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文旅新地标·盐道遗珠⑭宁厂:明清时的“中国十大盐都”
成渝文旅新地标·盐道遗珠⑭宁厂:明清时的“中国十大盐都” (下)
封面新闻记者 李贵平 文/图
我从小生活在巫峡以北大宁河畔的巫溪县城,记得六七岁那年的腊月,我和弟弟跟母亲逆河乘船去宁厂镇看望外公。沿岸峭壁林立,乱石穿空。木船行至最湍急的剪刀峰下时遇到麻烦,这剪刀峰是一座形似剪刀的壁立山峰,虽表皮嶙峋斑驳,落满了时间的垢甲,刀刃却无比锋利。寒风骤起拍打着船篷儿,船下惊涛咆哮,像是无数魔怪呲咧着白牙要吞噬木船儿。
那次行船似乎特别艰难,剧烈颠簸中,连经常走水路的母亲也吓得不轻。船篷里,母亲抱紧我和弟弟一阵哆嗦,我隔着棉袄听到她咚咚心跳的声音。船下左前方,三名纤夫前倾身子奋力拉船,脖子上青筋直暴,脚上的草鞋嗒嗒踏踩在水中,草鞋尖不停滴水,纤绳将他们古铜色的肩背勒出一道很深的血痕。每个人锁紧眉头,咬紧牙关,船底因直接硌在鹅卵石上发出嗤嗤摩挲声。这时,眼看船儿“卡”在险滩激流再也上不去了,我听到一阵声嘶力竭的号子声,从前头拉纤人的胸腔吼出来,后面几人随即应和。这船工号子悠悠荡荡,逆着寒风在峡谷间回荡开去,惊飞天上的鹰隼。于是,木船像个吃到了糖果儿不再胡闹的孩子,又蹦跶着往前走。
依稀记得,那船工号子响起时,一人领唱众人唱合。领唱者声音很大,唱合者节奏感很强。后来经母亲回忆,又经当评书艺人的外公讲解,我才勉强搞懂那些号子是这么唱的——
“三尺白布四两麻,手趴石头脚蹬沙。一步一拐一把汗,恨不得早点就回家……”
(领)上坡打赤脚呀,(合)拉纤无奈何。
(领)这是为么子呀,(合)为了好生活呀。
待风平浪静,看到岸上站着个花衣裳姑娘,桡夫子也不忘来几句开心的——
(领)小河涨水大河清,(合)打渔船儿向上拼;
(领)打不到鱼儿不收网,(合)缠不上妹儿不收心。
我在来来往往的三峡航行中注意到,船工号子,多是根据江河水势和明滩暗礁,编创出不同的节奏和音调,比如,船行下水或平水时唱“桡号子”“二流摇橹号子”等,这类号子音调悠扬,适合扳桡的慢动作;闯滩时唱“懒大桡号子”“起复桡号子”,这类号子音调雄壮激烈,以适应闯滩需要;上水拉纤时唱“幺二三号子”“抓抓号子”,这类号子旋律性强,为的是缓解紧张情绪,统一脚步。船工大多不识字,主要是从川剧里琢磨出这些民间小曲儿的。
这段时间,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启动的“成渝文旅新地标”大型评选活动,如这几天的炎热气候一样“热气腾腾”,引起越来越多成渝地区人民的参与兴趣,其中有不少游客说,重庆的宁厂古镇古朴原始,民俗娱乐元素十分丰富,它是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好地方(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