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3日讯(记者佟明彪)国铁集团近日出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中国铁路2035年、2050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包括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全面形成;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等。
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网
《规划纲要》明确到2035年,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铁路网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效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网络设施智慧升级,有效供给能力充沛,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到2050年,建成更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
据国铁集团发展和改革部副主任丁亮介绍,铁路部门我们将以“3张网+现代枢纽体系”为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设施网络。建设以高铁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高铁衔接延伸的高铁网,实现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相邻区域省会间基本实现3小时高铁圈。同时,建设以普铁干线为骨架、区域性普铁衔接集散的普铁网,连接20万人口以上城市、资源富集区、货物主要集散地、主要港口及口岸,基本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此外,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城镇化地区统筹规划建设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优先利用高铁、既有铁路通道资源服务城际、市域客运需求,形成城市群内2小时城际交通圈,都市圈、特大及超大城市1小时市域通勤圈,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还要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打造一批以铁路客站为中心的综合客运枢纽,按照“无缝化”衔接要求,打造一批以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的综合货运枢纽。
率先建成智能高铁 加快实现智慧铁路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铁路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完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先进适用、安全高效,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
国铁集团科技和信息化部网信安全总监张伯驹表示,未来中国铁路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此次《规划纲要》提出的智能高铁率先建成的内涵包括,在工程建造领域,建立完整的BIM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基于BIM的铁路工程协同设计体系,实现勘察设计多源数据融合;在技术装备领域,研制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在运营服务领域,全面推广电子客票技术等。
据介绍,新型智能列车控制系统是建成智能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铁集团工电部通信信号处主管莫志松称,随着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成熟应用,国铁集团正在组织研发新型列控系统,可将列车追踪间隔由目前的最短3分钟缩短到2分钟左右,提高线路运输能力30%以上,还将增加列车主动环境感知、安全态势自动评估等智能技术,实现列车的智能驾驶。
在动车组技术发展方面,国铁集团机辆部副主任吴国栋介绍称,更高运行速度、更加节能环保、更舒适的乘坐体验、更智能的设备设施、更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是各国铁路运营商和制造商的共同目标。未来,铁路动车组主要包括四个发展方向:一是更高速度等级动车组,国铁集团正统筹规划利用既有高铁线路开展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制工作。二是智能动车组。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与高铁的深度融合,推动智能行车、智能运维、智能服务等智能技术应用。三是复兴号城际动车组。国铁集团正围绕着大载客能力、快速乘降、快起快停等方面需求,组织开展时速160~200公里复兴号城际动车组研制。四是高铁快运动车组。国铁集团正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提前探索高铁快运市场需求和运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