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的“坊间故事”
旧时光藏着新灵魂,老弄堂装着新上海。20多年来,田子坊从一条不知名的弄堂成长为上海市中心微观经济主体最活跃的街区之一,变成了中外游客追捧的“网红打卡”胜地和“老上海、新文化”地标的成功范例。
田子坊街区位于上海黄浦区,建筑主要形成于20世纪上半叶,集中了上海从开埠到现代城市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住宅类型,是目前保存上海历史文化遗存类型最丰富的街区之一。
疫情之下,田子坊歇业几个月,有些店铺没能撑得过倒下了,但更多的商家坚持了下来,数以百计的小商户们陪伴田子坊疫后重生、改造升级。
来到田子坊的游客,漫步在石库门建筑中间,探寻藏在老房子里的艺术作品,品尝世界各国的美食,老上海和新时代在这里奇妙地融合起来。
以艺术的名义
如果要为田子坊选一个主题,那毫无疑问就是“艺术”。1998年,著名旅美艺术家陈逸飞率先在泰康路设立了工作室。之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以及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家文化企业先后入驻这片街区,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和工艺美术品为主的特色产区。2001年,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泰康路210弄题名“田子坊”,以古籍之名寓意此为艺术人文荟萃之地,普通的市井洋溢出浓郁的文艺气息。
12月,“艺聚·新启航”田子坊艺术大展正在举行。女画家何亚萍有几幅画正在展出,她的画廊在田子坊已经开了14年。何亚萍赞叹田子坊容纳风格迥异各派“大家”,滋养百花盛开,其独有的文化氛围是灵感源泉。
“我这个小画廊减免了3个月房租,今年赶上疫情纾困、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后也基本上不用缴什么税。虽然说人气淡了很多,但毕竟挺过来了,下半年人流量都在逐渐恢复,画廊的顾客也慢慢多了起来,我相信店在就是最大的希望。”何亚萍说。
咖啡香,别样的上海味道
咖啡,对很多上海人来说,是精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20世纪初,上海就出现了描写咖啡的竹枝词,一些海派文人经常流连咖啡馆,许多新思想、新文化就诞生于此。今天的上海,咖啡馆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田子坊小小的弄堂里,就藏着十几家咖啡馆,走几步就能闻到浓浓的咖啡香。
“做一杯口感好的咖啡,要选择品质上乘的咖啡豆,注意烘焙时间,再加上纯净的好水;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专业的咖啡师来完成。”在田子坊里的明兴咖啡馆,老板冯祥兴谈起咖啡便如数家珍,自家的咖啡店始终秉持“一流质量、一级信誉”的经营理念,从原料采购到设备选择、再到员工招聘,都严格把关。
2019年,随着国家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政策的落地,冯祥兴的咖啡馆不用缴纳增值税了,个人所得税一年也省将近4万元。今年,明兴咖啡馆5月开始复工,咖啡馆的人流量只有疫情前的20%,但政府出台纾困政策,减免了一季度一半的租金,四季度又减免了70%的租金。“此外基本上没有税收负担。”冯祥兴说,“感谢好政策帮我度过寒冬,虽然咖啡馆还没恢复以前的人气,但我相信一切慢慢在变好。”
据了解,上海市黄浦区税务局对田子坊的100多家商户进行了细致摸排,对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商户逐一通知。此外,针对小微商户对政策的敏感度不高、培训参与度不够等特点,该局还联合田子坊管委会,以专场咨询辅导、扫码线上推送和点对点精准滴灌等形式,主动送政策上门,提升宣传的有效性,确保惠及每位纳税人。
小商家的“国际范儿”
今天的田子坊里,“国际化”无疑也是最鲜明的标签。
华灯初上,位于田子坊繁华地段的波西米亚餐厅,迎来兴致盎然的访客。
对餐厅的人气和口碑,老板黄培琳说,“我们从来不在餐饮网站提供折扣、不刷好评,中外游客们都是慕名而来,我们注重的是服务质量和菜品品质,顾客吃得开心、放心、舒心最重要。”
黄培琳说,波西米亚餐厅仅增值税及城建税,一年就享受减免2万元左右。“这差不多是一个服务员小半年的工资了,节省下来的税费用于加强员工培训和新鲜食材采购,这份支持会促进餐厅经营更好。”
减税降费为田子坊众多小商户降低经营成本,为他们在这个特大型城市中更好地生存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动力,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人们也被田子坊特殊的文化风情所吸引,享受着都市中一段宝贵的“慢生活”。
田子坊波西米亚餐厅门前的街道上,张灯结彩,灯笼上写有上海本地的童谣、俗语。
王礼颖 陈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