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邵梓浩 王煦融 潍坊报道
潍坊市奎文区认真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指示要求,推动工作“触角”从城市社区向小区延伸,发挥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的体系优势,同步建设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与“红色物业”实现人员、阵地共享,探索一平台、一阵地、一模式、一品牌“四个一”文明实践新路子,形成了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探索出一条符合城区实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让群众不出家门或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做到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教化群众,推动新思想新风尚走深走实。目前,已建成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270个,开展“百姓茶社”宣讲、草根宣讲员宣讲等600余场,组织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惠及群众5.6万人,处理婚姻、赡养、征迁等矛盾2500余起,调解婆媳、邻里等各类纠纷300余起,全区共涌现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3个、省级理论宣教基地1个,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双提升。
打造“小区实践点”支撑平台,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按照“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全域创建、协同运行”的思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小区延伸,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支撑。一是拓展阵地。在前期建设1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5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整体谋划、分类推进,在“红色物业”覆盖的小区打造了270个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进一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让群众不出家门或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志愿服务。比如,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福音小区把实践点建在该小区的物业上,面向居民提供政策宣讲、心理关爱、矛盾调解、便民事项办理等服务,实现服务“零距离”。二是融合队伍。坚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吸纳物业“红小二”、业委会业主等参与到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队伍中,按照所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比如,北苑街道金都时代新城居民徐铭杰既是小区业委会成员,又是小区实践点的负责人,同时还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他牵头成立“常青藤”志愿服务队,吸纳小区居民200余人共同参与,近年来,服务队共设计开展“平语近人”故事会、敲门谈心等活动10余个,传播了新思想、弘扬了新风尚,被群众亲切称为“永葆本色的常青藤”。三是完善机制。建立街道实践所统筹指导、社区实践站具体指导、小区实践点主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步在实践点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室,负责谋划活动、征集需求、协调队伍、活动反馈。建立小区实践点“云吹哨”机制,依托“爱奎文”APP设置“文明实践板块”,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注册志愿者6671人,志愿团队97支,活动时长3735小时,构建全区四级文明实践阵地“一张网”,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用活“和事佬”公益调解模式,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正能量。发挥公益调解作用,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商量着办,实现小矛盾不出楼栋、大矛盾不出小区。一是找到“和事佬”。在小区志愿者等群体中选树有公信力、群众认可、经验丰富的“热心和事佬”,打造基层永不撤离的“调解常备军”,涌现出东关街道中和园社区“老高调解室”、潍州路街道幸福街社区“孙大姨调解室”、广文街道文化路社区“丁大妈调解室”等一批“和事佬”调解品牌。潍州路街道幸福街社区热心居民孙桂芳曾入选“感动奎文”年度先模人物,她热心公益调解,近年来调解矛盾纠纷100余件,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幸福调解员”。二是用好“和事佬”。通过“望、闻、问、切”的办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开展小区寻访、安全巡逻等措施,掌握重点部位、重点人群情况,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经常性开展分析研判,切实把矛盾化解到萌芽状态。比如,去年东关街道奎文门社区“和事佬”在发现多起因“长租公寓”引发的纠纷后,第一时间上报社区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争当“和事佬”。通过邀请“和事佬”举办专题讲座、社工培训和宣讲,手把手教、实打实带,壮大“和事佬”队伍。在开展纠纷矛盾化解中,“和事佬”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做到寓情于理、理法交融,把化解矛盾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受到群众欢迎。比如,针对越级上访问题,“和事佬”编写顺口溜“遇到矛盾要多想,不要越级去上访,即使越级去上访,解决还是靠地方”,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来,全区各类“和事佬”队伍累计入户走访8.67万户,最大限度地将各类争议化解在基层,避免了矛盾的升级,群众参与共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
打造“百姓茶社”理论宣讲阵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风尚。以覆盖小区的“百姓茶社”为宣讲主阵地,广泛开展各类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用新思想、新风尚占领阵地,凝聚人心。一是领导干部“包靠讲”。完善区委书记带头、区委常委联系街道实践所,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靠社区实践站、小区实践点的宣讲责任体系。把党员领导干部包靠实践点宣讲纳入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各级包靠党员干部开展宣讲志愿服务180余场,其中,县级领导干部宣讲69场,既宣传了党的创新理论,又密切了干群关系。比如,广文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洪波以弘扬辖区东上虞社区“铁匠”精神为主题,在虞景嘉园小区实践点开展相关学习教育专题宣讲,坚定了基层群众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二是草根名嘴“交心讲”。组织基层懂理论、懂政策、善于学习、善于交流的党员干部、“五老”人士充当“草根宣讲员”,总人数达到510名,去年在各小区实践点开展宣讲志愿服务2000余场次。依托小区实践点“百姓茶社”开展场景化、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在融入日常中说事拉理,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就成了小区居民家门口理论学习、思想交流的“宣讲场子”,“福音畅谈角”“马扎议事会”等各种场景化理论宣传载体无处不在。比如,东关街道奎文门社区南大街小区依托“百姓茶社”,创新“七杯茶”宣讲工作法,在宣讲中化解矛盾,在化解矛盾中开展宣讲,传播新思想、新政策,起到了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去年来,该小区开展“草根宣讲员”宣讲60余场,化解矛盾120多个,宣传教育群众800余人次,用新思想、新风尚占领基层阵地,小区“草根宣讲员”徐建华把宣讲与入户寻访、心理关爱结合起来,让社区群众不信“邪”理,信真理,不练“邪”功练“舞”功,不进教堂进讲堂。三是专家能人“按需讲”。发挥实践点社情民意“接收器”作用,及时通过“云吹哨”机制向上反馈,有关部门进行“点单配送”,以讲堂或入户的方式讲政策、讲文化、讲法治、讲道德、讲技能。比如,结合学习《民法典》,引导各小区实践点通过“点单”方式对接潍坊春芳公益服务中心,邀请专业律师进社区宣讲,解答群众在养老、继承、婚姻等方面的问题,累计开展集中宣讲60余场,取得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打造“爱满奎文”精准帮扶品牌,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放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建队伍、育组织、引人才,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建立项目库,实行“点单配送”,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一是精准确定需求。组织社区志愿者结合社区服务、治安巡逻、入户走访,摸清居民底数、生活状况、意见诉求,及时反馈到小区文明实践站,由社区志愿服务队、社工、热心群众等按需谋划志愿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并及时与街道、社会组织等沟通,共同推动问题解决。坚持老百姓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对未成年人,侧重心理健康需求;对孤寡老人,侧重生活照料、关爱陪伴;对社区群众,侧重于法律援助、便民维修、代购代跑。其中,去年重点开展了“精准帮扶”城市困难家庭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小区志愿者与66户贫困户确定了长期帮扶关系,起到了安定情绪、稳定生活的作用,引导他们向新生活迈进。二是精准优化项目。引导各小区结合资源禀赋、实践特色,对原有成熟定型的志愿服务做法进行优化打磨,形成志愿服务项目,对接社会资源,更好服务小区居民。近年来,先后打造了星河社区伟豪养老助残创业孵化基地、金都小区教育激励基金、工福街社区便民充电桩进小区等优质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小区服务群众的承载力。三是精准动员力量。通过宣传引导、活动推动、服务群众、典型引路等方式,引导小区群众认同志愿服务、支持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营造“进了小区门、都是志愿者”的浓厚氛围,涌现了广文街道御景家园小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脱下军装、投身公益”等典型。得益于各小区良好的志愿服务基础,去年疫情期间,各小区共出动社区志愿者3000余人开展环境消杀、代购代买等服务,累计捐赠口罩7.3万个、消毒液40余吨,凝聚了守望相助的战“疫”力量。近年来,全区志愿服务队伍达到5万余人,各小区组织实施特色志愿服务项目127个,有3个社区入选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通过开展精准化志愿服务,有效弥补了小区在医疗、养老、托幼、就餐等方面供给的不足,助推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全民共享,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中共奎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光明在讲话时表示,近年来,奎文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书记”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体制机制。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工作的认识,发挥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的体系优势,推动工作“触角”向小区延伸,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在城市“小区”上,与“红色物业”实现阵地、人员共享,让群众不出家门或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教化群众,推动新思想新风尚走深走实。目前,全区已建成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270个,开展“百姓茶社”宣讲、草根宣讲员宣讲600余场,组织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00多个,惠及群众5.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