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人民日报刊马明哲评论: 陆金所一直坚守风险底线, 出重大风险的都是非金融机构主导平台

由 郎文芬 发布于 综合

  摘要:马明哲称,迄今为止,出现重大风险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是由非金融机构主导、经营的,比如泛亚、e租宝等。如果平台不具备金融业经营和风险管理经验和能力,发生风险事件,只是早晚的问题。

  64号文下发后,原本脆弱的市场神经因一则“陆金所将被整治”的流言击中,陆金所官网“债权转让”项目在7月20-22日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抛售与接盘潮。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8月3日《人民日报》13版刊发署名文章称,中国平安于2011年设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一直坚守金融规律和风险底线。成立至今,陆金所从未发生一起投资者利益受损的风险事件。马明哲建议鼓励持牌的专业金融机构投资互联网金融,建立金融科技准入制度,严厉打击不合法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马明哲:迄今为止出现重大风险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是由非金融机构主导经营的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马明哲,原文标题《金融的核心是风险管控》:

  2015年8月,我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99%的互联网金融都是‘皇帝的新衣’”。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缺乏金融风控技术和经验,寄希望于借助互联网潮流进入金融业攫取暴利,导致该领域泥沙俱下。

  互联网金融要实现安全、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金融风控能力。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风控。金融公司懂专业、善风控、守规则,由其主导的互联网创新极少出现问题。

  迄今为止,出现重大风险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是由非金融机构主导、经营的,比如泛亚、e租宝等。如果平台不具备金融业经营和风险管理经验和能力,发生风险事件,只是早晚的问题。

  中国平安于2011年设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一直坚守金融规律和风险底线,利用其所创建的产品风险识别系统(KYP,know your products)和客户风险识别系统(KYC,know your customers),借助大数据、量化模型等科技手段以及投资者教育、完备的信息披露等,在资产端和资金端实现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确保上线产品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把合适的产品匹配给合适的投资者,实现“买者自负、卖者有责”。成立至今,陆金所从未发生一起投资者利益受损的风险事件。

  我们建议,鼓励持牌的专业金融机构投资互联网金融,建立金融科技准入制度,严厉打击不合法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复盘陆金所事件:一场小型挤兑风波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64号文,即《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

  文件要求,7月15日前,各互联网平台应停止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违规业务,同时妥善化解存量违法违规业务。

  7月20日一条市场传言扩散开来,其称陆金所将被整治,呼吁大家将在陆金所平台投资全部退出。

  当日晚间陆金所发表澄清声明称,"一直以来坚持严格的风险管理,成立6年至今未有任何客户受到损失。目前,陆金所经营管理一切正常,投资者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财新晚间报道也提到,近期陆金所并未发生资金风险,只是因为监管层觉得某些产品不合规,几条产品线要暂时下架;其中有些产品年初就下架了。

  但陆金所债权转让板块的标的数量仍在激增,当天深夜,多家媒体提到,陆金所债权转让专区的产品页面上累计转让标的已经超过1万个,债权转让涉及金额是前一日的两倍有余。与此同时,为将手中的金融资产快速变现,部分债权转让利率远远高于原始项目利率,且债权转让失败率较平时大幅上扬。

  但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抛售的标的多,接手的资金也不少。7月21日中午开始陆金所“债权转让”项目数明显下降,到了晚间转让标的已经少了一半,利率也恢复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