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夹缝中的大宝,如何求生存?

由 宗政从蓉 发布于 综合

前几天看到一对小兄妹,5岁的哥哥用塑料积木做了一个炮楼,对着不满一岁的妹妹,说了一句“轰!”妈妈看到问:“你干啥呢?”,哥哥说:“炸死她!”妈妈眼中流露出不满:“她是你妹妹,你这么狠心吗?”哥哥默默的把自己的小炮楼调转了方向。

隔天另一对姐弟,姐姐正在拿着自己的娃娃玩着,3岁的弟弟过来手里拿着半杯水直接倒在了姐姐头上,姐姐转身看到是弟弟,直接把弟弟推倒了。弟弟哇哇大哭起来,边哭边喊妈妈:“妈妈,姐姐欺负我,姐姐推我。”妈妈过来,直接质问姐姐,姐姐为自己辩解,妈妈反问:“那有多少水,你的衣服不也没怎么湿了吗?”姐姐语塞。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二胎、多胎家庭始终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第一个孩子的年龄有多大,但凡第二个孩子出生,第一个孩子的家庭地位直线下降。

尽管很多父母想尽了各种办法安抚大孩子,但是年龄大的那个孩子依然是内心有着无法填补的缺失,矛头不由自主的会转向小的那个孩子。一旦被父母抓住现行,父母的袒护都是给了小的孩子,大孩子再次通过事实证明了父母对于两个孩子的爱是有倾向的。

大孩子逐渐开始在家里“夹着尾巴”求生存,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01 父母不可推敲的解释

现在的许多二胎父母大部分是很有学识的,都会顾及到家里的大宝,但可惜的是,这份顾及并没有真正站在大宝的角度去考量,父母更多的做法是安抚了自己的内心,大宝真实状况还是被边缘化了。

解释一、你在这么小的时候我们也是这么爱你的。

这个说法咋听上去非常的合情合理,但是由于大脑生理结构发育的原因,孩子在3岁前的记忆大部分是缺失的,到底是怎么个爱,对于大宝来说是完全无知的。

而大宝却每天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对小宝是如何的疼爱和呵护,尤其是在自己需要爸爸妈妈的时候,在还没有得到足够陪伴时,爸爸妈妈就匆匆回到小宝身边。

大宝每天眼看着父母对待小宝的爱,内心真实感受着父母爱的减少。这种变化就是源于家里多了一个更小的孩子。所以,小宝自然就被动站在大宝的对立面。

尤其是很多大宝也只有三、四岁而已,怎么让他们去理解和读懂这种爱的分享呢?

解释二、这是你的弟弟/妹妹,你要对他好,不能欺负他

想一下有很多爸爸在初次做父亲时,用了多长时间才找到做父亲的状态呢?还有多少父亲自始至终都不在状态,留下妈妈一个人左手孩子、右手一个更大的孩子?

成人都是这样的,父母们会指望自己的大宝很快找到哥哥/姐姐的状态,有没有想过这个要求不合理?在孩子的心目中,初期很长的时间内,家里的小宝都处在弟弟/妹妹或者是陌生人两种身份之间。

这就类似于一群孩子一起玩过家家,玩的好的时候大家都是好朋友,玩的不好了散伙了大家就各回各家,朋友不朋友的已经过去了。学龄前的孩子认知能力就是处于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

父母对于孩子的简单游戏行为,上升到道德层面对大宝是不公平的。所以,父母用自己的思想来解读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就是一种排斥。

02 父母如何正确的应对

大多数父母在养育二宝时,不得不承认自己在面对大宝时耐心确实是减少了,大宝得到的是更多的抱怨和责骂,失去了父母的爱。那么,父母在行为上如何调整,能够让大宝感受和回归家庭爱的氛围中,不再被边缘化?

父母通过这两种行为来让大宝感受到尊重与爱:

第一,给予大宝更多的话语权。

小宝宝小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的照顾,那么在小宝很小的时候邀请大宝参与到了解小宝的成长过程中,为大宝解释他小的时候和父母共同经历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在照顾小宝的很多事情上,可以征求大宝的意见,比如小宝买什么颜色的衣服、周末一起去哪里玩、邀请大宝给小宝讲故事书等。

这个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大宝一开始提出的意见都是自己想要的,衣服的颜色、玩的地方、讲的故事书等,都是站在自己喜好的角度提出来的。

但是一段时间后,大宝会问妈妈说:“弟弟/妹妹会喜欢什么颜色呢?”这就是孩子角色适应和转变的过程。

大宝必须要经历这样一个自我共生期之后,再分离开来,哥哥/姐姐的角色才会建立起来。那么,小宝对于他来说,就不是另一个小朋友那么简单了。

第二,无论何时,优先关照大宝的感受。

对于大宝来说,新的孩子加入,就是分走了他的爸爸妈妈。而对于小宝来说,虽然年龄小,但是在情感上,小宝是除了爸爸妈妈之外还有更多的爱。

那么,在两个孩子的共同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大宝更多的关爱和需要时,让大宝得到自己需要的爱与呵护,作为哥哥/姐姐,他们自然就会把这份爱回馈到自己的弟弟/妹妹身上,这样家庭形成的氛围是“爱的顺流”。

这样两个孩子之间的凝聚力从小就会很强,即便孩子间偶尔发生争吵打闹,就会非常容易调解,因为就是单纯的孩子间的打闹。不会涉及到内部的父母争夺斗争之中。

03 总结

家里无论有几个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父母足够的爱护才能够健康成长,而父母在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时,可以采取不同的爱的方式,但是陪伴的核心是始终如一不能缺少的。爱的陪伴是否足够,孩子内心自问十分分明,请把更多的关注和陪伴给予大宝,不再让大宝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