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注意力过多对孩子有害吗?是的!在某些方面,越关注对孩子越不利

由 伯国平 发布于 综合

“所有你说不能玩,不能碰的东西,偏偏要去动!”

“不让他干什么,他就发脾气拍自己脑袋,我语气稍微重点立马瘪嘴!不达目的不罢休!”

“我已经很耐心地劝导了,一点作用都不起!”

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状况:

当你尝试教孩子对错、规则的时候,孩子却“从来不听”,怎么办?

答案是——那你就别再说了。

大人要是还接着说下去,那情况可能会更糟,比如下面这些状况:

要么尴尬沉默,要么更生气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

我们大人对着淘气的小孩子,手足无措、万分沮丧的时候,就特别爱问“为什么”。比如:

你为什么要扔玩具呢?

你为什么要打弟弟?

你为什么不好好吃饭?

你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

孩子能怎么回答?我们又指望孩子回答些什么呢?

如果类似的问题,用来问我们自己会怎么样?

“你昨晚为什么又去吃宵夜,不是说要减肥吗?”

“你为什么总不去健身房,明明健身卡那么贵?”

“为什么这份计划书拖到现在还没写?”

“为什么要买这么贵的鞋?”

我们能怎么答?

作为“聪明的”成年人当然可以轻松找到各种借口。但如果要是诚实地答,我大概只能说:

“嗯……当时头脑一热。”

“我就是没忍住……”

“我也不知道……”

可想而知,要是孩子们也这样回答爸爸妈妈,那你可能更加生气了。

所以,问孩子“为什么”真不是个好办法。这些问题孩子根本无法回答,于是我们只能得到一个要么更沉默,要么更生气的孩子。

要是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那孩子还可能变成这样:

爸妈一开口,孩子立刻神游天外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并不是“缩小版”的大人。

他们不能按着大人的想法来进行交谈和推理。

幼儿也不可能对善恶有深刻的哲学认识。

所以,当他们觉得爸妈就要开始训斥、唠叨、讲道理……反正是一切自己不想听没兴趣不高兴的事情就发生的时候,他们就会:

停止倾听,屏蔽你的声音。

别怀疑,孩子在这种“逃脱战术”方面非常训练有素。

这是因为,当人们面对危险的时候,会触发应激反应,让我们的身体准备好:要么战斗,要么逃跑,要么冻结。

如果孩子经常经历爸妈的训斥、唠叨,那久而久之就“训练有素”了:爸爸妈妈一开口,孩子立刻神游天外心不在焉,开始冻结。

冻结的时候,大脑的执行功能关闭,无法同外界沟通、建立信任、产生同情……

所以,我们可能会看到孩子们完全不当回事,也可能看到孩子低着头,顺从的样子,甚至还乖巧熟练地道歉,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只是在那一刻试图应付而已。

这种情况,还怎么能指望孩子把我们说的话听进去呢?

然而孩子越不听,我们大人就更容易:

越来越愤怒

作为父母,要是发现你的小宝贝不仅没有乖乖听话、道歉,反而一幅无所谓的表情,甚至还无力地反驳你,你肯定会觉得非常生气、非常沮丧。

更糟的是,这种挫败感,很容易让你不自觉地拔高音量,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起来。

再然后呢?因为爸妈的愤怒,又给了孩子更多的生气理由。孩子对父母更生气,父母对孩子更愤怒……矛盾就这样不断升级。

在家庭中是不是很常见?

因此,为了避免这些更糟糕的状况,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得尽量“不讲道理”、“不问为什么”,“不发火”。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不能“说”,我还能怎么办?

我们首要的任务是:专注于自己,持续散发沉稳的自信能量!、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自己情绪的觉察,避免自己陷入愤怒、恐惧的状态。尽量做到:

放松但坚强的姿势;

平静的肢体语言;

适度的语调和音量;

平静的目光接触。

这样很难吗?也许吧。

但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一定得充分相信自己,遇到孩子任何令人头疼的行为都别怕。你要知道:

两三岁的孩子,不论斗智还是斗勇,肯定都比不过我啊!最终状况一定是掌握在我的手中。

其次,别在“不好的行为”方面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

咦?不是说要多陪伴孩子吗?不是说要多关心孩子吗?难道我多关注孩子一点还错了?

别急,解释一下:

父母给予孩子关注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对错误行为的过多关注可能对孩子不利。

要点一:

孩子们需要爱也需要关注,出于某些原因,有些孩子比别的孩子需要付更多的关注;

要点二:

父母对孩子某些行为的注意力,有助于孩子加强该行为。

要点三:

如果渴望得到关注的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积极关注”,却得到了很多“负面关注”,那么他们就会对这种负面关注产生兴趣甚至渴望。

也就是说,本来孩子希望父母关注自己刚才的涂鸦、关心自己擦破的膝盖,但爸妈却更关注孩子又乱跑了,又乱画了,那即便爸妈是在好好讲道理,实际上却让孩子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不良的行为上。

于是爸妈的责备、道理,很可能反而鼓励了孩子,再次出现那些不好的行为。特别是在孩子渴望引起注意的情况下。

第三:给予孩子足够的积极关注

孩子需要父母的注意力。

如果“关注错误”成为父母注意力的主要来源,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出不良注意力的品味。

如果爸爸妈妈可以多关注自己想要的行为和反应,而少关注自己不需要的行为和反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积极的关注,孩子那些积极的行为也会被养育和鼓励出来。

那么,如何挑出孩子的优点?

首先,转移我们自己惯常的注意力。

也许爸妈在生气的时候,觉得孩子哪儿都让人生气,好像没啥值得积极关注的优点。

但只要冷静下来,不可否认,美丽的小花都是从小种子生长出来的。我们也必须做出有意识地努力,转移自己惯常的注意力,以便让我们注意到并认可孩子积极的行为,即使只是很小的事情。比如:

孩子安静地独自玩了一分钟;

孩子把玩具让给了小伙伴;

孩子今天乖乖洗澡……

请对孩子真诚地微笑并竖起大拇指。

然后,我们可以逐渐期望更多

想要更好地表扬孩子,我们也需要确保自己的要求适合孩子的年龄,个性和成熟度。

随着孩子越来越善于这些行为,爸爸妈妈就可以减少表扬的频率,并渐渐提高门槛。

当然,提高门槛的时候,要注意难度跨度别太大,要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孩子现在已经拥有的能力,和孩子几乎能够、却又不足以独立完成,需要通过成人或者更有经验的同伴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ZPD)

随着孩子的成熟,他们也会意识到,这种情况会不断改善。

而爸爸妈妈,也会在保持镇静方面做得越来越好。

最后总结一下:

如果你尝试教孩子规则、对错,孩子却“从来不听”,那与其“苦口婆心”,不如:

尽量减少对他们不必要的行为的关注;

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始终如一地使用;

避免和孩子争论、讲道理、甚至让孩子去推理;

保持冷静,但要坚强;

记住:孩子并不是有意地招惹你,他们只是不自觉地(也可能是在父母的“培训”下)做出应对这种情况的反应。

给他们足够的积极关注,代替他们对消极行为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