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残疾小伙逆袭成世界记忆大师 曾因绝望想过自杀

由 沈建伏 发布于 综合

新闻阁社会时事栏目第一时间为您提供全国各地社会新闻,让您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地热点综合资讯。

  趁着回乡探亲的机会,孙小辉与荆州市残联康复学校的孩子们互动。 通讯员 梅闻 摄

  世界脑力锦标赛至今已举办25届,共出现两位残疾人“世界记忆大师”,一个是德国的马劳,一个是中国的孙小辉。

  孙小辉出生在荆州一个普通农家,今年31岁。因四肢残疾,他读完初中后被迫辍学,因对人生绝望,一度选择自杀。

  “当上帝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对孙小辉来说,这扇窗就是钻研记忆法。8月19日,从广州回乡探望父母的他,接受了楚天都市报记者的采访。他说,自己正努力创业,希望以后有能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和残疾人提供帮助。

  超强记忆扬名国际

  时间回到2011年12月。在中国广州举办的第20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上,一名残疾选手吸引了评委们的目光。

  双腿纤细如麻杆,行走艰难;双手蜷曲如鸡爪,伸展困难。他就是来自湖北荆州的孙小辉,当届赛事120多位选手中唯一的残疾人。

  比赛开始,孙小辉在抽象图形、马拉松数字、虚拟历史事件等10个项目中,都展现出超人的记忆能力。

  “马拉松数字”项目规定,选手必须做到一小时记忆洗乱的扑克牌10副以上、一小时记忆无规律数字1000位以上、两分钟之内记住一副洗乱的扑克牌顺序。

  “我当时的成绩是:一小时记住14副扑克牌的顺序,一小时记住1560位数字,65秒记住一副扑克牌的顺序。”孙小辉回忆,语气中似乎有些遗憾。他解释说,赛前训练时,他的最好成绩是一小时记住15副扑克牌的顺序,“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有些紧张。”

  而在“虚拟历史事件”项目中,孙小辉5分钟记住56个事件,获得银牌。世界脑力锦标赛创始人托尼·伯赞,对这位中国小伙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了不起,是“中国记忆的传奇”。

  “世界记忆大师”名录中,也增加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他是一名残疾人,还是一名仅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

  乡村少年命运多舛

  孙小辉的老家,位于荆州市马山镇裁缝乡的一条公路旁。

  8月19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这里,在一栋两层小楼见到刚从广州回乡探望父母的孙小辉。他一瘸一拐,在父亲的搀扶下艰难爬上楼梯,把记者领到他的房间。

  约10平方米的斗室里,一张单人床,旁边是简陋的书橱,多种记忆类书籍的封面微微泛黄。书橱中还摆着十余副扑克牌,是孙小辉备战世界脑力锦标赛时的道具。

  “十年前,我几乎与外界隔绝,就在这里开始研学记忆法。”孙小辉说。

  他的父亲介绍,孙小辉生于1986年,出生时并无异样。4岁后,他走路开始有些瘸,脚大拇趾使不上劲。父母带着他到武汉诊治,但查不出病因,更无法实施矫正手术。

  顶着异样的目光,孙小辉上了学。在公路段做临时养护工、收入微薄的父亲,不肯放弃希望,坚持带着他四处求医。不幸的是,8岁那年,他在接受所谓的民间偏方诊疗时,双臂神经遭到破坏,从此双手也残疾了。

  磨难让孙小辉变得坚强,顺利上完小学、初中。中考时,他的成绩达到上高中的分数线,但因他四肢残疾,加上家境贫困,几所高中都不愿意录取他。孙小辉就这样被迫辍学了。

  “看着父亲卑微地向学校求情,却一次次遭到拒绝,我的心里难受极了。”孙小辉告诉记者,这一幕幕让他暗下决心,将来有能力时一定要尽力帮扶残疾人。

  曾因绝望试图自杀

  失学后的孙小辉,陷入自卑、抑郁之中,难以自拔。

  “那个时候,我整天被无法上学的苦恼包围,感觉活着没有希望,有好几次爬到楼顶,想一头栽下去……”他说,是父母拯救了他。他们除了经常安慰开导他,还请有学识的亲戚帮他调整心态和做康复理疗,介绍事业有成的残障人士给他认识。

  熬过那段心理阴影期,孙小辉渐渐平静下来,计划学习一技之长,以便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开始我想摆早点摊,就照书上的办法学做馒头;后来又想办养鸡场,就试着养了几只小鸡;我还学过发豆芽、种果树……”

  孙小辉的话,勾起了母亲的回忆,坐在一旁抹起眼泪。她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儿子经常抱着收音机听节目,参加有奖问答,获得了许多奖品,“我跟他爸一起夸他聪明,希望他振作一点……”

  “经过各种尝试,最后我还是选择读书,想通过自学提高知识素养。”孙小辉说,不能上学,他就在家自学,买回高中课本和各种自考教材,并报考了大学中文自考班。

  突破障碍找到方向

  重新拿起课本后,记忆困难曾让孙小辉陷入苦恼。特别是学英语的时候,有时背了一整天,也记不住几个单词。他想:有没有好的记忆方法呢?

  2007年7月,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超强记忆”的报道,尝试后果然效果明显。从此,他对“超强记忆”产生兴趣,买回大量相关书籍,潜心学习、实践。奇迹很快出现:亲朋好友上百个座机、手机号码,就像刻在他的脑海。

  联想记忆、谐音记忆、替代记忆、形象记忆、夸张记忆……利用这些新方法,孙小辉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他也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

  2009年,荆州媒体慕名采访孙小辉。记者翻开《道德经》《论语》等书,随意念出一句,孙小辉就能说出这句话在第几章、第几页、正数第几行、倒数第几行。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记住《道德经》全文仅用四天,记住《论语》仅用十余天。

  媒体报道让孙小辉声名大震。第二年,备战世界脑力锦标赛的中国记忆精英战队,破例吸收他为队员。2011年11月,在第20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中国区总决赛上,孙小辉获得“人名头像”项目冠军,开始向“世界记忆大师”头衔发起冲击。

  “从接触‘超强记忆’概念,到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我一共用了四年时间。有人问我,是不是我原本就有记忆天赋?”孙小辉说,他的“秘诀”,其实就是“勤奋”二字,“拿‘马拉松数字’项目举例,我训练时,用过的扑克牌大约7000副,码起来差不多有200层楼那么高。”

  积攒实力投身公益

  作为亚洲首位残疾人“世界记忆大师”,孙小辉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2014年,他受邀参加江苏卫视综艺节目《最强大脑》,展示了“虹膜识人”的记忆技能,即通过人眼球虹膜的特征记住人名。节目现场采集了100位观众的虹膜资料,通过屏幕对应人名,展示完毕后,再由评委任意挑选虹膜图像,孙小辉必须准确报出对应的人名。他顺利完成挑战,可惜在总分上以微小差距负于对手。但他的表现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评委表示:“这位湖北小伙记忆能力更强,只是没有运用好战术。”

  虽然输了,孙小辉并不遗憾。他说:“我喜欢挑战,做综艺节目如此,人生打拼同样如此。”

  今年4月,在第26届世界脑力锦标赛新闻发布会上,孙小辉被组委会授予“形象大使”称号,成为全球首位获此殊荣的残疾人。

  勇敢迎接挑战,是孙小辉的人生信条。如今,他在广州开办了工作室,推广超强记忆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并着手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书出版。“创业是不同于学习的另一种人生挑战。我希望攒足实力后开展公益事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和残疾人提供帮助。”他说,趁着这次回乡探亲的机会,他走访了荆州市残联康复学校等,并资助了一些困难学生。

  责任编辑:张建利

  本文来源于新闻阁:转载请保留链接,不保留本文链接视为侵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