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新闻哥:韩春雨论文被自然子刊撤稿: 造假的快感与权力的加杠杆

由 许爱花 发布于 综合

  舒圣祥

  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的社论,宣布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社论表示:“我们现在确信韩春雨的撤稿决定是维护已发表科研记录完整性的最好做法。”论文是由韩春雨主动申请撤回的,韩春雨团队的撤稿声明称:“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我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

  从“三无科学家”到“诺奖级科学家”,韩春雨因为基因编辑技术的“世界级科学发展”,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成为科学明星。这原本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惊叹号,没想到,紧跟着的是一个异常诡异的省略号。从被大量质疑到终于撤稿,这个省略号依然没有画完,因为韩春雨说,“我们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原因,以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而“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也才刚刚启动。

  让科学的事情归于科学。就像当初很多人将质疑韩春雨扯到民族情感很无脑,韩春雨是不是科学造假,也不必由社会舆论来下结论。可喜的是,不像其他的领域,科学领域从来不怕造假,不能重复、无法验证的科学发现,哪怕你说亩产可以千万斤,或者说发明了长生不老药和永动机,同行评议机制也会让你很快现出原形。韩春雨是不是造假,交给科学领域走既定流程去评价就可以了,惊叹号已碎,省略号可以再飞一会儿。

  生活中,一个人选择撒谎,常常有三种动机:一是通过否认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来实现自我保护,避免自己受到伤害;二是通过否认一些客观事实,来实现自我满足,可能是物质利益,也可能是精神愉悦;还有一种,也就是所谓善意的谎言,是我们基于“为了别人好”的理解,而刻意抑制一些真实信息的表达。

  具体到科学世界的造假,最主要的肯定是第二种,所谓名利双收是也。从默默无闻到举国皆知甚至举世皆知,差的也许只是一个惊天动地的造假。当然,科学界虽然疯子很多,傻子却很少,想要在科学界骗出名堂并不容易,最多只是一时的虚名与要还的小利。可怕的是,科学圈子之外的力量,忙不迭地加入其中,在真相未明之前,不管皇帝有没有穿衣服,就赋予名和利,成千上万倍的加杠杆。

  原本籍籍无名的韩春雨,因为这篇论文的发表,哪怕质疑声如潮,依然不影响其拿到两亿的经费,得到科协副主席的头衔,并且成了河北的最美教师。哪怕科研成果最终证实是造假的,这样的快感却是无比真实的;最后身败名裂又怎样?毕竟,女神已经睡到了。事实上,权力为了避免打脸太狠,可能还会帮助造假者圆谎。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得多,意味着造假的收益远高于成本,因而会形成鼓励效应。

  科学圈的造假本来不可怕,因为科学圈自有评价和纠错机制,但是因为权力参与的高杠杆放大,极大扭曲了学术造假风险与所得的平衡,造假的快感可能会驱使更多后来者效仿。这破坏的可不仅是中国科学家的整体声誉,还有科学研究的底层生态——别让拿成果说话的地方,因为权力参与的加杠杆,变成靠骗术混迹的秀场,这是最该警惕,也是最该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