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台风“纳沙”来袭

由 宿秀荣 发布于 综合

  今年第9号台风"纳沙"今早已经到达我国台湾省宜兰县东偏南方的太平洋洋面上,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受到"纳沙"影响,多地将出现强降雨。

  【中央气象台今天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预计,"纳沙"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将于今天傍晚前后在台湾花莲到宜兰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为14-15级的强台风级,30日凌晨到上午在福建霞浦到厦门一带沿海再次登陆。登陆后,"纳沙"将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30日夜间到31日早晨在江西东部减弱为热带低压。

  【台风"纳沙"将影响华南江南等地 南方高温有望逐步缓解】

  受"纳沙"和南海低压共同影响,今天8时至明天8时,福建东部、浙江东南部、台湾、海南岛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福建东部沿海、台湾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台湾局地有特大暴雨,巴士海峡、台湾以东洋面、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南海东北部和中东部、台湾沿海、浙江南部沿海、福建沿海将有6-8级大风。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今天白天,四川盆地东部、江汉东南部、江淮南部、江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中央气象台今晨继续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而明天起,受副热带高压减弱和台风风雨影响,我国高温天气范围将逐渐减小,强度减弱。


  南都讯 今年第7号台风“洛克”将在今天登陆广东!据广东省气象台发布,南海东北部海面热带低压快速汲取能量,已于昨日14时加强为今年第7号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洛克”(英文名Roke),受其影响,广东南部沿海市县将有暴雨局部大暴雨。

  记者从广东省防总获悉,今年第7号台风“洛克”将于今天(23日)在广东中东部沿海登陆,将带来较重的风、雨、浪、潮等影响,为做好防御工作,省防总于22日晚召开防御台风“洛克”视频会商会,分析研判台风发展态势,副省长、省防总总指挥邓海光出席会议,并对防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省防总于7月22日17时启动防风Ⅲ级应急响应。

  在珠海到惠来之间沿海地区登陆

  原位于巴士海峡的热带扰动云团于22日8时加强为热带低压(7级),其中心位于深圳市东偏南方约69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并将进一步加强为台风“洛克”,预计将以25公里的时速向西偏北方向移动,趋向广东中东部沿海,23日早晨到中午在珠海到惠来之间沿海地区登陆。

  另外,南海西北部的热带低压(6级)将以5公里左右的时速向西北方向移动,23日夜间到24日上午以热带低压级别在海南岛东部沿海登陆。

  截至昨日16时54分,广东28个市县台风白色预警生效,其中沿海惠州、惠东、惠阳、海丰、陆丰、汕尾等7市县台风挂蓝色预警。广州南沙区台风蓝色预警生效。

  受其影响,今明两天,广东南部沿海市县将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南海北部海面、广东沿海和海面风力6级~8级、阵风9级。今明两天,广州有一次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的降水过程。

  省防总启动防风Ⅲ级应急响应

  据气象部门昨晚最新监测,7月22日17时,位于巴士海峡的热带低压加强为今年第7号台风“洛克”(热带风暴级),21时,其中心位于北纬21 .6度,东经117 .4度,也就是在深圳市东偏南方向约36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达到每秒18米的风速,中心最低气压998百帕,六级大风半径范围约200公里。

  预计,“洛克”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将于今天(23日)早晨到中午在珠海到惠来一带沿海地区登陆。

  另外,22日19时,南海西北部的热带风暴(8级)中心位于距离海南省琼海市东南方向210公里的海面上,将以6公里左右的时速向西北方向移动,23日夜间到24日上午在海南岛东部沿海登陆。

  受双台风影响,22日夜间-24日,广东南部沿海市县将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中23日,粤东市县、惠州、深圳、珠海、江门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南海北部海面,我省沿海和海面风力将逐渐加大到8级-9级,阵风10级。南海东北部22- 23日,有1.5-3.0m的中浪到大浪,南海西北部22-24日有1 .5-3 .5米的中浪到大浪,粤东近岸海域23日将出现1 .3- 2 .5米的中浪到大浪;粤西近岸海域23-24日有0 .8-1.8米的轻浪到中浪;珠海以东沿海地区出现30- 80厘米的风暴增水,目前正值天文高潮期,可能会出现接近或略超警戒潮位的高潮位。省防总于7月22日17时启动防风Ⅲ级应急响应。

  据了解,省防总于22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台风“洛克”防御工作的通知,并派出2个工作组和督导组到防风一线指导防御工作。

  应对

  台风来了怎么办?十招教你防御台风

  台风“洛克”今日登陆,对于生活在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市县,需要注意掌握哪些防御台风常识?广东省气象局曾发布科普内容,昨日傍晚,广州市气象局也即时推送了防御台风指南。

  室内:

  1 .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

  2 .居家收拾窗户、阳台杂物。关紧门窗,不要在玻璃门、玻璃窗附近逗留、观看。

  3.打雷闪电时,关闭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免被雷击坏。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4 .如家住低洼地带,用砖块等物体将一些不能浸水的电器、家具抬高或及时转移。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特别是要将楼顶的杂物搬进来;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

  5.疏通排水管道。

  户外:

  6.寻找高大建筑物躲避,不要贸然前行。

  7.雨变小时出行,要穿好雨衣避免使用雨伞,弯腰前行,注意高空落物。

  8.行车过程中,放慢速,避免低洼路段。最好找个安全场所停车暂避。勿在广告牌及大树下停车。地库停车摸清情况,如有排水不畅,避免停到地下车库。

  9.如您在山区效游或野营务必赶紧撤离。

  10.不要靠近有危险的建筑物,或站在大树旁,以防遭到持续的大风卷起损坏的物体或树技再次袭击。

  台风登陆后,大风大雨突然转成风小雨停时,千万不要以为台风已离开,可能是正位于台风眼内,片刻后狂风暴雨可能再次袭击,应该继续待在安全场所,留意最新台风预警信息。

  具体预报:

  23日(周日),粤东市县和珠江三角洲南部市县有暴雨局部大暴雨,珠江三角洲其余市县、粤西市县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粤北市县多云间晴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最高气温:粤北和珠江三角洲的北部市县34℃-35℃,其余市县30℃-33℃。

  24日(周一),粤西市县大雨局部暴雨,其余市县多云间晴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最高气温:粤北市县33℃-35℃,其余市县28℃-33℃。

  25日(周二),粤西市县多云有雷阵雨局部大雨,其余市县晴到多云。最高气温:粤北市县34℃- 36℃,其余市县30℃-33℃。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 陈燕 通讯员 粤水轩

  (2017-07-23)


  最近都是一阵雷雨一阵晴,大家有没有经常来看看雷达图呀~

  先来一份台风消息:

  今年第4号台风“塔拉斯”(强热带风暴级)已于今天(17日)凌晨2点10分前后在越南义安省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8米/秒)。登陆后,“塔拉斯”减弱为热带风暴级,今天早晨5点其中心位于老挝波里坎赛省境内(北纬18.5度、东经105.0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预计,“塔拉斯”将继续远离我市。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很不解?都说了台风要远离我们,小编还有什么好说的?那是因为,受季风槽影响,今明两天我们广州将有一次强雷雨过程,并伴有8级左右短时大风,大家要多留意天气变化哦。

  温馨提示:

  1.请注意防御雷电、大风以及短时强降水引发的城乡积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南海北部和我省中西部海面风力较大,海上船只和作业人员应及时回港避风;海边和岛屿旅游要密切留意台风动态,确保海上活动安全。

  (2017-07-17)


  台风“苗柏”12日晚登陆并横扫香港东部,致使香港一度发布俗称“八号风球”的热带气旋警告和暴雨警告。随着“苗柏”渐离,香港13日先后取消上述警告,公共服务逐渐恢复正常。

  香港天文台13日凌晨4时40分将热带气旋警告从“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降为“三号强风信号”,又于上午11时10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信号。

  以数字台风信号系统向市民预警热带气旋来袭的做法在香港已经沿用100年。据香港天文台介绍,这一数字信号系统包括“一号戒备信号”“三号强风信号”“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十号飓风信号”等。

  

  

  也就是在昨天,使用了100年的数字台风信号登上香港邮票。香港邮政昨天发行《数字台风信号百周年》邮票一套,包含5枚邮票和一枚小全张。有朋友趣谈正是这套邮票引来了台风“苗柏”,这当然是一句笑谈,但是集邮者可不愿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有不少香港邮友就特别使用2.20元港币面值的邮票(该枚邮票主图即为三号强风信号)制作了实寄封,在实寄封上还自己打印了香港天文台官方台风信息。证明这枚“三号强风信号”邮票正是在香港遭受三号强风期间发行的。使得这套邮票更加具有意义。

  (2017-06-14)


  台风条件下的海气相互作用和海气耦合模式研究可有效提高对台风强度的预报能力。

  每到台风季,台风都仿佛是一只变幻无常的汹汹怪兽,让人不得不绷紧精神,寻找应对之法。为了掌握这只怪兽的踪迹,了解它的“脾性”和“威力”,必须对台风的移动路径和强度进行准确的预测和预警。

  得益于数值天气模式的发展,目前对控制台风移动的大气大尺度引导气流的预报能力大大提高,使对台风的路径预报平均误差从10年前的110公里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0公里左右,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捕捉它的踪迹;尽管如此,台风强度变化的预报能力却停足不前,是国际气象界公认的难题。海洋是台风发生发展的能量源泉,台风强度受到海洋动力和热力过程等复杂海洋过程的影响,同时海洋状态也因台风而变化,因此海洋与台风是两个相互作用的主体,这种相互作用过程极为复杂,让人难以捉摸。

  南海浮标列阵(红点)和经过其附近的5个台风

  例如,台风作用下海洋次表层冷水会上翻以降低海表面温度(SST),使台风强度比固定海表面温度情况下弱,但海表面温度降低的幅度又与海洋温度和环流结构有关;高风速条件下,海面波浪会增加海面粗糙度,有利于台风减弱,而海面产生的大量飞沫则会增加海洋向大气的水汽输送,降低海面粗糙度,却有利于台风增强。可惜的是,现有台风预报业务模式通常假设海洋的温度和粗糙度等物理属性不随台风过程变化,这显然不利于做出准确的台风强度预测。为此,在国家97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联合相关单位组成研究团队,开展了台风海气耦合预报关键技术研究,以期探明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的影响。

  飞越台风

  开展海洋与台风相互作用研究的一大难题是缺少台风过程中的海上观测资料。在台风极端天气情况下利用常规手段进行观测非常困难。为了对目标台风进行从大气到海洋的更为全面的综合立体观测,研究团队在南海北部台风活动最频繁的海域布设了由5个锚定浮标和4个潜标构成的海洋观测阵列,以获取台风影响下整个上层海洋和海面气象变化信息。利用该观测阵列,研究团队在2014年获得了台风“威马逊”和“海鸥”比较详细的实时海洋和大气观测资料。这种专门针对台风过程的海洋观测阵列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国际上也很罕见,为剖析台风过程中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上海台风研究所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院联合设计和研发了火箭下投探测台风新技术,即利用火箭作为运载工具飞越台风,并多点下投探空仪。为了保持火箭弹的气动外形与硬件接口基本保持不变,研究团队将有效载荷换装为装填下投式探空仪与中继转发设备的载荷舱,并对制导稳定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等进行了台风探测的适应性改造。该火箭系统由控制系统、发动机、弹体结构和遥测系统等构成,采用车载垂直发射方案。火箭系统成功解决了高效减速、探测仪防震和云层对卫星传输信号的衰减等一系列技术难点。

  火箭飞越台风的过程中,将搭载的多个探空仪下投至台风内部进行探测,并将探空仪测得的数据通过GPS和北斗卫星经中继实时传输至地面。与一些国家开展的飞机台风观测相比,火箭台风探测的优势在于:飞行高度更高,可达台风环流的顶部15公里以上高空,其下投探空资料对台风垂直结构描述更加完整;火箭飞行速度更快,完成一次探测飞行只需几分钟,所测得的资料几乎可以反映台风同一时刻的状态,而飞机探测通常耗时2小时以上。2015年10月3日,对1522号台风“彩虹”成功实施了探测试验,全球首次通过在台风不同区域投放多个下投式探空,获得了大量台风内部风、温、压、湿等气象要素的可靠资料。此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快速、精准、同时获取海上台风多部位结构信息的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对台风内部精细结构的直接观测资料分析,加深了对台风结构变化及其对路径和强度影响的机理认识。

  观测湍流特征

  海洋与台风相互作用的直接体现是动量和热量的交换,而这种交换主要是通过时空尺度很小的湍流过程实现的,但常用的气象观测设备只能探测分钟级的大气平均状态,无法对三维湍流进行直接观测,通常数值模式中湍流的作用则由平均状态量的参数化方法表征,具有较大的经验性,且普适性存在争议。相比之下,研究团队认为布设超声风温仪是直接观测大气湍流的有效手段。该仪器观测资料的时间分辨率高达0.05秒,可以捕获多尺度湍涡的三维扰动信息。

  于是研究团队在我国东南沿海布设超声风温仪来“围捕”台风边界层湍流观测数据,最终依此分析揭示了一些台风边界层大气湍流输送特征的新事实。首先,研究团队发现,在台风不同部位,不同尺度湍流之间能量传输方向差别较大,在台风内核区域,以小尺度向大尺度反向串级输送为主,而在台风外围区域则以大尺度向小尺度正向湍流串级输送为主,这区别于认为大气湍流能量主要以正向串级输送为主的传统观点;其次,研究团队发现台风边界层内的湍流平均时空尺度、动量通量随高度变化廓线等因不同的台风而有差异;第三,台风近地面边界层大气中湍流动量垂直通量虽然主要沿平均风垂直切变梯度方向输送,但普遍存在沿逆梯度方向输送现象,且高度越高,逆梯度输送现象越明显;第四,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去除湍流资料中船体运动和晃动影响的方法,提高了船载走航观测方式所获湍流资料的应用价值;第五,无论是有限风区还是无限风区,海面拖曳系数CD均存在极大值,并随风速的进一步增大而减小,极大值对应的风速要略小于已有的多数研究结果;第六,中国沿海台风从2分钟平均风速到10分钟平均风速的转换系数比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推荐值低约7%。

  改进耦合模式

  当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依赖数值天气预报水平,但在我国的台风业务化预报模式中极少使用实时的海洋观测资料。为此,研究团队首先建立了一个由海洋环流模式、海浪模式与大气模式构成的台风海气耦合模式系统。该系统对反映海气相互作用的耦合方案进行了改进,实现了3个模式之间更加完整和合理的能量同步交换,能够更加真实地描述复杂的台风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例如,研究团队采用分粒径段组合方式对海洋飞沫生成函数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个考虑海洋飞沫作用的新拖曳系数方案,由此改善海气界面海气动量和热量交换表达方式。

  研究团队应用集合最优插值方法(EnOI)同化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海表面温度资料,通过与本项目南海强化观测阵列海洋资料的比较,证实该方法有效地改进了海洋环流模式初始场。另外,该系统还改进了台风模式的初始场,主要发展了集合混合同化技术,实现了对卫星、探空(包括火箭探空)和海洋浮标等多源资料的集合同化,并据此开发了台风集合预报技术和产品。大量台风个例数值模拟试验表明,改进后的台风海-气-浪耦合模式可有效提高对台风强度和结构变化的模拟和预报准确性。

  实践证明,研究团队开展的台风条件下的大气与海洋综合观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和海气耦合模式技术开发等工作可有效提升对台风强度的预报准确性,将在我国防台减灾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永平、雷小途

  (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