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掉路边没人捡变红包却抢手?他弄清这事得了诺奖
新闻阁社会时事栏目第一时间为您提供全国各地社会新闻,让您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地热点综合资讯。
有人对地上掉的一毛钱毫不理会,却忙着去抢微信里同样价值的红包。为什么?塞勒会告诉你,因为人人心里都有好几本账。在他看来,这些“反常”却是正常,因为人类心理模式存在着弱点。
在刚刚获得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芝加哥大学理查德·塞勒教授的课堂上,学生们参加考试的满分不再是惯常的100分,而是137分。
这样考完,连刚及格的学生都挺开心,因为他们看到的卷面成绩有80多分。不过,教授最后填上成绩单的评等依然是C,和百分制中考到60分一样。
塞勒在其著作《“错误”的行为》一书中写到这个案例,以此说明他学术研究所指向的结论:人作为所有经济活动和决策的主体,会受到各种心理作用的影响,理性不足,经常“犯错”。而通过一些设计和“助推”,有助于解决问题,更好决策。
他也是心理分析专家
“通过探究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和缺乏自我控制的后果,塞勒展示了这些人类特征是如何系统地影响个人决策和市场结果。”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他获得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这样说。
有限理性是指人们在作决定时,会通过建立多个不同的“心理账户”来简化经济决策,同时倾向于狭隘地考虑单个决定的后果,而不是整体效果。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拥有某件物品时会比没有时更看重其价值。
社会偏好是指人们在作决定时不仅出于趋利心理,还会考虑社会公平。这既可能是出于维护正义,也有可能是因为嫉妒。消费者对公平的关注会反对企业在需求增加时涨价,但却不会阻止企业在成本上升时涨价。
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当天,官网发布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投票:你是否认为新年计划总是难以落实?72%的人选择了“是”。塞勒的研究揭示,人们通常缺乏自我控制,总是屈服于短期诱惑,让长期计划落空。而他在不断探索“助推”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自我控制。
颁奖方说,塞勒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他的研究不仅对个人有帮助,对整个经济市场的研究和决策也很有启示。“他让经济学更符合人性,让人们更好地做出决策。”诺贝尔官网这样介绍。
曾长期被视为“学术叛徒”
“我们和《星际迷航》那个理性至上的斯波克是不一样的。塞勒将对人类经济及决策行为的分析从高高在上‘象牙塔’拽回到现实的艰难之旅。他和具有‘理性经济人’前提的传统经济学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针对塞勒著作的书评中出现了上述文字。正是长期对生活中那些反传统理论的现象深入观察和思考,让塞勒伴随着行为经济学的成长,从边缘走向主流,让经济学分析更加符合人性,更加具有现实价值。
罗伯特·席勒,这位曾经预测到金融危机爆发的经济学家这样评价塞勒:“过去30年,经济学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最重要的革命,他就是这场革命的中心人物。”
尽管行为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研究中的“显学”,但它曾不为主流所容,今年已经72岁的塞勒也长期被视为“学术叛徒”。
1980年,塞勒完成第一篇学术论文《消费者选择的实证理论》,之后屡遭大型期刊退稿。如今,这篇文章却在2014年成为相关领域中被引用居首的经济学论文。
行为经济学,这种把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学有机结合的理论,正不断发现传统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疏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的不足。
而塞勒,这位曾默默地在办公室黑板上列出非理性行为的学者,已经成为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决策研究中心主任。他在2015年还开始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
然而,塞勒看到了人性的流变和复杂,他的研究领域也因此精彩不断并充满挑战。“要建立一个把普通人放在重要位置的丰富的经济学学科,这一任务还远未完成。”他这样对媒体说。
跨界出演奥斯卡获奖电影
“满头银发的塞勒形象挺棒。”曾有美国媒体这样报道,认为他是一个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学者刻板印象的人。
塞勒曾跨界演过电影。在2016年奥斯卡获奖电影《大空头》中,他就出现在拉斯维加斯赌场。他在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把人想象成以逻辑指导行为的动物,实在是疯狂之举。”
而在朋友看来,“塞勒之所以特别,因为他是一个很懒惰的人。”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自己懒惰且不擅长数学,对哲学议题也不太有耐心。
其实诺奖得奖者的介绍中还遗漏了一些有趣信息。塞勒和别人创建了一个基金公司,专门关注美国小企业股票投资,其“赢道”就是利用其他投资者的非理性买卖造成的股价偏差。
“非理性”始终是和塞勒紧密相连的关键词。“怎么花掉9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电话那头的他思考了一下,“根据我的理论,当然是怎么不理性怎么花了!”
本文来源于新闻阁:转载请保留链接,不保留本文链接视为侵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