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探访九寨沟“内伤”:景区状况仍让人心碎
(来源:~)
无人机拍摄火花海震后全景 景点严重受损
(来源:~)
8月11日,九寨沟地震后第三天,现场搜救出现新进展。四川省阿坝州官方消息,搜救人员在现场确认了4名遇难者遗体,其中有3名在漳扎镇上寺寨附近河谷中一辆中巴车上被发现,另一具遇难者遗体在熊猫海景区被发现。
截至8月11日21时,九寨沟7.0级地震共造成24人死亡、493人受伤(其中重伤45人),转移疏散游客、外来务工人员共计61500余人(含126名外国游客),临时安置群众23477人。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还有3人失联。接群众反映,新增2人失踪。另据四川省政府新闻办消息,九寨沟景区火花海以上景观无重大损坏。
8月11日当天,《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随搜救队进入九寨沟风景区。走近火花海附近,空气中飘荡出腥味,眼前已看不到原来如明镜般的翠绿色的湖面,湖水大面积流失,露出白色的湖底,横躺在湖底沉积多年的树干和被晒干的水底植物暴露出来。只有路边的石碑依然竖立着,上面的文字提醒人们这一著名景点昔日的风采:“阳光斜照,湖面波光点点,似火花闪烁”。
火花海虽仍有少量水体和下游连接,但是连接处上面的观光栈桥已经断裂。九寨沟管理局官方网站的公告显示,“火花海出现长50米,深约12米,宽20米的决口,景点严重受损”。
震后火花海。
无人机摄影|中新社 刘忠俊
震后火花海。
无人机摄影|中新社 刘忠俊
九寨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处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区,由于非常特殊的地质条件等原因,以及剧烈的造山运动造就了规模宏伟的北西西向、北北东向的活动断裂带,正因为其地质条件因素非常奇异,所以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这里成为人间仙境的同时,也让九寨沟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域。
历史上,地震灾害在九寨沟所在的大区域内频发且程度严重。例如,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1976年的松潘-平武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九寨沟景区距离汶川大地震震中300多公里,在地震时虽然有明显震感,但景区内的自然景观、生态植被和交通基础设施并未遭到破坏,接待设施损坏程度很轻,因而旅游业可以正常进行。
然而,这次“8.8”九寨沟漳扎大地震对九寨沟的影响非常直接。“此次地震震中距离九寨沟沟口仅二三十公里。地震导致九寨沟景区整个基础设施、栈道、马路、边坡均受破坏,这次九寨沟是受‘内伤’了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其中火花海景点受损最为严重,下游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湖水从豁口奔涌而出,流失殆尽。这个离震中仅有5.3公里的著名景点一夜干枯,清澈不再。”
从火花海继续往景区方向走,记者可以看到老虎海、犀牛海等景点受地震影响不大,碧蓝的湖面让人欣慰。景区6处水文监测点数据显示,各湖泊水位无明显变化。
但是另一个知名景点诺日朗瀑布遭受较明显损害。据称,这个景点是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片尾师徒四人取经画面的取景地。原本宽阔的瀑布此时只能看到左侧中间涌出水流。地震使得瀑布左侧一处山体垮塌,产生纵向裂痕,水体集中从这个缺口喷出。前一天有媒体报道“诺日朗瀑布垮塌”,景区认为该报道言过其实。
阿坝州水务局总工程师龚志成已经到诺日朗瀑布周围勘察了几次,还走到了悬崖边缘查看裂痕。他指着现场对记者解释,“有裂痕,但是问题不大。”现场救援的特警从瀑布最左侧开启了从前废弃的水电站口,将上游的水从电站的管道分流出来,现在裂痕处的出口减小,不会对悬崖造成大的冲击。根据龚志成的介绍,目前情况并没有网上说的“全部垮塌”那么严重,至于如何修复,目前还在勘察阶段,无法提出方案。
诺日朗瀑布的全景图片
(请将手机横过来)
诺日朗瀑布全景照片,瀑布左侧可见有纵向裂痕,但上游水面完好。阿坝州水务局总工程师龚志成介绍,“有裂痕,但是问题不大。” 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杨智杰
“诺日朗瀑布和珍珠滩瀑布都是自然界长出来的。”张捷表示,这是大自然正常的地理演化过程,因而自然保护区不应该对其进行修复。“就像美国的黄石公园。”
对于大家对九寨沟风景可能会消失的担心,张捷举例说,一道一道堰塞湖就相当于自来水厂的沉淀池,它会自然地把这些水沉淀、过滤,水会重新变得清澈。“有一点大家可以放心,水体的浑浊是暂时的,宝石蓝的水体色彩会回来的,可能需要十几天,会很快的。”
再往景区深处,因为道路中断以及山体滑坡等事故多发,救援队员已不允许记者继续前往。但是据介绍,目前,熊猫海水面有大面积倒伏的树木和杂草,湖的周围都是山体垮塌的碎石,栈道已经被砸坏。
因地震受损的路牌,以及一处震后临时安置点。
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杨智杰
地震使九寨沟的不少景点遭到破坏,网友们纷纷表示“心碎”。对此,景区当地的居民和生意人更加焦急。
九寨沟景区外唯一的301省道上连续几十公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宾馆、酒店、超市、饭馆等。九寨沟县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该县第三产业比重占整个地区生产总值的59%。据了解,沿途的镇子差不多每家都靠从事旅游服务业为生。
目前,九寨沟景区内部仍然有几千户原住民,他们几乎都是靠卖旅游工艺品为生的。罗德从小在景区长大,他在自家房子里开设了商店,卖藏族风格的项链或者自己钻孔的小石头。2015年前每年7月到10月旅游旺季,他平均每天可以挣两三千元,但是最近两年生意下滑,尤其是今年,每天只能收入几百元,地震以后连这点钱都没有了。
43岁的牛玉怀抬头望着饭店的招牌眼神里充满落寞,他是九寨沟县城的居民。今年3月,他在距离九寨沟景区入口仅一公里处租下了200多平方米的店面,开了“久久红”川菜馆。从7月份起,景区游客越来越多,因为地理位置优势,他的店面几乎每天都能客满。
在8月8日的地震中,他的店面除了几块玻璃碎掉,其他地方没出现坍塌,但是景区的游客都撤出了。“我今年亏了40多万,租房20多万,装修18、9万。”他猜想未来两年都不见得恢复原来的热闹。他对未来没有长远打算,目前考虑去其他城市找工作,至少在春节前的几个月,家里还有几口人在等着他挣钱养家。
地震对游客接待量、游客心理都会造成一些影响。曾对汶川地震做过研究的张捷提出,过三五年,影响会逐渐变小。至于长期影响,可能过个几十年,人们会慢慢淡忘掉地震的创伤。就像发生在1933年7.5级的叠溪大地震,将整个叠溪古城淹没,6800人丧生。但是游人现在去观看那些地震形成的湖泊,并没有产生危险的感觉。
地震除了对于景点的损毁,对景区包括栈道在内的基础设施也造成了损失。交通运输需要恢复,被碎石破坏的道路急需修复。此外,当地老百姓也处在不稳定的状态,餐饮、住宿等硬件设施需要恢复到位,才能大规模接待游客。
汶川地震后,张捷和他的团队做过一项研究。九寨沟旅游景区的客源分为远程客源和近程客源。近程客源包括四川本地、陕西和甘肃等地的游客;远程客源一般来自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结果显示,地震灾害对远程的游客影响较小,对近程的游客影响偏大。
另据介绍,地震后由于人们对风险的感知增强,中老年人倾向于惧怕前往灾后旅游地旅游,而作为年轻人居多的、喜欢探险的外向型游客,猎奇的心理反而会促使他们前往灾后的旅游地。
九寨沟县当地人王培江是精品酒店“九寨童话”的老板,他更愿意大家叫他“二哥”。他经营的酒店在网上有很高的评价,8月10号之前的客房早就已经被预定出去了。但是地震之后,游客撤离,他免费退掉客人的房费,将自己在景区附近的酒店免费提供给救援队员洗澡、住宿,并为他们提供餐饮服务。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王培江掩盖不住内心的失落。对于景区的未来,他乐观地估计,可能到年底会好转,但是又补充说,“如果慢的话,景区恢复到以前,还得三四年。”
张捷认为,九寨沟灾后旅游市场营销的重点,是面向所有客源市场宣传其世界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和翠海叠瀑、彩林雪峰的壮美景观等核心旅游景点特色,实现与潜在旅游者“亲近、了解自然”的内在需求相共鸣,从而驱动游客到访。
“地震对景观的破坏会令游客略感失望,但是基础设施的修复和管理需要时间来恢复到原先的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风险的感知也会逐渐降低,这是人的自然规律。”张捷乐观地估计:“九寨沟这种景点,过个三五年,每天来个上万名游客还是正常的。几个月以后,你看这里的风景仍然是很漂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