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视觉:骑行大半个中国后,我进山养起了蜜蜂

  我叫张鹏辉,今年27岁。我从小在南昌城里长大,大学学的是社会工作,毕业两年后,却成了一名蜂农,现在江西吉安的深山里养蜜蜂。很多人都觉得我这个跨度太大,但这真是我经过认真考虑后的选择。摄影:戴继民

  2013年,我刚毕业,在一家公益机构工作了一年,心里特别迷茫,便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希望在旅行中找到答案。我从江西吉安出发,路过湖南、广西、云南、西藏、北京等地,一年间骑行了大半个中国。一路上,我拜访了很多从事农业的前辈和机构,终于找到了答案:从事农业。

  2015年,我骑回了出发地吉安,机缘巧合认识了现在的师傅,他从事的野蜜蜂养殖让我大开眼界。几个月后,我就来到蜂场,跟着师傅学习养蜂技术,正式当起了蜂农。

  我们的蜂场离最近的县城有三十多公里,每天只有两趟班车进出。师傅和我签订协议:他教我养蜂技术,收获的蜂蜜分成,我的生活自理。于是,我从烧柴火开始学习,过上了劈柴做饭的生活。

  养蜜蜂不是喂养它们,具体来说应该是照看蜜蜂,为它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养蜜蜂都要干些啥?首先,每天早晚各需巡视一次。

  早上5点,我就要去蜂场清扫掉蜘蛛网,晚上驱赶癞蛤蟆。因为蜘蛛和癞蛤蟆都爱吃蜜蜂,如果不细心照料,时间一长,蜜蜂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就会飞到其他地方搭窝。

  以前都是师傅带着我巡视,告诉我一些蜜蜂的习性,比如:它们有固定的飞行线路、采完蜜后蜜蜂的屁股会鼓起来、蜂箱的门口有蜜蜂把手等等。

  除了跟师傅学,我也会通过书本和互联网,了解蜜蜂的习性和蜜源常识。养蜂的学问深似海,要把这些小家伙照顾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次巡视的路上,我都会仔细观察哪些是蜜源植物。今年夏天雨水多,蜜源植物的花期变短,极大影响了蜂蜜产量。我琢磨着以后在周边补种一些花期较长的蜜源植物。

  因为养的是野蜜蜂,师傅经常会把蜂箱放进大山里,吸引蜜蜂来搭窝。傍晚,蜜蜂回巢的时候,我就和师傅去巡视这些蜂箱,如果有野蜜蜂筑巢,就把它们抓回来,统一放到蜂场管理。

  因为从小在城市长大,以前没干过农活儿。进山养蜂后,每天都要钻草丛,一开始我很不适应,老怕草丛中有蛇,还因此被师傅嘲笑过。但胆子是练出来的,现在抓野蜜蜂,经常是我一个人独自行动,不用再跟着师傅了。

  别以为采蜜是蜂农最开心的时候,开始前,先要戴好帽子和手套,否则割蜜时容易被攻击。我刚来第二天,就被蛰了,眼皮又红又肿疼死了。被蛰过10多次后,也就习惯了。现在养蜂快一年了,我发现只要你对蜜蜂没敌意,它就不会轻易出击。

  师傅在这里养了十几年蜂了,蜂蜜都是直接从蜂巢里采出来的,没有任何添加物。周边乡镇的人都会专门开车到这里来买蜂蜜。

  这是我在山里住的屋子,虽然简陋,但有网络,我也开始在网上卖蜂蜜。还做了一个自媒体,传播一些识别蜂蜜真伪的方法和食用蜂蜜的养生之道。

  最近,我从网上定制了一批包装,把自己亲手采割的蜂蜜精心打包好。山里虽然有网,但没快递。一有订单,我就要骑一个多小时的电动车,到10公里外的镇上送货。我和师傅割的蜂蜜今年第一次被销往全国各地。

  做蜂农,父母一开始不支持,他们觉得呆在大山里,不会有什么出息。在我的不断劝说之下,他们看到我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久了,也就默许了。对这一点,我真的很感谢父母。

  今年,我开始种菜,并尝试不用农药化肥。结果,杂草长得比菜旺。看来农业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无论是养蜂,还是种菜,我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希望自己能成为更加专业的“农民”。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93 字。

转载请注明: 有温度的视觉:骑行大半个中国后,我进山养起了蜜蜂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