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19时56分,天津市原副市长、市政协原副主席陆焕生同志因病逝世,享年85岁。8月26日,陈焕生遗体在天津火化,天津市党政领导同志沉痛送别。据了解,陆焕生同志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表示哀悼并对其亲属表示慰问。
大白新闻(ID:dabaixinwen)注意到,坊间曾称其是引滦入津的功臣。此外,天津慈善网也发文悼念天津市慈善协会老会长陆焕生,称其“心里一直装着慈善,‘慈善’也会记住他”。
陆焕生同志遗体日前在津火化
据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天津市原副市长、市政协原副主席陆焕生同志的遗体于8月26日在津火化,市党政领导同志沉痛送别。陆焕生同志因病于2017年8月23日19时56分逝世,享年85岁。
陆焕生同志逝世后,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李建国、赵乐际、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郑万通和李鸿忠、王东峰、肖怀远、臧献甫、怀进鹏等表示哀悼并对其亲属表示慰问。
媒体报道称,8月26日下午,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仙苑厅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厅内正面上方电子屏显示“沉痛悼念陆焕生同志”,下方正中悬挂着陆焕生同志的遗像。陆焕生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青松翠柏丛中,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当日15时,在哀乐声中,臧献甫等市领导同志缓步来到陆焕生同志遗体前肃立默哀,向陆焕生同志遗体三鞠躬作最后告别,并与其家属一一握手表示深切慰问。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省区市负责同志,有关市领导同志和市级老同志前往送别或以各种形式表示哀悼。陆焕生同志的亲属和生前好友也前往送别。
被称之为“引滦入津”的功臣
公开资料显示:陆焕生同志,1932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5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9月考入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水利系,系统学习了水利专业理论知识。1955年8月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
他热爱教育事业,治学态度严谨,充分发挥所学专长,积极参加河北省潘家口水库、贵州省梭筛水电站等国内大中型水利工程的设计,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957年,他曾蒙冤被处分,直到1979年2月才恢复名誉。
1966年4月,陆焕生同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远赴甘肃天水燎原风动工具厂工作,当时正值建厂初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在艰苦环境中,他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一心扑在事业上,先后参与了桥涵、隧洞、防洪堤等多项工程结构设计及施工,作为技术骨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主持设计建造的545米长隧洞、大跨度双曲拱桥、1400米长防洪堤等工程,投资多、难度大、技术复杂,均按期圆满竣工并交付使用。他还主持设计建造了近10公里的盘山路,极大方便了工厂与职工宿舍之间的交通。
1975年11月,陆焕生同志调回天津工作,先后担任天津市水利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教师、副校长,市水利局副局长、局长等职务。他热爱水利事业,精通水利业务,紧密结合天津实际,积极倡导水利改革,为天津水利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1981年华北地区爆发严重旱灾,他带领技术干部深入一线,科学预测地下水动态,组织打井780眼,有效缓解了旱情。他亲自带队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节水先进经验做法,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率,全市农业用水量同比减少50%左右。
积极参与引滦入津工程建设,组织设计相关水利设施,顺利实现了全面通水,为天津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源。他积极推进计算机在我市水利事业上的应用,在输水、防汛、抗旱工作中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监测,实时监控雨量、河道水位等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他还充分发挥专业和外语特长,利用业余时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德汉水利水电工程词典》,翻译了《艰难地基条件下的基础工程》、《坝工手册》、《跨流域调水》等多部业务著作,及时掌握国际前沿动态,促进天津市水利科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他重视干部职工教育,倡导创办工程师外语学习班,提高了专业技术干部外语实际应用水平,获得普遍好评。
有评价称其“心里一直装着慈善”
资料显示,1988年5月,陆焕生同志当选天津市副市长,兼任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主要分管农业、政法等工作。他积极推动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村级合作组织,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村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他注重抓好农业综合开发,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大力推进村镇规划、副食品基地建设,农业生产连续多年获得丰收,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他重视发展乡镇企业,积极推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综合实力。
在担任天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期间,他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牢牢把握工作方向,坚持严打方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工作,有效维护了全市社会治安秩序。1993年6月,陆焕生同志当选政协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值得注意的是,陆焕生同志1998年离开领导岗位后,仍然坚持十分关心天津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力支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工作。
他热心慈善事业,先后担任天津市慈善协会会长、《慈善》杂志社社长、中国慈善总会副会长、荣誉副会长,广泛组织开展了对困难学生、绝症患者、残疾人家庭等困难群体的慈善助困活动,为促进我市慈善事业发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直到生命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