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歼11D和歼16有什么区别? 空战能力是不是两者都差不多?

由 公羊淑军 发布于 综合

  16是双座战轰,11D是单座空优机,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啊。我完全不能理解你为什么会认为“有什么区别”。我们知道,Su27机动性能较好,特别是升力特性和航程载荷性能。但Su27传统上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雷达航电:N001工作制式少,探测距离也配不上巨大的重量,而且航电架构落后,各设备好像是专用接线的,没有总线概念,非常不利于加装新设备。

  另一个是后掠翼力臂长,不利于承受过载,在跨超音速段的过载极限要降大约两个G。国内的歼11B部分解决了前一个问题,但机扫雷达依然和美国主战装备有差距(美国已经快把所有的空优机升级完AESA了),另外应当没解决结构的问题。J11D在这方面的增强,应当能让中国空军拥有性能大致达到Su35、F15C后期型水平的双发重型机。而苏30是苏27的升级版Su30最早的发展目的是双座远程截击机,但那个早就挂了,后来所有的Su30型号都是为了对地攻击而发展,中国装备的Su30也是作为战斗轰炸机。

  MKK最初的确是基于UBK进行补强并且引入部分T-10M上面的技术(典型就是那个垂尾,顺便入气道被简化的天线也算是和T-10M有一定关系的证据)重新设计的新产品(这里暂时不说战轰和多用途——原因见后面),来满足PLAAF对于新时期空军初步建立对地打击时对平台的需求。相比于基于SU-27PU搞出来的MKI,MKK在内油、挂载上面都有明显的优势(SU-27P由于强调大航程还有拦截,因此削弱了挂载能力),同时在对地/海武器发射后还具有相当不错的机动性而航电上面能够支持主动中距弹。

  因此在PLAAF引入以后,SU-30MKK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成了空军主要的对地、对海打击的主力(飞豹本质是个高速海上导弹发射平台)。而随着后面进一步的使用还有环境的变化,MKK本身的定位也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动。由于本身在不携带对地/海武器后机动性依然相当不错,再加上飞机本身的成熟,MKK更多的被指派执行东海、台湾方向的拦截任务。同时从八股上的报道来看,几个装备MKK的单位也明显增加了空战训练的比例。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MKK已经由原来单纯的舔地皮转型到类似于F-15E那样的双任务战斗机。那么问题来了,原本主业是战轰的MKK,现在转型双任务平台后干的轻松么?这对也不对。对在于MKK在设计阶段的结构补强以及重新设计,在三代机常见的高度/速度区间上的过载表现比之于SU-27(想想大名鼎鼎的SU-27在跨音速过载上的坑)要有不少的提升。不过受制于补强导致增重却并没有对发动机进行升级,MKK在推比上明显要逊于SU-27/J11,这在新时期各种鬼畜空空武器横行的年代是很危险的。

  另一方面,MKK毕竟是90年代到付的机体,航电也逐步落后于时代(虽然近几年的照片显示PLAAF已经有能力对毛机进行加挂国产吊舱/弹药的能力)。刚好PLAAF还赶上机型还贷的大潮,那么此时结合之前的使用经验(这里得感谢芜湖某部以及沧州某部在MKK的使用以及战法上的贡献),还有新时期国内进步巨大的电子技术以及性能更好的发动机,给自己打造一型能够完全满足自己要求的双任务战斗机,完全是可以预料到的事了。

  至于J-11D,那也得谈谈J-11B的事情。11B其实很简单,军方要求在08年以前搞出一款基本基于SU-27结构,但在航电、武器上要有明确提升同时使用国产动力的重型战斗机(插句话,149X雷达比原来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高到不知哪里去了)。01年立项03年原型机收费,这速度其实可以了。虽然在结构的改动上出现了不少的波折(参考孙聪的那本《飞机结构典型故障分析与设计改进》,个人认为说沈飞无能那绝壁是说过头了,但说沈飞在态度上有问题这还差不多)。

  太行发动机也由于设计上以及工艺上的原因并没有赶上进度,但这磕磕碰碰下来,J-11B也总算达到了最初的目标,堂堂正正的穿上了军装,和筷系的老前辈们一起捍卫中国的天空。而14年在鼎新的夺冠,给P8的下马威,多个空军部队开始的整体换装,15年在山丹和陆军大哥们分享一点对地打击以及野战防空经验的事,都可以给当初指责11B的人们一个很爷们的回复:

  图样图森破,sometimes naive.尽管在不少地方都有改进,但是毕竟这些年全球的航空领域由于美帝的鬼畜使得整体都是大步向前,J-11B当时不少的优势,现在也略显平庸。而当时由于立项时间过晚导致只能小修小补的做法,也使得很多SU-27上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治。典型的,SU-27那个略微粗糙的模传飞控(跨音速段过载坑的元凶之一————虽然所有飞机或多或少都有跨音速过载衰减的问题————————,为了照顾二代机飞行员所以很多地方设置得非常奇葩……要是真没问题也就不会搞T-10-24来研究如何解决那个蛋疼得要死的飞机会不由自主的抬头问题还有可控迎角问题,SU-33/老SU-35就是这架飞机的血脉),J-11B当时基本沿用了这个飞控,而且由于飞机前后减重不均导致的重心重新分配。

  在原型机阶段就出现过重心失调的囧事(当然现在通过后机身换发、增加后机身复材比例、前机身整合ECM以及调整飞机供油方案等等已经不是事)。而这些年部队也把不少使用经验以及需求反馈回去。有了清晰的目标,依靠这几年来小型井喷的航空工业、电子工业发展把当初J-11B上的遗憾补上,也依靠筷系本身的底子,把战斗力提升到满足新时期空军对于空优机、多用途机的程度。一架具备进一步修正和增强的结构、性能更好的发动机、功能更强的航电、更加完整而且可靠的数字化飞控的筷系重战,也就呼之欲出了。

  至于类型嘛,11D其实严格来讲不算是纯空优,那两个内侧的挂点就暗示了它在对地打击能力上的提高,当然得益于搞重载挂架必须对飞机结构进行补强,原本在过载上的问题也有不少程度的解决。出现这种提升对地攻击能力的单座机其实并不是难以理解,新时期各国军方都不是余粮充足的地主,真指望对地打击全靠战轰、双用途那么就可以天天上演敌在XXX的剧本了。此时一款能够保持甚至提升原有空战性能,同时也有不错对地攻击能力的战斗机,你说是一箭射中了客户的心头都不为过。但总体而言,11D还是一架以空优为主,兼备打击能力的空优机就是。

  目前还有一类以重型/中型战斗机为基础改进而来的“多用途战斗机”,主要是为雷达增加了下视功能,增加保型油箱等例如F15E系列,F18E/F,阵风,台风等,个人认为苏30也应该归入其中,毕竟印度人的确是用苏30MKI作为重型空优战斗机的…就作战能力而言,当空战挂载时多用途战斗机的空战能力不比空优战斗机差,而挂载对地武器及吊仓时,多用途战斗机又可以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而且多用途战斗机可以降低成本。举个例子,F18出现之前美军航母上有A6,F14,S2等多型飞机。现在F18系列替代了A6的对地打击任务,F14的空战/截击任务。不仅降低了后勤保障难度。而且完全可以在执行空优任务时全部挂载对空武器,对地任务时则挂载对地武器及自卫用空空武器。可以执行对空任务与可以执行对地任务的飞机数量都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