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将助学行动进行到底”

83岁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将助学行动进行到底”

  王绅森,一位85岁的老人,曾是一名教师,本来拿着退休工资就能够养活自己。却每天出去拾荒,挣点零钱。很多人可能觉得是不是他无聊,其实他是为了资助一些贫困学生,才选择外出拾荒。

83岁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将助学行动进行到底”

  从12年起,老人就开始资助贫困学生,每年都会拿出5000块资助贫困学生。老人曾资助过常山的女大学生,如今顺利毕业,而且也成为一名英语老师。

83岁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将助学行动进行到底”

  一个一个资助,从未停止脚步,而这些资助的钱并不是老人的退休金,都是他拾荒而来的。老人说,捐钱很简单,但是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帮助他人。看着背影,莫名的心酸。

83岁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将助学行动进行到底”

  家里摆满了这几年外面拾荒捡来的物品,有些还能用的老人都会利用起来,省得浪费钱去买。

83岁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将助学行动进行到底”

  有人邻居知道老人的善举,他们会把自己的废品整理好等老人来收,这样减轻了老人的负担。

83岁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将助学行动进行到底”

  有些电器能修好的老人会修好,然后拿到二手店去卖个好价钱。

83岁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将助学行动进行到底”

  老人收到了资助人的来信和照片,感到非常高兴,老人说,只要自己有能力,就会将助学行动进行到底。人的善心是无法衡量的,但愿这样有爱心的人能够健康长寿。


  龙腾南阳讯8月9日,当方城县拐河镇东关村四组的贫困大学生曹雅琪接过退休干部欧阳才资助的5000元时,这位19岁的女孩紧紧拉着欧阳才的手,擦着眼泪激动地说:“谢谢您,我一定好好读书,等将来有能力时回报社会,报答您的恩情。”

83岁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将助学行动进行到底”

  曹雅琪是个苦命的孩子,父亲在她七八岁时突发心肌梗塞去世,母亲离开年迈的公婆和曹雅琪姐弟俩,重新组建家庭。面对这些不幸,曹雅琪擦干眼泪,努力读书,于2016年考入河南理工学院。欧阳才得知此事后,拿出5000元助其圆梦大学。从2016年9月3日到今年8月9日,他已连续两年拿出1万元资助曹雅琪,并表示会资助到她毕业。

  从2014年开始,欧阳才还每年拿出5000元,连续4年资助拐河镇西关村的学生韩杰。韩杰家境贫寒,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靠捡废品供韩杰上完高中。2014年,韩杰考上信阳师范学院,欧阳才主动伸出援助之手。韩杰今年毕业,现在正准备报考研究生。

  在拐河街,一说到欧阳才,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他人厚道、心肠好。10年来,欧阳才资助的学生少说也有十几个,花的钱至少也有十多万。

  2007年,白湾学校改扩建学校时,欧阳才多次无偿资助学校水泥,还花费2000多元给学校教室安装玻璃。2005年,养马口小学搞校建,欧阳才给学校送去了5500元的水泥……

  有人不解地问他:“你今年60多岁了,平时赚钱也不容易,为什么花这么多钱资助学生和学校呢?”欧阳才动情地说:“家里的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虽然我赚钱不容易,但我觉得资助贫困学生,能为家乡教育发展作点贡献,这是做善事,心里踏实。”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徐晴 通讯员 刘文方 梁庆祥

  (2017-08-16)


  天津北方网讯:2017年仲夏时节,一封由甘肃省清水县41所中小学校长亲笔签名的感谢信寄到了天津市委领导同志手中:“津陇有情,爱心无价!周振明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的真情感动了清水33万父老乡亲,他的爱心广为传颂,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清水人民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信中这位深受爱戴的老人,就是本市河北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原主任周振明。

  点亮一盏灯

  照亮的却是整个世界

  甘肃清水是国家级贫困县。1996年,周振明在担任河北区政府合作交流办主任时随团到清水考察,当地的贫困和孩子们的艰苦深深触动了他。打那以后,每年夏天,周振明都买好学习用品等,一路辗转20多个小时去看望清水县的孩子们。2003年退休后去得更是多了。20年来,他已往返天津、甘肃两地43次。

  “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给孩子们点亮的也许只是一盏灯,但给他们照亮的却是整个世界。”20年来周振明个人捐助资金36万元(含物资折价);动员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16.59万元;慰问55所中小学校,3.8万多人次贫困生受到捐助,701名特困生圆了上学梦。

  周振明家中并不富裕,爱人是江苏省滨海县图书馆退休职工,全家一起挤住在不足50平方米的老式偏单里,家中没有高级的家具、电器,却遍地堆满了助学扶贫的捐赠物。他过着简单的生活,体验着不平凡的人生,他用凡人善举践行一心为民服务的宗旨。

  播下一粒种

  良好家风爱心传承

  每次从清水扶贫回家,周振明不管多累都要和孩子们讲一讲过去几天的经历。无私奉献、扶困助学的义举深深感染着他的家人。

  2001年7月的一天,周振明的小女儿揣着第一个月工资1595.6元回到家,告诉父亲:“我要把这些钱全部捐献给清水县的孩子们。”3岁的孙子周钰城也学着小姑姑的样子大声说:“我有压岁钱,我也要给小朋友们献爱心。”那一年小钰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压岁钱,与小姑姑一起凑了3000元,寄给了清水县草川铺乡南寺小学的30名特困生。自此,儿子女儿每个月都要拿出部分工资,孙子和外孙女也拿出压岁钱,存入“家庭爱心基金”,捐赠给贫困学生。

  2008年6月29日,周振明带上10岁的孙子周钰城,几经波折,来到距汶川震中20公里的通济镇中心小学,并为那里的4所学校捐赠了学习用品及食品。7月3日,周振明带着小钰城赶往甘肃省清水县,看望金集镇中心小学等10所学校、8个教育点的同学们。时任清水县副县长的中秋把小钰城紧紧地抱在怀里说:“孩子,谢谢你!”

  捧出一颗心大爱架起连心桥

  “退休了,为党为人民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责任!”

  2013年7月,由于受多次持续性大暴雨和“7·22”岷县地震的波及影响,清水县不少乡镇受灾。正在清水县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的周振明也在第一时间加入当地抗洪抢险队伍,年过七旬的他同扶贫办干部职工一道,徒步到清水县白沙乡西灵山查看灾情。回到住地,又迅速与河北区及一些爱心人士联系,争取各方的援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河北区委、区政府及爱心人士共计为清水县捐送救灾资金50万元;他本人向山门、金集、贾川、远门等学区捐赠数万元物资。今年7月,周振明与江苏省南通市爱心人士一起,不远千里冒着酷暑,把价值2万元学习用品和2万余元现金送到清水县。

  在周振明精神的感召下,天津市、苏州市、南通市、盐城市等20多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到清水县扶贫助学,与部分中小学结成友好帮扶学校,累计受益学生3.8万人次……

  津陇有情,大爱无疆。20载扶贫助困,20年爱心不断。周振明的真情感动着清水33万父老乡亲,他的爱心和义举在清水县广为传颂,给清水县的孩子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津云”—北方网编辑侯静)

  (2017-08-13)


  [泉州新闻-闽南网]

  22年坚持 搭起“爱心助学桥”

  泉州82岁退休老师,先后筹集1600万元,资助5638名学子

83岁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将助学行动进行到底”

  胡老还学习使用微信,方便与学生联系

  骑坏4辆自行车,走遍安溪大小村庄,帮扶5000多名学生……82岁的泉州市安溪县退休老师胡云豹搭建22年如一日“爱心桥”,牵线筹资1600多万元,资助贫困生达5638名,令人感动。

  胡老介绍说,因为目前处于暑假,相关入学工作和高考录取工作还在持续进行,爱心资助工作也在跟进,“按照往年的经验,今年预计资助的贫困学生人数500余人,其中大学生将达到300多人”。胡老表示,以前他需要四处寻访,随着报道的增多,后来越来越多学生和资助对象开始主动联系他。

  昨日,导报记者来到胡老家中,了解其背后的点点滴滴。

  退休教师踏上爱心助学之路

  在胡云豹家中,其大厅显眼处悬挂着一块“教育世家”牌匾。胡云豹告诉导报记者,他曾在中小学任教32年,1991年退休后到安溪县关工委担任副秘书长,从1995年起,他正式踏上爱心助学之路,一晃就过了22年。在他帮助下,5638名学子得以圆了求学梦。

  谈起助学的初衷,胡云豹动情地说,他家里兄弟姐妹众多,从小家境拮据,很多同龄人都放弃求学了,但他的父母坚持让他读书。为了求学,他每天走十几公里的山路,放学后还要帮忙家里干农活,而他的学业在学校出类拔萃。

  正是因为自身的这段特殊经历,胡云豹对贫困学子也更能感同身受,深知贫困学生对学习的渴望。22年来,他无论酷暑寒冬,都一直奔波在为贫困生牵线搭桥、寻求资助的道路上,并搭起5000多座爱心助学桥,筹集了1600多万元的爱心款。

  在这一过程中,胡云豹先后骑坏了4辆自行车,手提的包也日渐厚实。随着年龄的增长,胡云豹近年来没能继续骑自行车,但是文件包却始终不离身,依旧奔波在这条爱心大道上,并与时俱进学习使用智能手机。

  整理资料 希望助学可以延续

  “以前都是手写,后来就改成电脑打印,再后来我也学习使用微信等,方便与受助学生们联系。”胡老告诉导报记者,随着科技进步,他一点也不敢懈怠,将22年来的资料全部规范化整理,以利于将这份爱心工作长久进行下去,同时也搭建了一个他与受助学生的“朋友圈”。

  据介绍,胡老牵线搭桥采用资助者与贫困生“一帮一”结对帮扶方式。在胡老的感染下,安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和海外侨亲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手资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

  据悉,部分资助者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甚至续助读研究生,长达10多年。面对众多的学生材料和信息,胡老却整理得井井有条,对每一次的资助也都如数家珍。在胡老的家中,导报记者不仅看到了整理齐整的学生信息,还有一叠厚实的相片,记录着爱心的点点滴滴和学子的成长之路。“爱心助学的方式很多,但是能够以结对帮扶形式长久持续下去的却不多,也更显得可贵。”胡老表示,资助行为不应该只是给予经济的帮扶,更重要的是要达到精神层面的帮扶。令其欣慰的是,许多受助学生都表现十分优异,先后考上理想大学,更有受助学生在工作后,也开始接棒资助其他贫困学生。“对他们的遭遇备感同情,对他们的努力十分感动。”胡老说,每一次贫困学生得到爱心人士的帮扶后,他都十分喜悦,希望这份人间大爱能够持续流传下去。(记者 陈龙山 郭冰德 文/图)

  (2017-07-20)


  本报讯(记者 王巷扉 通讯员 叶承慧 杨君弟)“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回报吴爷爷这么多年对我的关爱。”近日,松阳县即将参加初升高考试的吴真真同学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与她结对多年的爱心人士吴永昌老先生表示,将继续捐助她完成高中学业,这让她备受鼓舞。

  今年88岁高龄的吴永昌,在六年前首次来到松阳,开展助学行动。六年来,在吴永昌老先生的带动下,他和他的爱心团队从最初资助玉岩小学的50名学生开始,到2017年上半学期已累计资助松阳困难学生564人次,共计55.4万元。据了解,今年他们还会将资助规模扩大,将结对名额增加到212人。

  “我们只是想为山区孩子们念书,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吴永昌说。吴永昌曾担任浙江省审计厅总审计长,退休后一直牵挂山区教育事业。十年前,吴永昌开始实施他的爱心助学计划,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家人、同事、朋友参与其中,组成了一个目前已有百人规模的爱心助学团队。

  2012年,吴永昌和他的爱心团队走进玉岩镇中心小学,一次性对学校50名山区困难学生进了结对助学,当时就读五年级的吴真真就是其中之一。

  “吴老当时在我们学校说的话,有两点我记得特别清楚。”玉岩小学教师叶爱春说,当时吴永昌对助学活动就提了两点要求,一个是受助的学生要有好品德,成绩好坏在其次;另一个是需要学校每学期把孩子们的成绩单和在校表现予以告知,让助学团队的成员对捐助的学生能有更多的了解。

  也正是结对后的每学期告知,让吴永昌真实地了解到吴真真点滴的进步。2014年,第三次来松阳助学的吴永昌不顾路途遥远,专程到吴真真家感受了她的学习、生活条件,并打破了原有只针对小学生的助学计划,决定继续帮助她完成初中学业。这次对吴真真高中学习的资助,则是吴永昌对她优异表现的第二次肯定。

  出于对困难学生的关爱,吴永昌每年坚持走访山区学校和学生家庭。“吴老每次都坚持自己去,再远的车程都不怕。”负责吴永昌与学校之间联系的松阳县关工委工作人员介绍,前后六年,年过八旬的吴永昌已先后到访过玉岩、三都、板桥、新兴、安民等乡镇的所有小学,有的甚至去了好几次。

  就在前几日,吴永昌又奔赴三都、靖居、板桥几所小学,为今年开展的新一轮助学行动进行摸底。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还专门给畲乡的老师们带去了精心准备的慰问品,他说,解决孩子们的困难是他和团队成员们共同的心愿,关心关爱山区教师的生活,也是助学活动最有意义的一个环节。

  (2017-06-14)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5075 字。

转载请注明: 83岁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将助学行动进行到底”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