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剧能干掉电视台吗? 2015.8.6日
每年暑期档,都是各大卫视荧屏上电视剧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候,《还珠格格》、《爱情公寓》等卫视神剧都是在这个档期脱颖而出。然而在今年的暑期,却没有哪部电视剧能够在真人秀扎堆的荧屏上分得一杯羹。
反而视频网站上播出的网络剧在这个暑期抢尽风头:网络剧《无心法师》则是依靠“自来水”的口口相传,在播出后持续升温,让男主角韩东君大火;口碑一直保持坚挺的《暗黑者》也推出了第二季;《盗墓笔记》虽然遭遇网友吐槽,但点击量却也一直居高不下。
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网络剧的数量就接近2014年全年的总和。网络剧为什么这么火?它能取代传统电视剧的地位吗?
●网络剧现在有多火?
网络剧在中国,是近两三年才出现的事情。网络剧一般是指没有进入传统电视渠道,以互联网作为唯一传播媒介的电视剧内容。典型的就是《万万没想到》、《匆匆那年》、《盗墓笔记》等等。
2013年是中国网络剧的开端,刚刚诞生的网络剧以段子体、恶搞为主。当时的网络剧瞄准的是网络观众短平快的视频消费心理,从而产生了大量网络用语、屌丝气、快节奏的“段子剧”,《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就是这一阶段的代表。
“段子剧”一般时长就5-10分钟,依靠密集的笑点,网络剧打开了市场。不过,同类型网剧的集中爆发也让网友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很多“段子剧”的影响力更多停留在昙花一现的层面上,只有少数“段子剧”存活了下来,甚至还走上了大银幕:由《屌丝男士》发展而来的电影《煎饼侠》票房已经突破10亿元;而《万万没想到》的大电影版也将很快上映。
2014年才被称为网络剧的元年,也是在这一年网络剧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匆匆那年》等质量上乘之作出现,并实现“段子剧”到“剧情剧”的转化。在这一年,多家视频网站宣布大幅度加大网络自制剧的投入力度,一些网站甚至有数亿元的投资预算。
2014年的大幅投入,在2015年迎来了网剧的井喷。有数据显示,在2015年上半年,全网共计上线网络剧166部,计2243集、33585分钟,而2014年全年网络剧为205部,计2918集、50996分钟,从体量上来说,2015年单单只是上半年的数量,已接近2014年的总和。
更引人关注的是,一些有实力的传统制作公司纷纷“入网”,如《仙剑》系列及《步步惊心》的出品方唐人制作的《无心法师》一上线便颇受好评,《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的制作方东阳正午阳光制作的《他来了请闭眼》尚在拍摄期也已备受关注。2015年上半年,超级网剧《盗墓笔记》出世,尽管口碑稀烂,但也掀起了网剧的商业高潮:不仅实现了网络付费,而且在500万一集的剧价基础上,视频网站仍然实现了盈利。
同时,2015年也是明星大规模进入网剧的一年,李易峰、杨洋、唐嫣、霍建华、马思纯等均有亮相,甚至走悬疑逗比风格的《暗黑者2》也请来陆毅等明星客串。
2014年前的网络剧内容不够丰富且受众影响小,主要是草根男性观众,而2014年大量优秀内容的涌入,丰富了网络自制剧的内容表现,更有商业前瞻性的女性元素逐渐增多,生态群落高度分明,中国网络自制剧的内容模式基本形成。
●为什么年轻人都去看网络剧了?
根据相关统计,2015年上半年共有18部网络剧的点击率突破1亿。2014年时,网络剧单日点击有三五百万已经是很高的数字了,今年不光除了《盗墓笔记》这样点击数亿的现象级网络剧,单日点击过千万的网络剧也有很多。
根据相关调查现实,中国网剧观众的年龄多集中在20-29岁,年轻人为什么抛弃了电视台来看网络剧?有“网剧第一人”之称的白一骢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一个是网剧量变多了看的人就会变多,另外一个就是电视剧太无聊了,电视剧内容没有太多创新,年轻观众想看更新鲜的内容他就会转向看网络。”除此之外,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
2013年第一代网络剧“段子剧”虽然时长很短,但是依靠着一个接着一个的包袱,占据了很多人碎片化的时间。美国视频技术公司Ooyala曾做过调查,人们最喜欢在手机上看短于6分钟的视频。
到了2014年,网络剧实现了由段子剧向剧情剧的转变,时长也由原来的5-10分钟加长至25分钟以上,单靠笑料已经难以撑起长时间的剧集。这时,网络剧的另一个颠覆点就凸现出来了,大尺度。
某网站的内容官马东说:“网剧是什么?跟电视剧有什么区别?既然有电视剧为什么还要拍网剧,是因为有些事电视剧不让拍。”马东曾在公开场合以七分钟短剧《见鬼之灵魂百度》为例表示,它提供了另一只眼睛看社会的种种现象,一针见血直指人心,“说出我们生活当中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虚荣”。
尽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进一步完善网络剧等内容管理提出过监管要求,然而,界限难以界定,令监管执行起来难以把握。多数自制剧还是主要以各个视频网站自查为主。
当然,网络剧吸引年轻人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内容。网络剧与传统电视剧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受众为导向,直接对接市场,接受评判。开放的模式可以使制作方充分感受到观众对剧集的关注程度,根据每周更新的收视率和观众反馈,及时调整创作方向。美剧《生活大爆炸》主人公谢尔顿的性格就是根据观众反馈几经改变才定型的。
另一个颠覆点则是大数据。大数据决定电视剧走向还要回溯到2014年2月播放的美剧《纸牌屋》拍摄起源:起初,制作方Netflix发现,其用户中有很多人仍在点播1991年BBC经典老片《纸牌屋》,这些观众中许多人喜欢导演大卫·芬奇,观众大多爱看奥斯卡得主凯文·史派西的电影,由此Netflix邀请大卫·芬奇为导演,凯文·史派西为主演翻拍了《纸牌屋》。
而在中国,一些网剧制作方已经开始频繁提到“拖拽率”这个词。所谓“拖拽率”,就是互联网用户观看视频时,至少会产生1次视频快进或快退操作的数值。制作方根据这一数值评判观众在观看网剧时的反应,并以此及时对内容进行调整。
●网剧能取代传统电视剧吗?
网速越来越快,视频制作成本越来越低廉,这一切都为网剧蹿红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大洋彼岸的美国,都呈现出了网剧遍地开花的景象,并且开始冲击传统电视剧。而且在美国,早在2009年的时候,“Webisode(网剧)”一词就被收入了韦氏字典。
网剧在美国的起步比中国要早得多。2007年,《Lonely girl 15》等三部网剧的走红,让人们看到了机遇。一些高端视频内容提供商获得投资,开始进军网剧领域,一批网剧平台也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
美国网剧产生轰动性影响是在2012年。那年初,美国视频网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自制剧《纸牌屋》诞生,由Netflix耗费一亿美元进行制作。2013年,《纸牌屋》获得艾美奖提名,Netflix也因此开创了网剧进入艾美奖的历史。如今,CBS、NBC等老牌电视台也不得不进军了网剧市场,与Netflix这样的网剧巨头互相竞争。
网剧在中国有机会逆袭吗?机会是有的。影视制片人张志远写道:“因为电视剧面临双面夹击:外部被互联网冲击,内部面又被广电总局折腾个半死:一剧两星政策,各种审查限制已经把电视剧限制在婆媳剧,谍战抗日雷剧里面。电视剧行业看似庞大,但不健康,它更像一个肥胖的低能儿。”
网络自制剧的受众群体属于85后、90后,甚至还有一部分00后,受青年趣味的影响,网络自制剧越来越倾向于特色化,不会出现穿越剧一火,全台都是穿越剧的现象,相反,各种不同题材的剧种开始出现,比如都市生活、幽默搞笑、校园爱情、悬疑灵异,总有那么几部剧是你想看的。
其实,网络剧和电视剧,只是平台不同,做类似的活计,本没有绝对区分,能让观众买账的,还是故事本身。网剧的火爆和传统电视剧的没落,决定性因素并非传播渠道的改变,而是好故事取代了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