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向着希望的方向生长

由 撒宏才 发布于 综合

“年轻人应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在那里扎根,奋斗出充实、幸福的青春。”循着这样的想法,大学毕业后,我报考了云南省选调生,来到丽江市玉龙县太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转眼,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从初来乍到时的高原反应强烈、和群众语言沟通困难到一天步行20公里、一周跑12个部门、一月记满3个笔记本,我逐渐爱上了眼前这方土地。

太平完小是太平村唯一的一所学校,第一次步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摇晃的桌椅、破旧的教学设备,还有孩子们见到生人时胆怯的目光。必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暗下决心要帮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求学环境。一番努力后,70套全新的桌椅、15台便捷的电脑、精美的文具、温暖的手套和冬衣、专业的足球场“排着队”来到了太平完小。捐赠仪式上,看到孩子们纯洁无邪的笑脸,我忍不住落泪了。他们是大山的精灵、未来的希望,理应被呵护和关爱。有个学生送了我一个装着种子的小灯笼,我把它挂在了床头,此时,种子正在慢慢“发芽”,向着希望的方向生长。

基层的工作繁琐、辛苦,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一时难以适应。有一次弄完手头工作,准备休息时已快凌晨3点,太平村的深夜寂静无声,独自在异地他乡生活的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掉下了思乡的眼泪。但是泪水并没有模糊仰望星空的双眼,擦干泪水,我看到了更大、更亮的明月。

村里有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党员,虽然年迈腿脚不便,但每次组织党员活动,他都会拄着拐杖前来参加,从不缺席。我登门看望时,老人翻出精心保存的记事本,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述他当年的故事。故事距今很久了,但老人勤勤恳恳为民服务的温度还在;本子破旧泛黄,但老党员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初心依旧清晰。讲完故事,老人拉起了二胡,边拉边唱《阿佤人民唱新歌》,在断断续续的歌声中,我看到老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而我也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有时,信仰的力量看似很细微,细微到难以察觉;有时,信仰的力量又无比强大,强大到浸润灵魂。

我驻村以来的3次落泪,也意味着自己经历了3次成长。记得诗人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融入太平村之后,我逐渐体会到其中的含义。

(作者为云南丽江市委组织部驻太平村第一书记,本报记者易舒冉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