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是最可怕的,老后失能才是!该如何解决失能老年人护理难题?
中国老龄化在加速,但不同区域和城市面临的情况差异较大。另外,研究显示,到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规模将超过7700万,失能老人将经历7.44年的失能期。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已经成了不少家庭面临的难题。
149城深度老龄化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除三沙市之外的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三沙市之外的普通地级市、州、盟,下称“市”)的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全国有149市已进入到深度老龄化,在东北地区、成渝城市群、黄河中下游、中部地区、长三角较为集中。
数据显示,2020年,149个地级及以上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超过了14%,进入到深度老龄化。
2030我国失能老人将超7700万
另外,北京大学一项人口学研究显示,到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规模将超过7700万,失能老人将经历7.44年的失能期。
中国人口期望寿命在继续增长,但是失能期望寿命也会继续增长,失能老年人将受到最为严重的影响,高龄和失能制约了他们的生活。应实行老年人健康促进和失能预防措施,以消除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伴随着如此庞大的失能老人群体依赖性的增加,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并能够合理匹配不同的照料对象以提高照护资源的配置效率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预测我国将在2033年进入超老龄社会,失能老龄人口挑战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及人口趋势的波动,对中国人口健康构成严峻挑战,这使得对未来人口趋势的预测日益重要。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0年的期望寿命被假定为77岁,2030年的期望寿命被假定为80岁。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到2050年,期望寿命预估会达到85岁。
PDE模型结果显示,如下图,到2030年中国总人口将会达到14.0-14.4亿,到2050年将达到12.9-14.0亿。
2015-2050年中国人口趋势及总和生育率预测
未来,即使将二孩、三孩政策对人口的影响纳入考虑,中国仍将面临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根据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进入老龄社会(aged society,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14%到20%),并在2033年进入超老龄社会(super-aged society,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20%以上)。
在这11年的转变中,到2033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后文简称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由14%提高到20%。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老龄人口比例持续增加,从2000年时的6.96%增长到了2010年时的8.87%,及2020年时的13.50%。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级行政区老龄人口规模
注:老龄人口(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在7%到14%,称为老龄化社会(aging society);老龄人口比例在14%到20%,称为老龄社会(aged society);老龄人口比例在20%以上,称为超老龄社会(super aged society)。
总体来看,如上图所示,2020年,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PLADs)中,30个省级行政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aging society phase),老龄人口比例超过7%;12个省级行政区进入老龄社会阶段(aged society phase),老龄人口比例超过14%;只有西藏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这可能与当地期望寿命较低有关。2030年,我国失能老龄人口将超过7700万。
随着人口老龄化,失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成为我国日益突出的问题。在1987年,中国失能人口年龄段分布均衡,但是到了2006年,失能人口分布开始向老年人转移。2020年,中国估计有1.0867亿到1.0879亿失能人口。到2030年,这个数字预计会增长为1.3624亿到1.3674亿。
在2020年,我国失能老龄人口达到5271万,预计到2030年,失能老龄人口在总失能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57%,如果不施加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话,这个比例将在2050年进一步增长到70%以上。
因此,了解失能趋势和预测失能流行程度,是评估老龄化对人口健康影响的关键。对提升健康期望寿命、减轻疾病负担、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来说,失能人口预测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政策参考意义。
应实行老年人健康促进和失能预防措施,以消除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针对未来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不确定性,应该加强失能老人的护理措施,及时评估、及时调整和创新,以确保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
如何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难题
1.将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纳入“家庭养老床位”
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为支撑,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具体操作即由居家养老人员或监护人向街镇养老机构提出设立家庭养老床位的申请,养老机构派人前去调查,确定等级,将家庭床位纳入养老机构进行管理,由养老机构专业人员上门提供专业化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从而缓解家庭成员的困境。
2.将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纳入“家庭医疗床位”
有些患者在二三级医院做好手术后,需要到一级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但由于一级医院床位紧张,只得在家休养,或者有些重症患者医院不能收治只能在家,建议参照家庭养老床位的做法,将他们的家庭床位由家庭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进行康复治疗或临终关怀,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把医疗机构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助力解决这一特殊群体就医难问题。
3.加快街道(镇)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
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开展助餐、助医、助浴、康复等各类养老服务项目。
4.发挥长护险在护理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中的作用
从增加服务时长和创新服务种类两方面拓展长护险的作用发挥边界,增加每周入户护理时间,支持发展“喘息服务”,使这些家庭成员得到喘息机会,组织相关人员关注长期照护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给予疏导。
5.重点推进养老机构对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
增加护理型床位,各级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经济困难的失能或半失能及特殊家庭老年人入住养老院。
6.养老护理时注重康复训练及运动锻炼
针对失能或半失能老人身体状况,适当开展康复训练及运动锻炼,提高躯体运动功能,促进老年人平衡能力、肌肉力量的改善,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我们想要彻底解决老龄化与失能老人的护理难题,需要打击共同努力,人人都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家家都要做好长远安排,同时社会要做好全面安排。政府要做好体制机制准备。养老行业的未来取决于当前,能否赢得美好理想老龄社会的愿景,这主要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