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了,要主张打回去吗?“打回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尊敬的读者朋友,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就可以每天获取专业的育儿知识

我是蜜牙妈妈,一名高级育婴师和健康管理师,也是二胎宝妈,多年从事育儿工作,热衷于给妈妈科普育儿经验,宝宝健康咨询。

周末带蜜牙哥哥下楼散步,遇到了邻居牛牛奶奶和牛牛,还没走近,就听到牛牛奶奶一直说:“被欺负了都不知道还手,他打你你就打他啊,怎么这么笨不知道保护自己呀,以后别拿玩具出来了,也不许和那个壮壮玩哈”,牛牛低着头,小脸憋的通红说:“打人不是好孩子,牛牛不打人,呜呜┭┮﹏┭┮”,原来,今天牛牛带着新玩具下楼和壮壮玩,刚开始挺开心的,后来壮壮想多玩儿玩具,牛牛不愿意就动手抢玩具,没抢到一下把牛牛推到了地上,新玩具也被摔坏了,牛牛奶奶时又气又心疼,就带着牛牛回家了...

我想,其实不光是孩子,我们想想自己和周围朋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被欺负了,一定以牙还牙”。

我们需要认可并且允许有一部分孩子就是天生性格善良温顺的。

现实中这样的孩子其实不少的,我见过不少父母着急要求孩子打回去,看上去是在自卫,给孩子撑腰。

但当这个孩子就是做不到时,孩子反而感受到自己的无力感,这份无力已经不仅仅是被其他小朋友打了,而是父母长辈的这个沉重的标签。

今天,蜜牙妈妈就给大家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孩子被欺负了,要主张打回去吗?“打回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为人父母后,发现“谁打你,你就打他”这种“以牙还牙”式的观念在很多家庭都有,只要觉得自己受欺负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觉得心里憋屈,总想出一口恶气。但很多时候,主张“被欺负就一定要打回去”的大多数父母,在他们的脑海总有美好的臆想,一定是欺负人的那方被自己孩子如何反击狠揍的情形,这是美好的理想主义。

但是,一定会是这样吗?如果打不赢呢?打不赢,对孩子来说,比不打回去的伤害更大好吗?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各自的利弊:

“被人打,不打回去”

好处:向善、宽容

坏处:被认为好欺负,软弱

“被人打,要打回去”

1)如果打赢(概率为多少?)

好处:自信

坏处:爱上暴力

2)如果失败(概率为多少?)

好处:无

坏处:受挫,孩子再次证明了自己弱,不会再反抗,还会自卑恐惧,自我否定,低自尊。

这个概率可以用孩子打架赢的次数除以打架总次数。

但如果没能得到准确的数据,尽量客观地自我判断即可。

有人说,打不赢?那就一直坚持到打赢啊!

但其实很多时候,大多数孩子还没赢就已经心理崩溃。这种情形,你如果能换位思考就能知道,能坚持下去的该要多么惊人的意志啊。所以被人打后打回去,如果打不赢,对孩子来说,比不打回去的伤害更大。有些父母不管三七二十一,让孩子先打回去再说,结果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恐怖的噩梦。

孩子被欺负了,要主张打回去吗?“打回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叫七七的小个子男孩,经常被班里的一个大胖子欺负得鼻青脸肿。他爸爸是商场中的谈判高手,他用最简单的谈判手段不仅帮儿子赢回了尊严,还让大胖子这个儿子的敌人变成了儿子最好的朋友。他将事情分成了三个步骤:

1、结合孩子自身,选取最优应对方案

结合利弊表,“打回去”有胜算吗?七七身材瘦小,对方的体型几乎是七七的两倍;从小到大被5个小朋友欺负过,七七从来都是被欺负的那个,证明七七不适宜暴力反抗,即使有例外,胜算的概率也很小,大概率是打不赢的。所以先否决了“打回去”的选择。

2、“不打回去”但又不想“让人觉得好欺负”怎么办?

让对方“不敢或不想再打”成为现实,如果单靠孩子的力量太单薄怎么办?

“搬大佛”。

具体如何办呢?

爸爸让七七把大胖子欺负人的事情告诉老师,但请求老师先不要插手,即先不要找打人的胖子说话。

如果老师轻易帮忙了,孩子的自信不仅没能培养起来,反而养成了打小报告的毛病了。

3、实施“谈判”

爸爸让七七找到了大胖子,为了给七七壮胆,爸爸藏在了不远处。

七七是这样跟大胖子说的:“我爸爸已经知道了你打我,他很生气。还有老师也知道了,她说将会跟你的爸爸打电话,但我都阻止了。”此时,大胖子有点紧张和不安。因为无论哪个孩子都会害怕大人的介入,即使这个孩子多么大个子,但他们在大人面前永远都是个弱者,这种心理所有孩子都有。

“但你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做我的朋友,如果你做了我的朋友,永远不再欺负我,我就会告诉爸爸和老师,说你已经改正了。并且,跟我做朋友,你可以玩我的超级跑车(玩具)……”(真会投其所好!“超级跑车”是大胖子一直想玩的玩具。)

毕竟还是孩子,大胖子两眼放光,难为情地说:“我做你的朋友吧,我再也不打你了。我还要向你道歉……”后来不打人的大胖子真的成了七七最好的朋友,保护七七不被其他小朋友欺负。

再次需要提醒的是:上面的这一招只适合小朋友,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孩子,比如到了青春期,这一招并不适用了你的孩子,如果这样跟对方同是青春期的孩子谈判,不仅不见效,可能还会激怒对方,他们或许会扯着嗓子嚷嚷:“想收买我?没那么容易!让你爸来打我呀,跟老师告状呀,来打我呀”。

孩子被欺负了,要主张打回去吗?“打回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双方父母和老师最好碰面交谈,寻找孩子们矛盾的根源,然后解决问题。

一般,主张“息事宁人”不主张“打回去”的家长,一般有以下的两个顾虑

顾虑一:孩子打回去后被打得更严重了怎么办?

我不知道大家观察过小朋友之间的打闹吧,一般来说,打人的孩子都是对事,而不是对人。

我想玩你的玩具,上手打一下;我想先玩滑滑梯,上手打一下。打完后,那个孩子就该干嘛干嘛去了。

那如果我们让自己的孩子打回去,大概率其实就是把“对事”转移到了“对人”。

那么接下来不可避免的是,结果孩子被打的更加厉害了怎么办呢?

很多人也许会说,那这怪对方没家教啊,对方父母不负责啊。是的,可以怪,但对于养育孩子来说,我最关心的是自己孩子的状态。

房子失火了,是先怪放火的人,还是先自己保命逃出屋子?这是我一直提醒自己的。

如果我们鼓励孩子打回去的初衷是让他们可以保护好自己,那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孩子建立的联系是什么?

他们会困惑,也会害怕,因为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无法保护自己。

顾虑二:孩子也变得爱打人了怎么办?

最后一个情况,就很显而易见了。孩子长期以往,也养成了爱打人的习惯,只要不顺他心意的,一言不合就上手,反正这是家人告诉他的方法。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多虑了,只要和孩子讲清楚情况就好了,告诉孩子哪些情况可以还手,哪些情况不能打人。

理论上来说这挺对的,但我们对于学龄期的小朋友们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不具备“情景解读”的能力的。

所谓规则内化,就是时刻保持规则的一致性。

孩子被欺负了,要主张打回去吗?“打回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如果不依靠“以暴制暴”,孩子该如何处理?

1、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家长要在平时生活中就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告诉孩子,如果跟同学有了矛盾或者冲突,一定要想办法好好沟通,而不是动手解决。如果遇到很难处理的问题,就请老师和家长来帮忙,总之千万不能冲动,前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2、感同身受,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之后,内心一定很难受,也会觉得很委屈,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任何人的不良情绪,都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管道进行发泄的。面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家长首先需要感同身受,接纳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否则孩子遇到事情会不愿意给你说,如果孩子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温暖和抚慰,就会很快平复自己的情绪。

3、让孩子远离"小霸王"

如果孩子遇到总是喜欢动手的朋友,就尽量让孩子少跟他玩或不跟他玩,去找一些容易跟自己孩子玩到一起的玩伴。如果不能一下子断绝,也可以减少跟对方玩的频率。当孩子找到更合得来的玩伴后,就会逐渐远离他的。

如果碰到那种爱欺负人的小霸王,可以找机会告诉孩子,每个人的个性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是喜欢占别人便宜或者欺负别人,爸爸妈妈不能随便教育其他小朋友,如果自己觉得跟别人合不来,不跟他玩就是最好的选择,远离这样的小伙伴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4、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和解决

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担心自己的孩子受伤,也总是喜欢代替孩子去解决本该由孩子面对的问题。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能量,更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面对,也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事情。“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不断的经历和磨炼中,孩子的内心才会变得更强大,自我保护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用“打”来反击,并不是绝对不可以。

但这的前提,是孩子足够强大,掌握了如何捍卫自己权利,懂得如何求助之后,自己对局势的判断作出的选择,而决定不是父母告诉孩子的必须选项。

这个话题其实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小时候的“被打”,可能长大后遇到的就是,生活中的“不公平待遇”,工资少了,被找茬了,总被差使等等等等。

为什么,我们内心很不舒服,夜不能寐,但却没有勇气做这些呢?于是我们把自己“做不到”的这份缺失,转移给了孩子,“希望自己孩子不要像我这样”。

但是,我们概念失焦了,现在的你做不到这些,并不是小时候不敢“打回去”,而是从小没有体验过坚定表达自己的立场。

在我们还能影响孩子的时候,多教会他们善良和美好,多教会他们底线和原则,也多教会他们理解和原谅。

善良需要有锋芒

孩子从小被教育,要做个善良又坚定的人。我们通常说的“老好人”,其实就是消极的人,不敢维护自己的权利,也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需要。

这才是我们父母更该重视的课题。

善良又坚定,就是我们不需要委屈自己,可以表达自己任何的想法和感受,为自己发声。

但要用礼貌的、尊重他人的方式表达,而不要伤害他人的感受或者身体。

教孩子成为一个“坚定的”人,不少幼儿园都会用用这样四步。

说出你所看到的,“你推了我,你抢了我的玩具...”;

说出你的感受,“你这样做,我很不喜欢...”;

说出你的需求,“我要求你立刻道歉,我要求你把玩具还给我...”。

如果以上三步没有解决问题,可以先走开保证自己安全,与此同时寻求成人的帮助。

不少父母看到这估计就会说,这么做没用啊,很多“熊”孩子打了我们的孩子,我孩子就只能口头说说啊,都没反击。

其实,孩子被欺负后最关键的是,保护孩子不要陷入“受害者”心理。

身体的伤害都是一时的,但是心理的影响却能一辈子。这些影响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孩子最亲近人的反馈。

当我们因此每天都在害怕孩子被欺负,总是在教孩子反击,总是询问或者评价孩子,“今天XX有没有欺负你啊,你有没有保护自己啊”,我们就是在强化孩子的“受害者”心理。

当孩子可以坚定地说出这些话时,他们的心理优势已经回来了,即使没有打回去的反击,他们也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自己明白也让对方明白什么是对的。

那终极问题:让孩子选择“打回去”或“不打回去”?

最后,“打回去”或“不打回去”,其实是父母直接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有点像排除非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其实与其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还不如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孩子终究会长大,不可能总在你的庇护下生活,当你总是灌输他们“打”还是“不打”的标准答案后,他们也会沿用你的答案,甚至也这样教会他们的后代,他们可能从没思考过是否有比“打”与“不打”更优质的方法。

所以,当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之后,可以问问这几个问题:

1、你觉得怎么样?让孩子发泄委屈,舒缓情绪。

2、你打算怎么应对?引导孩子思考。

3、需要爸妈怎样帮你?让孩子知道,爸妈永远是TA的支持者。

当然,这些问题待孩子3岁后才适宜这样问。

最后,还要教会孩子理性面对问题的方法,如果采取这种应对方法,优缺点是什么;如果采取那种方法,优缺点又是什么。避免盲目和不经大脑的冲动行为,也避免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我们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更不可能让孩子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中。既然如此,与其抱怨和指责别人的不是,不如教孩子面对暴力如何保护自己。

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虽然无法完全排除所有风险,但至少能够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孩子#

#孩子被打要打回去吗#

#自我保护#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745 字。

转载请注明: 孩子被欺负了,要主张打回去吗?“打回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 楠木轩