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打赏主播七万被弃 警方提醒:充值打赏要有度!

由 钦庆敏 发布于 综合

  打赏主播七万被弃,警方提醒:充值打赏要有度!近日,在南京六合打工的东北小伙于某向六合警方报案称自己和一位女主播“谈了一年恋爱”,打赏给她7万元积蓄,如今她却要分手。于某称,自己被女主播给“骗”了。

  民警询问得知,于某一年前在某直播平台认识了一位女主播,被女主播所吸引。为了引起对方注意,他开始在平台账号内充值,并不断地为该女主播刷礼物,金额也由少至多。于某的“付出”终于引起了主播的关注,两人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私下里互加了微信。经常聊天、问候,渐渐地发展成了“男女朋友关系”。网络上相处一段时间后,于某出手更是阔绰,到了特殊节日还会通过微信直接给女主播送钱。在近一年时间里,于某花费7万元。但最近该女主播认为两人相隔较远,双方不可能在一起,便提出了分手。于某认为自己被“骗”了。

  听了于某诉说,让民警意外的是,于某一年期间打赏了7万元,至今两人一面都没见过,平时都是通过微信、平台直播联系。民警告知,如直播平台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他通过充值、刷礼物的方式与主播互动,属于合法消费行为。

  警方提醒:网络直播平台良莠不齐,应注意甄别,不要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充值打赏要有度。

  警惕网络直播扰乱青少年的价值观

  网络直播作为时下一种新的互联网业态,吸引了大批青少年粉丝。各种五花八门的网络直播平台上,许多孩子每天动辄几个小时“趴”在直播间里,或看人气主播吃喝炫富,或看秀场主播搔首弄姿,或听美女主播东拉西扯,甚至看另类主播睡大觉,排一晚上队就等心仪的主播念一声自己的名字。目前我国在线直播平台接近200家,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达到2亿,粉丝构成年轻化,许多平台甚至将用户群精准锁定为90后和00后,青少年每天花在看直播上的时间难以想象。

  诚然,网络直播也有健康优质的内容,比如高校公开课、新闻事件直播等等,但我们看到,能让青少年沉迷的恐怕更多还是网红的聊天室。那些看上去毫无信息价值、知识价值、审美价值的无聊、庸俗的所谓直播,却不可思议地吸引着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日前就有媒体报道,苏州一名21岁的小伙子挪用公款,花了20万元用来打赏网络主播,网瘾和游戏瘾之后,直播瘾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目前,网络直播平台尽管普及了实名制,主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两天前,40名涉黄网络主播被永久封禁。但监管漏洞和灰色地带的“擦边球”依然很多。大多数平台上,粉丝打赏越多,主播获得的提成就越多,利益驱使下难免违法违规,甚至涉黄涉暴。

  青少年缺乏自制力,价值观也正在形成时期,一个成熟的社会有责任为他们的成长营造健康的环境。无处不在的网络首先不能成为法外之地,对于鱼龙混杂的直播平台乱象必须严加监管。在资本竞相追逐直播平台的同时,网络直播平台的自律公约也必须跟上。在此基础上,面对新问题,还需要新思路。比如网络直播平台能否限制注册年龄,或者与游戏平台一样限制未成年人上线时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高度警惕一代青少年在网络直播间里萎靡、沉沦。

  微信公众号:cngold-com-cn (长按复制),或搜【中金网】,获得更多免费信息实时推送!


  齐鲁网7月8日讯 济宁邹城的王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除了种地,也打点儿零工,好不容易攒下了8万多块钱,可前几天去银行一查,竟然少了3万多,他赶紧去银行查交易记录,记录中显示,从6月25号开始,王先生的银行卡几乎每天都有多笔支出,每一笔交易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元,家人仔细一琢磨,问题可能出在王先生的儿子身上。

  王先生的女儿告诉记者,原来这些钱真是让她弟弟花到龙珠直播平台上去了。“他在这几天的时间内,总共刷出去三万一,龙珠平台刷进去2万多”王先生的女儿说,“还有一万多就是平台里边看完直播以后,私底下觉得他有钱,私聊很多,骗他很多钱。”

  一听是什么龙珠直播,全家人傻了眼,小王今年才刚满十一岁,他是怎么接触上这个平台的呢?小王说,他是在QQ里边找到的这么个群,群里加完他以后,就说绑定银行卡,然后通过截图就一步步教他怎么输入的身份证号,怎么预存电话号码。他按群里教的做,就出现了现在的事儿。

  三万多元,对于王先生一家来说,并不是小数目,为了追回这些钱,小王的姐姐通过扫描二维码,添加了平台官方微信,在线客服给出的答复是,平台不支持退款。随后,小王姐姐又联系了龙珠平台,平台工作人员答复说要找一下在线客服,把信息发过去,再去核实。记者从小王姐姐那里了解到,虽然联系在线客服已经过去了三天,但对方依旧没给出答复。

  小王的父母说,他们都已经60多岁了,平日里对这个年幼的儿子格外宠爱。那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会让年仅十一岁的小王如此着迷呢?

  小王的姐姐告诉记者:“他主要是看到里边有游戏,那个游戏叫逆战,他看的时候,主播就在那讲送礼物,他不懂,就点击就送,有送私人飞机,999朵玫瑰,价值都是9百多一千多的。”

  说起在网上送礼物的原因,小王说:“就是觉得好看好玩,主播一直在说别人送礼物,然后就点了。”

  不光是觉得好看好玩,小王还告诉记者,每次打赏被主播点名,他都会感到很自豪。小王在平台上注册的账号名叫“年夕”,在观看直播的几天里,总共打赏了三名主播,在个人贡献排行榜上,他也是遥遥领先。

  其实,像小王这样,用父母的钱给主播刷礼物的案例并不是偶然。重庆周先生的10岁儿子小宇,因为喜欢玩手游,专门下载了客户端观看游戏直播,给主播刷礼物,短短一个月内就花掉了28757元。

  那么,未成年人花掉家长的巨额费用打赏网络主播,是否可以追回呢?记者也专门咨询了律师。

  张家雷律师说:“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智力和年龄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他从事的民事活动需要有他的民事行为代理人,也就是父母进行追认方可生效,我认为直播平台应当将收取的财物返还给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父母。”

  同时,律师表示,因为双方是通过网络进行交易,主播也不知道对方是小朋友在操作,因此无法认定直播平台存在过错。所以说,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还是希望家长朋友们妥善保管好重要信息,并对孩子加强管教。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鱼妞爱生活”:那些主播没有几个好东西,好吃懒做、没有一点正能量,带坏社会风气!

  网友“遇见巴黎地下的风72437601”:今天又发工资了1500,给主播刷了1480,剩下20块钱吃馒头。听着主播的一句谢谢王哥送的飞机,吃着馒头的我心里美滋滋。

  网友“乱世英雄22861302”:是时候封直播了。

  网友“不觉已到不惑年”:老来得子溺爱惯坏了,没什么好解释的

  网友“手机用户6018143068”:有可能是孩子的爹打赏的。后来后悔啦,落赖到孩子头上。

  网友“电影三元一部网站80”:不应该退,没人强迫你打赏,不能因为一句年轻不懂事就忽视事情本身,打赏如此,未成年犯罪也该如此,犯了错就该承担后果

  网友“招财进宝166394493”:所有的游戏都是害人的,特别是大型网游,把未成年人的学生都害够呛,谁有那闲钱闲时间玩那啊!!上学的孩子有太多逃课玩游戏的了,国家应该禁止各种大型游戏,游戏害国家的未来

  网友“虎啸吓鼠胆”:支持把这样的脑抽打死,丢人

  网友“花蝴蝶147958038”:不支持退还,把龙珠直播查封就行啦!

  网友“足以36114311”:为什么没有短信验证?

  (2017-07-08)


  短短半个月,银行流水账单里的10多项转款记录,让谭女士彻底蒙了。近7000元钱,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依次转到了一个陌生账户里,难道是银行卡被人盗刷?直到前两天看到在北京读书的大女儿发来的截图,她才明白,原来这些钱被14岁的小女儿看网络直播时“打赏”给主播了。

  谁干的

  卡里6800元不见了

  全被女儿打赏主播

  看着手里的银行流水单,谭女士气不打一处来。10多年前,为供两个女儿读书,她和丈夫来昆明打工,在各大工地四处找活干。前两天,为跑活方便,夫妻二人贷款买了辆车,6月8日还车贷的日子,但谭女士却收到银行短信称余额不足。

  “每月要还2700元车贷,所以3月在卡上存了1万多元自动扣款,但3个月就说钱没了。”谭女士以为是提前扣款,又向卡里转了3000多元,可没过几天又提示余额不足。谭女士赶紧向在北京读书的大女儿求助,两人交流觉得可能跟小女儿有关。

  “那两天我晚上一回家,她就缠着我要手机。我看她就是戴个耳机跟着视频里唱歌,也没注意,没想到她是在看直播,卡里的钱都用来‘打赏’主播了。”谭女士赶到银行查流水,果不其然,半个多月时间,她卡中的钱被一笔笔转进了一个陌生账户,最多一次转了1200元,前前后后花了6800元。

  “直播平台上,1元可充10个金币,然后用金币可以买鲜花、飞吻送主播,我们后来查了记录,女儿送出去的礼物记录就有10多页。”谭女士介绍,女儿之所以知道银行卡密码,是网购时自己输密码被小女儿看到,谁料她就记下了。

  谁负责

  父母未尽到责任

  平台也应严把关

  未成年人花费巨款打赏主播,近年来已经有不少这类事情见诸报端。前不久,上海13岁女孩看直播打赏主播18万的新闻就引起了人们的热议。那么,未成年人因此支出的金钱能否追回呢?云南萃峰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世华认为得分情况而议。

  “孩子要给主播打赏但钱从哪里来?多是从父母那里偷偷拿出来的。父母并没有尽到监管、教育的责任。”李世华说,就直播平台而言,在开通打赏功能时,应尽力完善相关打赏行为人的相关审核和监管的机制。

  “未成年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当打赏金额与其行为能力不匹配或盗用监护人财产进行打赏,而且直播平台也未对此作出提示或身份验证时,应当认定为存在过错,监护人可向受益方要求返还。”不过,李世华认为,现在很多直播平台的“打赏”功能虽然在充值时显示了“跳窗提醒”或“服务协议”,但依然缺少需实名认证与身份审核等环节,因此,平台方应该严格把关打赏机制,推动网络实名制的进程。

  咋教育

  父母应有的陪伴

  别让网络来代替

  事情发生后,谭女士不再给女儿玩手机,且后悔没把女儿管教好。

  云南新新华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任忠文认为,一味地禁止孩子玩手机或以打骂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只能起到短暂的约束作用,最关键的还是得让父母花时间去陪伴孩子。

  任忠文说,像谭女士的孩子,正因父母对子女关心和教育的缺失,孩子自己在家无聊,便上网看直播,通过打赏礼物可能还能得到主播的嘘寒问暖,所以才做出疯狂打赏行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应只会说教和批评,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关心,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对待网络世界。”本报记者 张晓橙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战神103525011”:是啊!这国家没救了!说好听点叫主播,说难听点其实就是网上乞丐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方便面都没得吃的人,去打赏百万千万主播啊!

  网友“KR59601712”:以前的乞丐走街串巷,拿着打狗棍要钱,现在的乞丐坐在家里就能要到钱

  网友“复兴华夏17赶走邪教”:要立法,将打赏视为诈骗。

  网友“寻找阳光0409”:网上直播等同乞讨,害人不浅

  网友“祈祷雪玉”:主播行业也是一种主流了到确实害人不浅,太多的有事无事,有工作无工作的人每天拿着个自拍杆到处拍!有志青年都给腐蚀了!!堕落了!寒心!

  网友“兮兮依笑奈何”:有钱的打赏一下主播也不为过,打赏主播一族的人恰恰是最低层次人,不知企个什么 ,看得见摸不着,很实用的一句……花钱买谢谢

  网友“魏明晋”:这孩子有病,国家病得更凶

  网友“海狼65628019”:为什么要打赏? 这找的是什么快乐? 人类是在病态地进化?

  网友“代号为嘎巴”:有些主播诱导别人给刷礼物怎么算?算诈骗么?

  网友“东北熊家族首席财政官”:从此取消女孩的零用钱,按天扣除,一直到把钱还清

  (2017-06-20)


  2017-06-14 金城江检察

  “

  喂,110吗?我被人追杀了!快来救救我!!!

  ”

  “

  日前,某市公安局接警台的接警电话里传来了一个稚嫩的声音,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

  但随后工作人员询问对方在哪里被追杀时,电话里却传来了一个哭笑不得的答案:“我在‘王者荣耀’里被人追杀,已经被杀死好几次了!”

  ”

  原来,正在上小学的小林因技术不精,在“亡者农药”游戏里一直被对方追杀,情急之下他竟然选择了报警,让民警助他退敌。

  金检小编

  熊孩子的上述行为,大家千万不要模仿~

  现在的熊孩子为了玩游戏,手段真的是层出不穷,想法也是不可思议。为打赏主播、游戏充值,背着家长花光家里的巨额存款更是屡见不鲜!

  近日,海南海口的李女士,是一名环卫工人,为了多赚钱点,她还做点小生意,平日的货款大多通过微信转账。20号当天,她打开微信钱包一看,却发现辛苦攒了大半年的四万来块钱,只剩下两三百块钱。李女士一追查,问题竟出在12岁的儿子身上。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交易记录显示,4月30号开始,李女士有很多笔交易都是转账到“龙珠直播平台”、“腾讯”等的账户上,最大一笔是转给了龙珠直播,达3000块钱,而粗略统计,转给龙珠直播平台上的数额总共达到了两万八。

  打开小龙的龙珠直播账号后,发现小龙一共给两名主播打赏过,其中给一名叫“病娇朝歌”的主播打赏了两万多元。

  家长索要巨款成难题

  小龙在“龙珠”直播平台是主动打赏给主播的,期间并未发生任何诈骗行为,不构成诈骗,公安机关没有办法受理,4万多元的巨款到底能不能追回成了一个大难题。

  吃瓜群众

  玩游戏充值、打赏主播,你情我愿,又没有强制消费,凭啥要退款啊?!

  金检小编

  这话听着好像挺有道理的!可站在法律角度上来说,这种说法却是站不住脚的。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注:十六至十八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依据以上的法律规定,十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仅能从事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或者订立纯获利益的合同,超过这一范围的行为为效力待定,需要获得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才能生效。

  这就意味着,十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瞒着家长购买一些价格不菲的物品时,这可能就是无效的。

  吃瓜群众

  什么样的情况才是有效,什么样的情况又是无效的呢?

  金检小编

  实践中,判断某个行为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等相适应,应综合其意思表达能力、认知能力、预见能力及是否与其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等几个因素来判定。

  譬如,13岁学生购买图书、文具等学习用品,订购生日蛋糕参加同学生日聚会等,就应认可该行为。

  但假如其购买汽车、钻石等价格过高的物品,其行为与年龄、智力等不相适应,也与日常生活、学习关联不大,这时该行为效力待定,如其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则属无效行为。

  金检来支招:可做无效认定

  金检小编

  玩游戏充值、打赏主播这类事件的确不构成刑事案件,而是一种自愿的民事行为,应通过民事途径进行解决。

  从法律角度来讲,由于小龙才13周岁,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现在远超过自己的认知。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确认小龙的行为无效。

  偷偷花了爸妈血汗钱的熊孩子还真不少

  看了最近网上的报道,发现现在的熊孩子玩起游戏来,真的是豪掷千金呀!

  聚焦网络直播这个新兴业态,社会上频发的未成年人直播平台的打赏乱象亟待规范。对于直播平台的管理还应通过立法立规建制,将其纳入常态监管,长抓不懈。

  金检小编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家长要关心孩子在互联网上的种种行为,教会他们防范互联网的风险。

  同时家长要加强自己的监管责任,注重家庭教育的,要用实际行动去关爱孩子。

  1、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和爱好

  如果没有培养孩子更广泛的兴趣,那么,孩子对于游戏,会很容易成瘾。一个兴趣广泛,眼界开阔的孩子,他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比游戏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可做。

  孩子的兴趣广泛了,自然不会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游戏上。

  2、合理安排孩子玩游戏时间

  从一开始,严格控制孩子上网时间是必须的,疏堵结合,一味围追堵截不如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更重要。

  3、让孩子明白电脑是学习的工具

  让孩子明白,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和网络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而大人又不知道答案时,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寻找答案,告诉他电脑是用来学习的工具,你可以通过电脑,了解很多书本外的有趣知识。

  4、陪孩子上网,关注上网内容

  陪孩子一起上网,即便不能陪着也要多关注孩子,尽量不要在孩子的卧室放置电脑,随时掌握孩子上网情况,了解孩子上网内容,上网都是做什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杜绝上网成瘾。

  5、无论多忙,多抽出点时间陪孩子

  无论平日里多忙,每天晚上陪陪孩子。每个周末节假日、白天,晚上的空暇时间永远属于孩子。

  再忙也不要忽略孩子的成长,不要给孩子寻找宣泄的理由。

  文字|廖卓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覃云 廖卓文

  审核|马晓晨

  (2017-06-15)


  看直播“打赏”主播如今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可是被小学生打赏,再被他父母追上门,对于任何主播而言,都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这种事情就发生在一个家长身上

  李女士是一名环卫工,家中平日里还经营着一家小卖部,但一次查账记录却发现,自己的钱被不明的转走,而且收款方全是龙珠直播。

  在她一概追问经常用自己手机的儿子的时候。儿子才道出钱是打赏给了龙珠的一位主播。

  以上为小王同学的打赏记录.他表示,打赏是为了更多的学习到王者荣耀的技术。

  现在该名主播也表示在和平台沟通,希望尽可能地退还部分现金给李女士一家.

  小锤锤看完表示呢,想学技术多看我们视频啊,目前我们也正在策划做一些王者荣耀主播的超神合集和逗比合集视频,喜欢的朋友也希望持续关注我们哦。

  (2017-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