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管理人员操控设备
灌溉施肥系统部分执行机构
近日,北京市昌平区万德草莓园区规模化温室内的越冬草莓生产已经进入尾声,记者了解到,该园区首次在草莓生产中用上了智能水肥管理一体化技术,单品种作物的规模化种植显出统一水肥管理的优势,在生产效率和劳动强度上效果提升明显。
园区工作人员介绍:“以往园区的23栋温室灌溉施肥需要1个工人来回操作接近一天,不断地倒肥搅拌和查看,费时费力,现在使用智能水肥管理一体化技术系统,在设备上设置一下就可以了,水肥量和时间都可以精准控制,不仅灌溉施肥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几倍,灌溉施肥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操作也方便多了,通过手机也可以远程开关和查看灌溉施肥情况。”
据了解,灌溉施肥是草莓种植人工投入最多的环节之一,尤其是在第一茬草莓生产期间,园区每栋温室每3天就需要灌溉施肥1次,一茬要灌溉施肥40多次。去年市区两级农机推广部门为园区引进智能水肥管理一体化技术,通过该系统轮灌模式,每次设置4个温室同时灌溉,不再需要人工频繁查看各温室的灌溉情况,实现了省肥省水省工,还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不同时期、不同工人进行操作差异较大的情况发生,即使临时更换操作人员也不会影响生产质量。
据了解,近几年京郊设施农业,从业者老龄化严重,劳动强度大、科技水平低,导致很多年轻人不爱从事这个行业,招不到合适的人等成为郊区各个农业园区的难题。一线管理人员依靠经验、凭借经验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利于管理技术的提升,农机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对于推进设施农业生态化和生产提质增效的作用非常明显。
据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技术人员介绍:智能水肥管理一体化技术,近几年发展日趋完善,可以减少劳动人数、降低劳动强度,改变脏累的工作环境,帮助园区招到年轻工人。通过精准灌溉施肥管理,可以实现农业大数据的积累,不断优化灌溉施肥策略,最终实现节水、节肥的标准化生产。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可节水30%以上,节肥15%以上,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近几年,高附加值的设施农业对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需求迫切,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联合各区农机部门,以解决劳动力短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为方向,助力农机科技技术推动设施农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在昌平、密云和房山等区建设了多个智能化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引进了水肥管理一体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病虫害远程监控技术等一系列智能化技术,以技术试验示范为基础,开展技术培训,宣传推广,带动了全市设施农业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