心态,性格特别好,学习也很投入,他特别看好这个孩子。
采访时,王康的邻居也对王康的努力表示赞赏,大家都纷纷称赞他为身残志坚的“高考状元”。
虽然,王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王康一家的生活却再一次遇到的了难题。一旦王康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之后,他们一家又要辗转到新的城市去陪读,加上王康日后的学费,一切都要重零开始。
王康父母介绍说,之前因治病借的钱刚还完,这马上换城市,重新找工作,还有孩子的学费、租房子等等还要一大笔开销。
然而王康对自己将来却信心满满,他把自己身患脑瘫的经历当作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考上大学,是王康实现梦想的一个新开始。对于未来,他只想着一步步坚持走下去,不会放弃。相信以后一定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工作和生活。对他父母来说,一家人是一个整体,他们将陪着儿子一路走下去。
(2016-07-12)
2岁时不会走路,父母抱着他四处求医,最终被确诊为脑瘫。十几年来,安徽萧县杜楼镇红庙村的王康经历了两次大手术,父母也一直陪着他做康复训练。2016年安徽高考,他取得了理科602分的好成绩,超出一本线84分。王康第一志愿报了山东大学,选择了计算机、会计、金融一类的专业。
脑瘫是脑发育早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的脑损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张纪水博士说,智力低下属于脑瘫患者的合并症,但并非百分之百的脑瘫患者都有智力低下或认知障碍,有的智力不受损,有的甚至还很聪明。
(2016-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