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了,叙利亚难民说他们想回家
3月15日是叙利亚危机爆发11周年。
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先后有100多万叙利亚人为躲避战火到黎巴嫩避难,其中有四成住在贝卡谷地的难民营中。
当地时间2019年1月17日,黎巴嫩贝卡谷地中部一处叙利亚难民营帐篷在雨后陷入泥泞。
伊萨·阿里·穆罕默德来自叙利亚的代尔祖尔,同他的父母、兄弟、妻子以及9名子女一同住在阿布·法莱斯难民营里的一个帐篷中。
“(我们)2014年底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我不知道那边的情况如何。从前的生活很美好,但战争爆发后,一切都毁了。”
一般情况下,获得难民身份的叙利亚人可以从联合国难民署设在当地的机构领取食物,每个家庭也能获得一定的补助,但这对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显然是不够的。伊萨靠打零工来贴补家用,可入不敷出是常态。
伊萨说:“如果能去打工,我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是100万黎磅(约合人民币315元)。但我还需要付帐篷的租金。除此以外,每个月的电费就有60到70万黎磅,有时候能到100万黎磅。”
刚刚过去的冬天异常寒冷,伊萨一家只能靠烧柴火来取暖,因为柴油实在太贵了。在被问及今后的打算时,伊萨斩钉截铁地说,他想回家。
“对我来说,家乡永远是最好的地方。那里不需要掏钱租帐篷,生活也不悲惨,孩子们可以自由玩耍;而在这里,孩子们像是在坐牢,我们没有钱让孩子出门。”
根据联合国的数字,目前生活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中有90%的人处于极端贫困之中。
但回到叙利亚也绝非易事。叙利亚重建面临种种困境,能源短缺、电力严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重建进程。
当地时间2021年8月30日,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人们在车间里工作。阿勒颇的工厂在战前常常会到深夜才下班。但现在由于缺电,机器在下午6点整就会停止运转。虽然这里的战事早就结束了,但有限的电力供应仍然在阻碍制造业的全面恢复。
西北大学中东问题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在接受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表示,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西方国家的封锁是造成叙利亚能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叙利亚国内的能源基础设施经过了多年的战火损毁严重,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恢复。有数据显示,经过了11年的战火之后,叙利亚的能源基础设施,包括开采设备提炼设备,大体上损毁了约70%~80%。能源行业的劳动力,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失也很严重。”
当地时间2018年4月22日,叙利亚阿勒颇街景。
王晋指出,战火之后,叙利亚急需大量资金、技术以及设备来逐渐地恢复国内的能源基础设施。但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叙利亚政府很难通过国际市场来获得急需的资本。“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叙利亚国内能源短缺的情况还是很难被改变。”
事实上,美国对叙利亚的制裁形成的负面作用贯穿其重建的方方面面。王晋指出,美方的制裁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延长了叙利亚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的时间。
“美国针对叙利亚的制裁和封锁在政治上导致了叙利亚政治和解没有办法比较顺利地开展,在经济上导致叙利亚政府无法通过国际渠道获得来自于国际社会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美国还给叙利亚民众返回自己的国家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个就导致叙利亚国内的人力资源的短缺。”
此外,在外交上,美国仍然在动员自己的盟国否认叙利亚的外交的合法性,导致叙利亚政府很难以真正的官方的身份和国际社会展开沟通。可以说,美国对叙利亚的制裁和封锁加剧了叙利亚问题的复杂程度,加剧了叙利亚问题的解决难度。“美国制裁导致叙利亚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所经历的痛苦进一步延长,是一种极端的不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