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投资当请律师第一时间介入
海外网纽约7月23日电(郑思宁)中国公司在海外投资遭遇欺诈等跨国纠纷时,如何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近日,美国普盈律师事务所(Pillsbury Winthrop Shaw Pittman LLP)为一家中国香港公司打赢一起涉及总额4000超1亿美元的连环欺诈案件提示,中国公司涉外经济活动应第一时间请律师介入护航,并应学会如何在美国选律所。
此案是一起典型的欺诈性案件。受害方中国公司总部在北京,子公司在香港。数年前,该公司与美国一家经营商用飞机与发动机配件贸易的公司开展合作,该公司同意贷款给美国公司650万美元,另外相约双方各投资5000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公司出资5000万美元后,美国公司没有按约足额出资,只出了1000万美元。在中方发放给美国公司650万美元金额的贷款后,美国公司不仅没有尽职的使用这笔贷款进行良好的经营,而且在2016年贷款到期后仍迟迟不还,中国公司因此要求索赔。
受中国公司委托,美国普盈律所向美方公司提起诉讼。在诉讼的过程中,美方为规避还款责任,将公司拥有的4000万美元欺诈性的转移给该公司的2位所有人。经过中国公司与普盈律所的共同努力,普盈律所代表中国公司于5月26日获得美国密苏里州地区法院的胜诉判决书,赢回中国公司所有的利益。被告美国公司不仅被判偿还650万美元贷款和14%利息、同时还将支付本案中国公司花费的律师费用等美国公司的剩余资产也将被托管方拍卖偿还其他债务人。
此外,中国公司还就美方投资者未能足额投资5000万美元的问题在香港提起了仲裁,要求美国公司补偿5000万美元外加15%的利息。最终,中国公司获得仲裁胜诉,裁决获得约8700万美元赔偿,外加已支付的律师费及其它费用,以及相应的利息。因此,在本案中,中国公司最初的投资额为5650万美元,最终通过诉讼和仲裁,赢得了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赔偿。
“此案给中国公司海外投资敲了一记重锤,警示中国企业与海外公司做交易时,一开始就要请律师参与,对合作方做背景调查。”代理此案的美国普盈律所合伙人尚∙撷福律师说,中国公司做生意时往往看重彼此信任而开展合作,通常在谈判接近签合同阶段甚至出现纠纷时才请律师介入,以致被动。“事实上,美国从商以法律为主,关系不重要,一定要从双方合作开始就请律师跟进,全程把关,及时止损。”
“此案的第二个启示是,中国公司海外投资出现纠纷不可怕,要请好律师。”尚∙撷福介绍,中国公司在美国发生经济纠纷时,通常认为自己也有疏漏出错,因此不愿意打官司解决。此案被告美国公司就是看到这一点——以往中国公司被骗也没上美国法院起诉过,怕被媒体报道。因此,他们以为中国公司好骗,不会吃官司,于是铤而走险。
“其实,中国公司不要怕在美国打官司,我们有足够手段搜寻证据,可以为客户追讨权益,甚至让他们‘赚钱’。”尚∙撷福风趣地说,根据纽约州的法律,赔偿金的利息比正常利息高很多,又或者,比如在此案中,中国公司获得了14%的合同利息。
尚∙撷福介绍,在美国打官司,原告律师有权要求被告或第三方当事人的开户银行提供他们及其家人的账目流向等证据,追索范围适用长臂管辖,不限于美国境内,而是覆盖全球。
比如,研究此案时,美国普盈律所查找被告相关资料过程中发现对方多年前的一个诉讼,显示公司的二名所有人就是此次转移4000万美元的受让者,而非真正的第三方,因此判定这是一起欺诈性转让,于是向法院申请禁止令,阻止进一步的欺诈性转让。对于美国公司的恶意欺诈行为,法院进行了重判:通常情况下,美国原、被告各付各方的律师费,但因为被告的欺诈行为, 法官判决美国被告支付中方公司的律师费;并且法院将该美国公司剩余的飞机和配件等全部资产交与托管人进行拍卖,补偿所有债权人,被告由此垮掉。
在美国打官司要找对律师,不能只看重律所的收费和排名,而要看这家律所的涉华业务实力,尤其是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律师能否讲中文,直接影响其与客户的沟通效率。”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尚∙撷福介绍,美国律所通常是按小时收费的。如果律师不懂中文,与中国客户沟通借助翻译,会导致客户花了很多时间和律师费陈述案件原委但也没沟通清楚,不仅客户会觉得费劲和不满,也影响律师对案件的了解和掌握。此外,诉讼材料仅靠第三方翻译公司也翻译不出关键点。
然而,纽约各大律所里,会讲中文的律师凤毛麟角。尚∙撷福所在的美国普盈律所有150余年历史,在纽约律所中拥有最大的一支涉华业务力量,其诉讼仲裁业务中国团队中会讲中文的律师超过一半。 “我们可以直接与客户沟通和看诉讼材料,不需要翻译,时间能节省二三倍。”
作为该所中国团队的掌门人,尚∙撷福自称大部分业务是帮中国公司告美国公司,少部分工作是受托起诉在美国的中国逃犯,也有代理中国公司做被告的情况,但很少。眼下疫情期间,律师们居家工作,多数诉讼是提交文件,与法院沟通大多通过电话。“我们接到一个案子后,团队里懂中文的律师先与客户谈话,整理出诉讼要点,再由美国律师出庭。”他坦言,“这样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而且能在美国仲裁机构或法院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客户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