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长江经济带是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

由 公冶尔蓝 发布于 综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俞小松

如何看待生态环保对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和突破点有哪些?围绕相关问题,记者近日对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进行了采访。

记者:《“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综合交通、区域协调、对外开放、长江文化等七方面重大任务,其中生态环保放在第一位。如何看待生态环保对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张学良:生态环保是造福人民、泽被子孙的一项重要任务,绿色增长也是高质量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前提。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长江经济带以占全国21.5%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43%的人口、创造了全国4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强劲活跃的增长带。在长江经济带率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思维,有利于带动全国经济的更高质量发展。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协调统一,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由传统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

记者: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和突破点有哪些?

张学良: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率先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倒逼能源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提出,长江保护应当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在此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的绿色低碳转型有三大重点:第一,加强技术攻关,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脱碳;第二,突破重点领域,打造低碳产业链,发展低碳工业、绿色金融、低碳农业、绿色建筑以及交通脱碳;第三,勇于创新发展,促进数字化低碳转型。

长江经济带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建议在两方面进行突破:首先,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其次,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支持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作用,完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财税。

记者:目前,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状况如何?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

张学良: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呈现出多极联动的特征,既有上海、武汉、成都、重庆等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形成的都市圈、城市群协调发展,也有上海—重庆万州、杭州—湖北恩施、无锡—青海海东等对口支援(帮扶)和协作,正在形成以长江为地域纽带和集聚轴线,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区域联动、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未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建议将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贯穿全过程,坚持六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加强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空间、生态、功能与政府合作之间的联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更高水平空间协同,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创新政府合作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记者:最近发布的《“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了六项建设任务。您如何看待长江经济带下一步交通建设的重点?如何做到长江上中下游交通运输网络的联通?

张学良:长江经济带下一步交通建设方向为“打通、加浓、连块”。推动交通线路规划设计工作深入实际,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加快提升城市间高铁通车频率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打造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运等“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利用好交通大走廊优势,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溢出效应,以交通走廊为纽带促进块状经济加速融合,例如借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经验,在长江中游谋划G30科创走廊建设。

加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交通联通,在多式联运上,通过打造“海陆空”广覆盖、集成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注重多式联运新方式,把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黄金通道”;在经济价值上,利用综合交通赋能,把“黄金通道”融入“金山银山”,创造上中下游联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重点空间突破上,如依托长江黄金通道打造成都与上海联动的“沪成河”,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全面对接、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