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打车、挂号……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如今仅用一部智能手机便可解决。但还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依旧生活在他们习惯的圈层里。这些在普通人看来的“便捷通道”,对老人而言却意味着一道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为帮助更多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上海市“乐龄申城·G生活”志愿服务活动先后招募和培训了500名能懂网、善用网的志愿者。截至9月底,全市共开展活动691场,服务时长2500多小时,帮助老年人2.1万余人次,并入选本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
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这堂老年人“手机课”今天又迎来进阶版——“乐龄码”。小小一张二维码,其上却附着了学习、服务、传播等多种场景。只要老年人通过手机扫一扫,便可进入“乐龄申城·G生活”微信公众号,便捷享有一系列服务功能。
组团学、玩中学,“解锁”手机课新模式
上海的“手机课”推进已有一段时日。实践中,志愿者发现,许多时候,阻挡在老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技术门槛,更是心理难关——“许多老人认定自己学不会”。此前实地调研中,不少专家提出,可以探索让老年人“组团学”,充分发挥同辈带动作用,由此掀起学习高潮。
据悉,此次“乐龄码”叠加的在线学习功能中,就专门开设了老年人可“组团建群”的“彩虹训练营”。由此,智能手机学习和培训,超越了过往一个人看视频自学的枯燥模式,老年人也能拥有共学“老伙伴”们。只要老人完成“彩虹训练营”教学任务,便可取得结业证书,还可申请到一个自动生成、显示本人数字头像的“乐龄码”。这张“乐龄码”有望成为老年人群体社交的“新符号”。完成“彩虹训练营”学习的老年人,还可预约相关线下课程,接受面对面、手把手的辅导和咨询。
在“手机课”开展过程中,也有不少志愿者听到老人如此抱怨,“我真是太笨了,怎么也学不会”。为提升教学趣味性,让老年人更愿学、更易学,“乐龄码”还嵌入了教学游戏,包括乐龄升G消消乐等。游戏的每道关卡都融合了概念学习、模拟实践和动手消消乐三个步骤。每次通关都意味着掌握了某个智能手机应用场景的操作方法。老年人初学智能设备应用后,可以利用这款游戏来模拟实际操作反复学、反复练,从而巩固学习成果。
加载服务功能、打造公共标识,小小二维码功能多
在教学之外,这张“乐龄码”还加载了许多服务功能。譬如,在服务场景中,目前搭建了养老咨询和服务热线两个“一键助老”服务平台。其中,点击“一键助老”的二级菜单“服务热线”,就会自动跳转到拨号页面。遇到任何智能设备不会使用的问题,可一键拨打服务热线,由志愿者在线提供咨询和答疑。
“乐龄码”的诞生,还力求创造整个社会的助老、爱老氛围。譬如,其中的“传播场景”,即宣传和推广“乐龄码”,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将“乐龄码”打造成一个“可以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技术基本应用”的公共服务标识。
“曾经,我和大多数老人一样,一度认为数字化生活是年轻人的‘专利’。”杨浦区“乐龄申城·G生活”离退休干部志愿者李佩蓉如此说。后来,她通过自学掌握了智能手机功能。此后,还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乐龄申城·G生活”志愿者培训,成为了杨浦区“老杨树助E行”志愿服务骨干。作为过来人,她希望,能够发挥以老助老的优势,带动和帮助更多老年人学习和使用智能手机,享受数字化生活带来的“红利”。
据悉,“乐龄码”功能还在持续开发中。下一步,将陆续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一键助老”服务。比如,正在开发智能手机的外设“乐龄通”。在“紧急状态用力拉”,即可让家人在第一时间获知需要帮助的老人位置;在“遇到智能手机技术问题时用力摁”,由志愿者在线提供咨询服务。
作者:王嘉旖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