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海淀园外园地区地下水位回升超7米

由 聊素丽 发布于 综合

本报讯(记者 叶晓彦)海淀区园外园地区的地下水位出现明显回升,与2016年同期相比,北坞、玉泉山等区域的地下水均出现了超过7米的回升。地下水位的明显回升,与海淀区水务局实施的区域补水水网构建、生态水源补给、“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密不可分。

园外园地区以颐和园、玉泉山为核心,东起颐和园东宫墙,西北至五环,南到闵庄路和北四环,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在近日的地下水位勘测过程中,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发现,园外园地区地下水位回升明显。根据园外园北坞地区一人工观测井的数据显示,近期园外园地区的地下水埋深为25.45米,较2016年7月埋深33.09米相比回升了7.64米。另外,玉泉山岩溶井的监测数据显示,该地区2019年平均水位为24.58米,与2016年的17.23米相比回升了7.35米。

为何园外园地区地下水位能够得以大幅度回升?海淀区水务局水资源科科长何思介绍,区水务局通过多重措施,实现了地下水的涵养。首先就是构建补水水网,实现了水系的互联互通。何思告诉记者,园外园地区有四个补水系统,通过北长河取水枢纽取京密引水渠水,经北长河自流至金河,实现北长河及两山公园的生态补水;经南旱河泵站二级提升到金河上游,实现金河及北坞砂石坑、影湖楼公园的生态补水;经金河的中坞补水泵站,实现中坞公园补水;经北旱河南支沟泵站三级提升到北旱河南支沟,实现北旱河南支沟补水,水顺河而下,分别经玉泉山山前和山后,汇入昆玉河和清河,实现水系的循环流动。这些水系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通过自然下渗,在一定程度上涵养了地下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