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参考睿评|美试射“航母杀手”?原是为应对中国这一绝招

由 由振山 发布于 综合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网站日前发布消息称,美国空军一架B-1B轰炸机在8月中下旬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战术远程反舰导弹(LRASM)。

  据称,战术远程反舰导弹是一款精确制导防区外反舰导弹,其基于已经成功研发的联合广域防区外空面导弹(JASSM-ER),具备多平台发射能力,旨在满足美国海军和空军在对抗环境中作战需求。

  按照美国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远程反舰导弹项目主管罗伯·麦克亨尼的说法,“推进这个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确保美海军的反舰作战能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是世界一流水平”。分析认为,美军发展远程反舰导弹能力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在未来与中国争夺制海权中占据更多优势,尤其是应对中国正在发展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8月17日,美B-1B轰炸机首次试射“战术构型”的AGM-158C型远程反舰导弹。(美国洛马公司网站)

  美军将中国“反进入∕区域拒止”视为眼中钉

  美军提出远程反舰导弹应具备四大特征:一是射程足够远,海军平台(舰船或飞机)可以在敌直接对抗火力射程之外发射这种导弹;二是目标探测和识别能力强,导弹本身的传感器可以在有许多干扰船舶的目标区域探测和识别打击目标,从而确保打击精度;三是突防能力足够强,能够突破足以击落它的现代化战舰防御体系;四是战斗部杀伤力大,投送的弹药足以击沉大型战舰。

  当今世界能够将美海军平台拒于防区之外、拥有现代化战舰防御体系,同时装备大型舰船的国家屈指可数,而中国就在此列,并且排名靠前。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正大力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按照美国最新版《国家军事战略》的定义,“反介入”指的是对手阻止美军向海外战区投送和维持军事力量,“区域拒止”指的是对手限制美军在战区内的行动自由。中国将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表述为:旨在发展针对可能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部队实施远程打击的能力,用以限制或控制敌方进入中国外围(包括西太平洋)的陆地、海洋和空域。当前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战略重点是阻止和控制第三方外部势力在第二岛链内(尤其是台湾地区)的自由活动。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军队一直能够在行动自由极少受到重大挑战的情况下向海外投送力量,在冷战后几次局部战争中,美军都尝到了将军事力量前出部署的甜头,因此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也被美军视为限制其“横行”自由、阻碍其以武力随意干涉他国内政的眼中钉。美军认为,中国军队的“反进入∕区域拒止”系统和作战方式,在可预见的将来会对其在至关重要的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和力量投送能力构成严峻并持久的“挑战”。

  美试图用新导弹填补“分布式杀伤”短板

  为了能够继续充当世界警察,也为了能够延长力量投送的“黄金年代”,美军也是绞尽脑汁来削弱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这其中就有“分布式杀伤”概念。2015年年初,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提出该作战概念。该理念核心思想是将昂贵的大型装备的功能分解到大量小型平台上,通过自主、协同等技术达到相同或更高的作战能力,其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对抗性强等优势。

  以海军为例,其“分布式杀伤”是指“使更多的水面舰船,具备更强的中远程火力打击能力,并让它们以分散部署的形式、更为独立地作战,以增强敌方的应对难度,为潜在敌人制造难以解决的目标选择问题,并提高己方的战场生存性”。其核心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海上反舰、防空能力分散到更多的水面舰艇上;二是提高单舰作战能力,在“宙斯盾”舰上加装反舰导弹等进攻性武器,在两栖舰上加装“宙斯盾”系统。用美军的话来形容,就是要达到“凡船皆可战”。

  美海军“分布式杀伤”概念图

  但美军目前要执行“分布式杀伤”理念有一个明显的短板,即缺乏合适的反舰导弹,导致现役水面舰艇的反舰能力不足。从2009年起,美军启动了“远程反舰导弹”项目,由美海军研究办公室(ONR)和美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共同出资并参与管理,旨在研制出满足未来反舰作战需求的攻击型反舰武器。

  有人将此款导弹称为“航母杀手”,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大其作用,但此次发射成功,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分布式杀伤”理念的短板,意味着美海军距离“凡船皆可战”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其“分布式杀伤”理念在贯彻时也会减少不少障碍。

  (以上言论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slience36896972”:美国把战斧改装一下,就宣称研发了新武器,所有技战术能力跟战斧一样。真不知道美国国会都是些蠢货吗?这种如此明显的骗局都能上当?

  网友“不幸的一代”:自作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